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陕西果业经过20 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已成为陕西经济中的亮点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经营的陕西果业在发展的同时存在着果树的安全卫生、小农户与大市场如何对接等问题。通过介绍和总结日本农协的发展情况,希望能对陕西果品合作社的建立与发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日本农协;陕西果业;合作社
1 日本农协的概况与分类
1.1 日本农协的概况日本农协是“农业协同组合(Japanese AgriculturalCooperative,JA)”的简称。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实行农地改革,将大地主所有的大量土地无条件地分给农民,从而确立了战后日本农业家庭经营的基本制度。然而,由于分散经营,加上生产力水平低下,家庭经营的弊端相继显现出来,表现为生产上的盲目性、供求关系失衡,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均得不到保证,实质上就是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为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1947 年日本颁布了《农业协同组合法》,通过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农协的特殊地位。在不到3 年的时间里,各地的基层农协都建立起来,全国成立的基层农协有4 000余个,99%以上的农民都加入了农协组织。
1.2 日本农协的分类
1.2.1 从经营范围角度,日本农协分为综合农协和专业农协两种综合农协是以某一个地区为依托,由一个地区的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组成。综合农协对组合员的农业经营和日常生活进行指导,综合农协实行的业务不是以特定的农业生产部门为对象,而是实行综合性的采购、销售、信用、互助等业务。它的业务几乎包括所有的农业部门, 经营范围极广,涉及生产生活的一切领域。满足农户在生产生活上多方面的需要,这比较适合日本农民进行多角度经营的现状。专业农协是由特定农业生产品种的生产者组织的生产合作集体。主要业务是进行所需生产资料的采购和农产品的销售, 并对业务进行指导。
专业农协只限于某种特定的农业部门或品种,而不限于区域。在日本农协中,综合农协是主流,专业农协也叫专门农协,其组合员也可以参加综合农协。1.2.2 从筹资来源角度分,日本农协分为投资农协和非投资农协投资农协是合作成员拿出资金,共同承担业务活动各项责任, 共同进行合作业务活动,综合农协即属于投资农协;非投资农协是参加并利用农协设施的成员,不出投资金,其业务活动的经费是依靠向合作成员征收款项和收取手续费来维持活动。投资农协和非投资农协的区别在于投资农协可以实施办理在农协法中规定的所有业务;而非投资农协不可以实施办理储蓄存款和互助业务。
1.3 日本农协的任务
日本农协代表了农民的利益,在组织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概括起来,日本农协的主要任务如下。
1.3.1 指导农民生产和经营农协对农民的生产、经营的指导非常全面,包括生产技术的提高、生产计划的安排制定、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等。还利用农协自身优势,进行农产品的开发,使组织起来的农民增加经济效益。
1.3.2 帮助农民集中采购生产资料、生活物资和共同销售农产品减少生产资料、生活物资流通中的环节和降低成本。依据会员的需要,组织农用生产资料、生活物资的集中采购,由农协统一与生产厂家订货,再分售给各会员。通过集中采购,使加入农协的农民得到实惠。销售是农产品得以实现其价值、农民获得生产收益的关键环节。在日本集中销售农产品是农协重要的日常工作。通过集中销售既可以防止中间商的压质压价,也能避免各组合之间的相互压价竞争,保护农民的利益。同时,还能够促进农协与中间商之间形成计划销售体制,并建立起相互依存和信赖的合作关系,使农协的生产更有组织性和计划性,使市场有稳定的供应,避免盲目生产,确保农民收入的稳定。
1.3.3 办理存款、资金借贷等信用业务日本农协以独立于商业银行的方式组织农协会员手中的剩余资金,开展以农协会员为对象的信贷业务。日本农协金融活动的主要特点是: 不以营利为目的,旨在为农协全体成员服务;资金主要用于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与国家的农业政策和金融政策密切配合。
1.3.4 开展防备意外灾害的互助及保护农民健康的医疗福利等各项业务日本农协建立风险基金制度,号召会员发展互助协作精神,共同解决面临的问题,并确保农民由于意外灾害或事故遭受损失时能得到一定的补偿,提高了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日本农协的福利事业包括医疗保险、婚、丧、嫁、娶等各个方面。农协组织农民参加保险,有的还建立自己的医院,为农民的健康提供保证;还投资兴建许多农民婚丧等大事所需的基础福利设施,为农民提供服务,以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
2 陕西省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陕西省果业发展的现状
近20 年,陕西省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到2007年底,全省水果种植面积达到88.5 万hm2,水果总产量达到940 万t, 占全国水果总产量的1 / 10.目前,陕西省以苹果为龙头,柑橘、梨、桃、葡萄、猕猴桃、红枣等为新增长点的果业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全省从北到南基本形成了4 个水果生产基地,即延安黄河沿岸红枣生产基地、陕北南部和渭北平原区苹果基地、无定河以南至渭河以北沿岸梨基地、秦岭北麓和陕南地区猕猴桃基地。陕西苹果、梨、红枣、猕猴桃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苹果种植面积全国第一,总产量全国第二;猕猴桃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梨产量居全国第三;红枣产量居全国第五;柿子产量居全国第五;桃产量全国第十。丰富的水果资源为陕西省果业加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全省建成各类果品加工厂上百家,其中浓缩果汁加工厂35 个,生产能力从2000 年的15 万t发展到目前的80 万t,成为全球最大的果汁加工基地。
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陕西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果业生产的社会效益也日益明显。2007 年全省果业增加值达108 亿元,可比价增长8.0%.果农户人均纯收入达到1 900 元左右,比上年增长12%,占纯收入的75%以上。果品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果业已经成为果区农民奔小康的希望产业和现实途径。陕西全省1 437 万农村劳动力,专门从事果业生产的果农有300 多万,加上季节工和从事果品运输、营销等二三产业的人,大约有600 多万,果业为农民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的同时,也对社会稳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果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加工、包装材料、运输、贮藏、餐饮、旅游业等二三产业的发展,成为果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同时,以苹果为主的果业正在陕西省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但是一些因素也在制约着陕西省果业的发展。
2.2 陕西省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陕西省的果树大部分由分散的农户经营,属于小农经济的范畴。由此而带来以下问题。
2.2.1 陕西省果业仍然是粗放型的生产模式,没有建立起果业生产标准化的生产管理技术体系由于果农是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经营的,每家每户在果树栽培技术、管理技术、采摘技术、采果工具及资金投入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造成果品单产低、优果率低;种植品种仍以传统品种为主,与市场需求脱节,影响鲜果的销售和果品加工的原料供给。
2.2.2 果品的质量安全问题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加上一些果农短期行为严重,施入过量化肥,喷洒过量农药使果品中农药的残留超标,严重影响果品及加工品的质量。面对国际市场上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标准,鲜果及其加工品的出口发展的长期竞争优势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挑战。
2.2.3 果品销售难的问题对于市场信息不灵,缺乏营销经验和拓展资金的果农来说, 开辟销售渠道,让自己的产品卖一个好价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近几年出现的果品丰收年份,果品价格过低,果农砍树的现象时有发生;欠产年份,果品价格过高,又打压果品需求, 造成另一种情况的“卖果难”.
2007 年陕西省的苹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在市场经济中,分散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公司+农户” 的经营模式也不一定适合果业发展。分散生产,集中经营的日本农协模式或许值得我们借鉴。
3 日本农协对陕西省果业合作社发展的启示
日本农协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组织体系、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在振兴战后日本农村经济、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3.1 建立果品合作社是果农脱贫、提高收入的途径
果品合作社可借鉴日本农协的做法,通过建立合作社向果农提供果品良种,传授先进的果树栽培技术和果园管理技术,指导果农合理施肥,进行标准化生产,以提高果品质量。指导果农自我完成对农产品的加工、包装、储藏等,并对果农的销售价格进行指导,解决卖果难、丰产不丰收的问题,减轻经济风险,使果农得到较稳定的销售收入。通过建立自己的层层销售网络,自我实现对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增加收入,实现自己应得的收益。
3.2 借鉴日本农协的经验,保持果业合作社的适度规模
国际合作社发展的历程和中国农业合作化的历史都表明,合作社的规模必须要适度,规模过大不便于管理,规模太小又不经济,只有适度规模才能实现组织的最佳效率。所以,陕西省在建立果品合作社时, 要充分考虑到不同产区的实际情况,保持合作社的适度规模,促进效率发挥和提高。
3.3 法律的保护、政策的支持、农民的拥护是果业合作社发展的保证
日本早在1947 年就颁布了《农业协同组合法》, 这是日本为促进和保护农协的发展而制定的专门法律。通过这部法律确定的日本农协的特殊地位,是日本农协得以发展的基本条件。
日本农协在发展过程中同样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支持。这些政策与法律保持高度的一致性,促进日本农业向规模经营和集约化方向发展,使农民得到实惠,促进农业基地化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坚持以经济手段调整农业,而很少使用行政命令的办法。各种政策对农协的扶持,使农协的发展具有了强大的凝聚力。
日本农协以把分散农民组织起来,共同组织生产,进入市场为宗旨,不以盈利为目的,坚持服务第一,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农民踊跃参加农协,服从农协的指导,为农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陕西省果业发展对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增加,带动农村二、三产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就目前的情况看,陕西省还只能算是果业大省。为了实现陕西省从果业大省向果业强省的根本转变,我们必须把一家一户的果农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个有一定生产规模,具有相当经济实力,能够参与市场竞争的新的农业经济组织。这种组织应具有为成员服务的职能、保护成员利益的职能、培训示范的职能和互助合作的职能。这种在农民自愿、合作、互助、民主管理基础上成立的合作经济组织,将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将会推动陕西省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
参考文献:
[1] 白立忱。外国农业合作社/ 新农村合作经济知识丛书[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2] 吕青芹。 国外的农业合作社、国外农业丛书[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3] 成喜玲。我国浓缩苹果汁加工业发展的优势分析[J].农业经济,2007(4):75.
[4] 徐红梅, 成喜玲。 打造苹果强省与促进陕西苹果合作社职能发挥的五种模式研究[J].农业经济,2008(10):68.
[5] 王圣学。陕西产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
“中国农村改革40年: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在杭州顺利召开08-23
-
中心主任徐旭初教授带队赴山东调研07-27
-
值得推荐阅读的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2007-2016)07-23
-
2017年值得推荐阅读的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07-23
-
“中国农村改革40年: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会议通知【更新】04-03
-
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徐旭初教授带队赴晋调研08-06
-
第五届“中国合作社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在山东泰安顺利召开07-27
-
第五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会议通知07-08
-
中心主办“合作社法律修订专题研讨会”在陕西顺利召开11-30
-
中心主办“合作社法律修订专题研讨会”在陕西顺利召开11-30
-
2015年最值得推荐阅读的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07-27
-
徐旭初教授为苏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培训班授课07-08
-
黄祖辉教授等撰写的决策报告获中央领导重要批示07-02
-
黄祖辉教授做客宿州大讲堂 阐述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发展路径06-20
-
浙江大学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中心(CCFC)设立浙江分中心06-20
-
农民专业合作社申办流程及相关材料08-05
-
徐旭初:烟农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若干问题02-01
-
马文杰:农民合作社解析12-09
-
沈卫彬:农业合作社生产标准控制与质量分级12-17
-
国际合作社联盟:“合作社十年(2011-2020)蓝图”计划草案[英文]11-05
-
美国农业部:合作社是什么?以及成员、理事、经理和雇员的角色10-12
-
Baqui Khalily: Capacity Building for Cooperatives08-22
-
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08-09
-
王景新:中国乡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趋势、问题与政策07-28
-
范金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07-20
-
Gall & Schroder: Agricultural Producer Cooperatives as Strategic Alliances07-12
-
霍学喜:农民专业合作社功能及服务模式06-22
-
农业部:首批666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联系方式06-12
-
王征兵: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思路与对策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