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推荐
蒋和平等: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
作者: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网     日期:2012-06-12  浏览:129

一、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方法
  为了配合农业部《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20)》的实施,促进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通过设计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包括7项一级指标和20项二级指标,指标权重通过50位专家与各地农业部门负责人打分计算获得(见表1)。


表1 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2006年-2010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农业年鉴》、《中国食品工业年鉴》、《中国国土资源年鉴》、《全国农村统计资料》上的统计数据作为评价的基础数据。
  采用打分法,满分100,每一指标得分包括三部分: 存量得分、增量得分、综合得分(综合得分=0.8×存量得分+0.2×增量得分)。
  
  二、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评价和分析
  1、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评价和分析
  (1)农业物质装备水平
  从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得分排序可以看出:上海、北京、江苏和新疆等地区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山西、云南和贵州等地区农业物质装备水平比较落后。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的地区在农业减灾防灾能力方面和落后地区差距不大,差距主要在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方面。
  (2)农业科技支撑水平
  可以看出:北京、上海和天津等地区农业科技支撑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青海、宁夏和西藏等地区农业科技支撑水平比较落后。农业科技支撑水平的排序是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一致的。科技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第一生产力。因此,提高农业科技支撑水平对发展现代农业至关重要。
  (3)农业经营管理水平
  可以看出:上海、天津、山东等地区农业经营管理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贵州、甘肃和西藏等地区农业经营管理水平比较落后。农业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的地区与较低的地区的差距,主要在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比重方面。农业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的地区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比重远远领先。在其他四个指标方面,各个地区有高有低,有的落后地区这四个指标得分还相对较高。
  (4)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可以看出:浙江、北京和黑龙江等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安徽、湖北和吉林等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的地区在化肥产出率和节水灌溉面积比重方面,都远远高于落后地区。
  (5)农业政策支持水平
  可以看出:西藏、北京好上海河北等地区农业政策支持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福建、广东和黑龙江等地区农业政策支持水平比较落后。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和政府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不一定成正比。有的经济落后地区对农业的重视程度很高。
  (6)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
  可以看出:内蒙古、黑龙江和吉林等地区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北京和上海等地区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比较落后。粮食主产区和畜产品主产区总体上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较高,这些地区在人均粮食产量、人均肉类产量方面都远远高于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处于全国落后地位的地区。北京和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很高,但是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确是很低的。
  (7)农业效益水平
  可以看出:农业效益水平的高低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上海、北京、江苏和浙江等地区农业效益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贵州和甘肃等地区农业效益水平比较落后。农业效益水平排在前面的地区与排在后面的地区在粮食单产方面差距不大,差距主要在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劳均农业增加值方面。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这两个指标也较高。
  (8)现代农业发展综合水平
  从存量得分来看,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和山东等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也较高。而青海、甘肃、云南和贵州等经济落后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也相应较低。
  从增量得分来看,近年来,重庆、海南、湖北等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较快,而浙江、天津、山西等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较慢。可以看出,近年来,有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现代农业发展速度是比较快的。但是由于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较差,所以经济落后地区现代农业总体水平还是较低的。
  从综合水平来看,近几年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较快,从表2中可以看出,2009年北京和上海综合得分已经到达60分以上。综合得分在45-50分的省份有江苏、天津、浙江、山东。其余省份现代农业得分较低。 
 

表2 2009年各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综合排序

地区
综合
得分
综合
排序
地区
存量
得分
存量
排序
地区
增量
得分
增量
排序
北 京
62.95
1
北 京
67.92
1
重 庆
61.50
1
上 海
62.32
2
上 海
66.25
2
海 南
58.35
2
江 苏
50.03
3
天 津
51.09
3
湖 北
56.32
3
天 津
48.82
4
江 苏
50.81
4
云 南
55.30
4
浙 江
48.40
5
浙 江
50.19
5
安 徽
54.91
5
山 东
46.46
6
山 东
46.46
6
陕 西
54.26
6
黑龙江
43.64
7
福 建
42.58
7
黑龙江
53.95
7
福 建
42.47
8
辽 宁
42.00
8
宁 夏
53.52
8
新 疆
42.20
9
黑龙江
41.06
9
四 川
52.49
9
辽 宁
42.18
10
新 疆
40.60
10
广 东
52.16
10
内蒙古
42.16
11
内蒙古
40.39
11
青 海
52.10
11
河 北
39.63
12
河 北
38.86
12
广 西
51.04
12
海 南
39.24
13
吉 林
36.17
13
贵 州
50.27
13
湖 北
39.08
14
湖 南
35.21
14
西 藏
50.15
14
广 东
38.49
15
河 南
35.18
15
湖 南
49.41
15
湖 南
38.05
16
广 东
35.07
16
内蒙古
49.24
16
河 南
37.74
17
湖 北
34.77
17
新 疆
48.57
17
吉 林
37.42
18
海 南
34.47
18
甘 肃
48.53
18
江 西
36.82
19
江 西
34.08
19
河 南
47.99
19
安 徽
36.19
20
安 徽
31.51
20
江 西
47.79
20
四 川
35.71
21
四 川
31.51
21
江 苏
46.91
21
宁 夏
34.55
22
西 藏
30.35
22
上 海
46.60
22
西 藏
34.31
23
宁 夏
29.81
23
山 东
46.48
23
广 西
33.25
24
广 西
28.80
24
北 京
43.08
24
重 庆
33.20
25
山 西
27.68
25
辽 宁
42.88
25
陕 西
32.48
26
陕 西
27.04
26
河 北
42.68
26
青 海
31.21
27
重 庆
26.13
27
吉 林
42.42
27
山 西
29.48
28
青 海
25.99
28
福 建
42.02
28
甘 肃
27.80
29
甘 肃
22.62
29
浙 江
41.23
29
云 南
26.12
30
云 南
18.83
30
天 津
39.71
30
贵 州
24.22
31
贵 州
17.70
31
山 西
36.69
31


  2、分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评价和分析
  在存量得分方面,现代农业发展水平高低排序依次是华东、华北、东北、华中、华南、西北和西南。这是和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在增量得分方面,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排序依次是西南、华南、西北、华中、华东、东北和华北。近年来西南等落后地区现代农业发展速度比较快。经济发达地区现代农业发展速度较慢。
在综合得分方面,华东地区要高于其他地区,华北、东北、华中和华南地区次之,西北和西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综合水平最低。
  
  三、我国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应采取的政策措施
  1、加强法律保障,提高农业政策支持水平
  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都重视通过立法保障农业发展。从农业政策支持水平分排序可以看出,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政府对农业的重视程度反而比经济落后地区政府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低,对农业的投入比例太低。因此,加强我国的农业立法,使农业政策做到有法可依,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2、加大对现代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和和农村社会事业的投资力度,尤其是中部和西部的投资力度,从排序表中也可以看出,中西部地区由于资金缺乏,农业物质装备水平不高,因此,政府和各级部门应该要加大对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区的投资,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的环境条件;另外,要开辟新的农业投入渠道,逐步形成农民积极筹资投劳、政府持续加大投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3、促进粮食等主要农畜产品的稳定发展
  加大对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较高的地区农业投入推进粮食、畜产品优势产业带建设,水利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和农产品加工转化等资金和项目安排,要向粮食、畜产品主产区倾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主要农产品的基本自给,才能支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如北京、上海进一步提高其经济发展水平。
  4、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农业科技支撑水平的主要差距在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这个指标上。因此,重点要对落后地区的农民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培训,扩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规模,组织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努力把广大农户培养成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
  5、加强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们选择了化肥产出率和农业节水灌溉面积比重来代表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从指标数据来看,这两个指标近年来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说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正在逐步提高。我国要从立法、政策制定、补偿机制等方面着手,逐步建立起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机制。
 

(作者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蒋和平研究员 辛岭副研究员)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