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透视
中国食品报网:农村食品安全治理为何步履维艰
作者: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网     日期:2012-08-03  浏览:59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然而在农村,食品安全状况一直没有得到彻底改善,各种黑作坊屡禁不止,甚至已经捣毁、关闭的又死灰复燃,各种食品安全事件也不断出现。政府相关部门采取各种措施加紧治理,仍然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为何农村食品安全治理如此步履维艰?

  仔细分析近年来出现的各种食品安全事件,不难看出食品安全事故的出现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它的出现与每一位消费者、经销商和监督监管人员都相关。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落后的意识与经济条件都决定了落实食品安全工作任务的艰巨性。一方面,农村消费者往往容易忽视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形成了假冒伪劣食品滋生的土壤;另一方面,农村消费者维权意识薄弱,也给了不法分子投机的空子。再加上“投诉无门,大事化小”这些情况的存在,最终农村消费者维权也变为了一纸空谈。

  从经销商角度来看,对于伪劣食品,巨大的利润空间成为其非法经营的动力源头。再加之,一些产品出现问题后,只要情况不是特别严重,例如过期、无生产许可等问题,在不能与生产商进行有效沟通的前提下,经销售都会抱有侥幸心理,采取降价促销的方式以期蒙混过关。

  从行政监管部门来看,主要是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好多行政部门领导,对于一些问题食品,出于各种理由,会抱着“迁就”的心理。试想,如果连执法者都认为这样的问题不是问题,那他们又怎么正确引导消费者的观念,又怎会改变农村食品安全的严峻形势?二是食品安全治理存在“滞后性”。通过对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观察,不难发现政府相关部门总是在充当事后灭火队的角色。问题发生后,影响扩大后,才引起反思,进行治理。如果政府部门能够做好前期宣传、及时加以引导,食品安全事件应该可以避免发生。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