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生和发展是新形势下农村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体制发展和更新的必然趋势,也是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提高的体现。州直近几年在各级政府的引导扶持和农民自身的探索下,农民合作组织发展迅速,目前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920余家,加入专业合作社的成员31600余人。这些专业合作社,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农产品营销、破解农村千家万户分散经营、共同应对市场风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7月3日,记者就州直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的运行机制、组织形式、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如何破解小生产与大市场间的矛盾等问题进行了采访。
农民合作组织渐成气候
伊宁县阿热吾斯塘乡古库热提村南边,一处草木稀少的荒坡旱地上,今年一下子冒出了20多幢用彩钢板建起的蓝顶白墙式的现代化猪舍——阿热吾斯塘乡华康生猪养殖基地,这处养殖基地建成后将成为伊犁河谷最大的生猪养殖基地。正值酷热的7月,养殖区外空无一人,但在棚圈内,晒得黝黑的陈柏中与妻子两人正在用铁锹掺合着一堆饲料。陈柏中告诉记者,能在这里投下几十万元养猪,是阿热吾斯塘乡养猪合作社动员推动的结果,当地乡政府也给予了支持,如划拨地块、修路、协助贷款筹集资金等,而种畜选购、技术培训、饲料统一购买和配制等都是合作社在组织运作。
其实让过去以养鱼为生的陈柏中动心加入合作社的原因和动力,则是养猪能获得“融资”贷款的机会。他准备今年建4个大棚圈,总投入约80多万元,其中一半投入来自贷款。他说能把乡里22户养殖大户集中在这里建起高标准的养殖区,合作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实,州直农民的合作组织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和本世纪初期曾有一段自发的增长期,近些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指导下,之前成立的农民专业协会大都“改组”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改为专业合作社后则成了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企业,可以按企业化方式运行,是适应市场需要的更好组织形式。伊宁市达达木图乡旺达蔬菜专业合作社一名成员说,“改组”的好处是能得到政府的资金补助。
在采访州农村经济管理局农民负担监督科科长王利荣时,她告诉记者,农民专业协会转型为专业合作社后,一是合作社的组织形式更为专业,运行更为规范,运行机制更为灵活;二是按照国家农业部相关规定可以享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或资金补助,国家每年都有这方面的资金扶持。今年自治区就有2000万元扶持资金,州直能获得500多万元的直接补助,这是国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具体体现。州直农民专业合作社之所以发展快,政府推动和资金补助是主因。近几年州直每年都有上百家合作社成立,到今年年底预计能突破1000家,州直700多个村,平均每个村1.3个合作社。合作范围涉及粮食、林果、蔬菜、畜牧、特色农作物、手工业等领域。这些众多的合作社的成立,有效地弥补了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社会化服务不足的缺陷,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产品的运销、农业技术推广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
桥梁纽带作用日益凸显
其实,近些年在内地发达省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很快,如陕西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目前已达17435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有14200余家,拥有成员近90万人,占到农户总数的12%,辐射带动140万农户。该省最大的苹果产地洛川县就有上百家果农组成的专业合作社,全县90%的苹果被这些专业合作社销往全国各地,甚至出口到国外。在四川、山东、河南等地,农民合作组织已成为当地农产品产供销领域的主力军。
州畜牧局总畜牧师赵卫东介绍说,农民合作组织是农业市场化发育到一定程度的表现,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高低,能够体现出一个地方的农业产业化、专业化发展水平。在国外各类农业合作组织非常发达,许多由农场主组成的合作组织在农业政策法规的制定、农产品定价、技术推广、农业信贷中所起的作用非常大,甚至能够左右国家的农业政策走向,如澳大利亚细毛羊协会,其分会和成员遍布全国,控制了其国内90%的细羊毛产量,在细羊毛定价上话语权举足轻重,能够左右国际市场上的细羊毛价格。
从国内观察,当前农业生产的组织方式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步伐的加快,在全国各地,各种类型的新式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如雨后春笋,百花齐放、各显其能。有专家指出,这一改革新动向势头良好、意义重大,不亚于当年小岗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首创价值。纵观我州农业合作组织的现状,尽管起步晚,但作用开始逐步凸显。
在乡村采访中,记者感到农业合作组织最明显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如,巩留县阿尕尔森乡“三香红”林果业合作社运行效果就非常明显。该社成立后就着手研究果品市场,为防止苹果销路受阻,合作社一方面积极申报林果产品出口基地认证工作,另一方面为“三香红”苹果注册商标,并建立了林果业网站。尤其在拓宽销售渠道上,合作社每年都会组织果农与批发商、内地客商联系沟通,组织果农参加农展会,及时了解果品市场动态。目前,该社不仅与内地果品批发商建立起了良好合作关系,还与哈萨克斯坦等国客商有业务往来。去年由合作社统一组织销售出去的苹果近3000吨。为提高苹果品质,从2008年开始,合作社就引入套袋贴字技术,并向入社果农推广。因产出的苹果品相好、质量优,销路一直看好。据该乡一名农业技术员称,该乡6000亩苹果仅套袋一项就能增加收入50多万元。该乡果农冯东明说,如果让我们农民一家一户去办商标注册、申请出口基地认证、购买套果纸袋等事项,费用肯定大,也不容易做到,现在由合作社出面派专人去跑这些事,我们只管生产就行了,省了许多心。
由于合作社经营有效,让农民感受到了入社的好处,要求入社的农民逐年增加,目前已由成立初期注册400余户增加到上千户。2009年该社获得了自治区农业厅授予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的称号。
挑重担还需强筋壮骨
虽然近几年州直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取得的成效也很明显。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根据记者的调查,许多专业合作社规模小、运行机制不规范、资金短缺、人才匮乏,有些地方的合作社名存实亡,结合调查可归纳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合作社规模普遍弱小。这表现在大多数专业合作社办公经费不足,入社人数不多,活动场地不足。如伊宁县青年农场富民蔬菜专业合作社,因办公经费不足,经常影响正常的业务开展。该合作社组织入社菜农进行技术培训、了解市场供需信息、外出联系客户、维护信息服务站、请农技专家授课及相关人员的工资等开支,每年至少有10多万元支出,而能筹集到的经费只有5万多元。专业合作社因办公经费不足直接影响到对入社成员的服务质量。
经营人才缺乏,懂经营、善于管理的人才少。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者绝大多数是农民,经营管理者都是农民本身,合作社法人代表一般都是由村里的负责人或当地的种植或养殖大户担任。这类人除了忙于自身的工作外,对合作社的工作常常力不从心,加之入社农民文化水平不高,对农产品品牌意识淡薄,对无公害基地、绿色食品认证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重视不够,直接影响到合作社的运行效果和服务质量。王利荣说:“一个合作社运行好坏,负责人的素质、知识、能力起决定作用,现在这方面人才非常缺少。”
内部机制不完善,运行不规范。部分专业合作社没有建立完善合理的内部运行机制,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重创建轻管理的问题,虽然成立时有较为规范的《章程》、明确的分工和完善的运行机制,但有些流于形式。同时因入社农民民主意识差,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虽有,但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导致运作和管理的随意性大。同时,一些入社农民入社目的不纯,合作意识淡薄,偏离了创立合作社的目的。伊宁市达达木图乡旺达蔬菜专业合作社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农民说,加不加入合作社,农民看重的是利益,对他有利就加入,无利就不加入,有些农民对合作社缺少信心,担心上当受骗。
上述问题尽管是起步发展阶段出现的问题,但必须给予重视。伊宁县供销社一位从事农资购销业务的人士建议,要逐年引导专业合作社循章规范建立。在成立专业合作社时,许多农民不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和相关条例,也缺少这方面的宣传,乡村基层干部要通过召开座谈会、动员会,解答农民提出的具体问题,让农民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宗旨、作用、运作形式,公开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政策、措施,达到相关部门了解、经办服务机构掌握、农民群众熟悉的效果。
州农业局副局长苏里堂称,州直农民合作社都是近几年才成立的,存在着经验不足、运行不规范等问题,对此政府要给予必要的扶持,现在合作社经济实力普遍弱小,在农产品储存、加工、运销、技术推广、参加农产品展销等方面仍需要政府的支持。近几年,国家和自治区对专业合作社的补助逐年加大,这对今后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肯定有促进作用。
霍城县昌泰实业公司一位负责人建议,要学习内地专业合作社成功的经验,引导合作社探索新形式,鼓励大型商场、龙头企业与农民联办合作社,将企业先进的管理模式引导到专业合作社之中,充分发挥合作社与农户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农民走“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品牌”的发展之路,实现多渠道、多领域、多层次的联合与合作。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林地承包经营权”向农民作价出资,实现增资扩股,以壮大发展规模。
-
“中国农村改革40年: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在杭州顺利召开08-23
-
中心主任徐旭初教授带队赴山东调研07-27
-
值得推荐阅读的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2007-2016)07-23
-
2017年值得推荐阅读的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07-23
-
“中国农村改革40年: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会议通知【更新】04-03
-
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徐旭初教授带队赴晋调研08-06
-
第五届“中国合作社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在山东泰安顺利召开07-27
-
第五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会议通知07-08
-
中心主办“合作社法律修订专题研讨会”在陕西顺利召开11-30
-
中心主办“合作社法律修订专题研讨会”在陕西顺利召开11-30
-
2015年最值得推荐阅读的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07-27
-
徐旭初教授为苏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培训班授课07-08
-
黄祖辉教授等撰写的决策报告获中央领导重要批示07-02
-
黄祖辉教授做客宿州大讲堂 阐述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发展路径06-20
-
浙江大学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中心(CCFC)设立浙江分中心06-20
-
农民专业合作社申办流程及相关材料08-05
-
徐旭初:烟农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若干问题02-01
-
马文杰:农民合作社解析12-09
-
沈卫彬:农业合作社生产标准控制与质量分级12-17
-
国际合作社联盟:“合作社十年(2011-2020)蓝图”计划草案[英文]11-05
-
美国农业部:合作社是什么?以及成员、理事、经理和雇员的角色10-12
-
Baqui Khalily: Capacity Building for Cooperatives08-22
-
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08-09
-
王景新:中国乡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趋势、问题与政策07-28
-
范金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07-20
-
Gall & Schroder: Agricultural Producer Cooperatives as Strategic Alliances07-12
-
霍学喜:农民专业合作社功能及服务模式06-22
-
农业部:首批666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联系方式06-12
-
王征兵: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思路与对策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