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推荐
云南玉溪农业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
作者: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网     日期:2012-08-22  浏览:76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服务。玉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把合作社的发展列入了市委、市政府的重点督察工作之一来抓,制定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近年来,玉溪市农业局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扶持、典型示范、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合作社围绕当地资源优势和产品特色,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切实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专业合作社逐渐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载体。农村土地流转也取得一定成效,土地流转管理得到加强。

  回顾历程 花开遍地

  玉溪市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站长刘灿辉在采访中回顾了玉溪市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历程,2003年,玉溪市第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兴蒙乡甜瓜专业合作社>>在通海县创办,开启了玉溪市农业专业合作社时代的大门,为玉溪农业经济注入了新鲜血液,使政府意识到了农业专业合作社的重大意义。此后的6年,农业专业合作社在玉溪迅速发展,到2009年底,全市合作社发展到191个,实现盈余472万元。到2010年二季度,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初具规模,全市共有22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以种植业合作社为主,占全市专业合作社的65.4%。到2011年底,全市在农业部门备案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366个,比上年增加了86个,增30.7%。截止到2012年6月底,进入农经站信息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405个,比上年末增加了39个,增10.7%,还有更多未进行备案。

  大批的合作社相继成立,2004年7月18日,通海县创建十街玫瑰专业合作社,2010年3月1日玉溪宏升现代烟草农业专业合作社在玉溪市红塔区大营街镇赵桅村委会举行成立挂牌仪式。华宁县诞生首个花卉专业合作社等。

  特点突出 成效显著

  总结目前玉溪市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呈现出发展速度快、涵盖领域广、农村能人带动发展占大头、培育了一批好典型、经营服务内容丰富,能力不断增强、各级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等几方面特点。据农经部门统计,在2011年的36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种植业251林业20个,畜牧业48个,渔业2个,服务业38个,较上年显著提高,发展速度依然较快。其中已经登记注册的364个,2个正在注册过程中,10个建立了党支部,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37079人,比上年增加了9348人,带动非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78551户。2011年全年统一组织销售农产品总值67361万元,比上年增加了11708万元,统一销售农产品80%以上的合作社137个,较上年增加了21个;统一购买生产物资11175万元,比上年增加了3916万元,统一购买生产物资80%以上的合作社64个,比上年增21个;年内培训成员达79268人次,32个合作社拥有注册商标,10个合作社通过了产品质量认证。合作社实现可分配盈余1213万元,比上年增加664万元。农民牵头的340个,企业牵头的7个,基层农技服务组织牵头的5个,其他的14个。到2012年6月底,全市在农业部门备案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405个,比上年末增加了39个,其中红塔区增5个,澄江县增2个,通海县增8个,华宁县和易门县各增12个。40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中,主要还集中在种养业且以产销为主,其中种植业及林业291个,畜牧业51个,渔业3个,服务业48个,其他的12个。2012年上半年合作社统一组织销售农产品总值40284万元,统一购买生产物资3419万元,总体经营情况良好。

  玉溪农业专业合作社不仅推动了产业的发展,还将“单打独斗”的农民组织起来发展生产,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专业合作社围绕当地资源优势和产品特色,促进了特色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参与合作社的建设、组织管理和民主决策,逐渐培养了一批懂市场、通技术、能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玉溪市现在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全云南省各个市的专业合作社当中虽然数量不算最多,但质量是最好的,是全省发展最好、最具代表性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吸引着其他省、其他市的人多次前来考察学习。

  落实扶持 培育典型

  合作社的壮大,离不开政府的扶持。玉溪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发展政策来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社,市财政每年投入一定专项资金,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加强信贷支持;采取用地优惠政策;支持建设项目和进出口经营权申报;搞好注册登记服务;准许代销农业生产资料;鼓励各类人才参与创办。2011年各级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共有32个合作社得到各级的扶持,扶持资金275万元,比上年增加了38万元,其中获中央财政扶持的合作社9个186万元,获省扶持的8个56万元,获市财政扶持的9个18万元,获县级财政扶持的6个15万元,中央和省扶持的力度增大,地方扶持有所下降。2012年上半年,通海县雪宝禽类专业合作社(全国示范社)获农业部扶持资金20万元。

  正视问题 完善对策

  农业专业合作社虽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扶持政策落实不够到位。财政扶持政策、合作社用地政策、金融扶持政策都没不落实好;行业发展、区域分布、经营管理水平发展均不平衡。过分集中在种养业;县区与县区之间,村与村之间参差较大;发展规模较小,带动能力弱;运作不规范,经营能力弱。规章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存在着重服务,轻经营的问题;人员素质不高,培训滞后。为逐步解决合作社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把合作社的建设与发展列入重要工作来抓,抓好现有政策的落实,帮助合作社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既要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又要注重典型经验的宣传;加强引导,规范发展。建立健全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完善组织功能;对理事、监事和财务人员开展培训,提高素质。

  土地流转 双剑合璧

  农业一直以来都处于低效益的位置,在云南省,庞大的农民群体使得人均耕地少得可怜,吃饱饭倒是没问题,但要富起来却是很困难的。要解决效益低的问题,在以农业合作社增收的同时,农村土地流转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农村土地流转是在土地承包权不变的基础上,农户把自己承包村集体的部分或全部土地,以一定的条件流转给第三方经营。流转后的土地,仍然只能用于发展农业,不能用作房地产开发等其他用途;农民依法享有土地流转权益,如租金、股份分红等。经过大量的实践证明,农村土地流转是催生现代农业的新举措。它缓和了人地矛盾,使部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转移到二、三产业,进而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一个好办法,这一新生事物得到了中央的支持。目前,玉溪市元江县东峨镇曼莱村委会通达村民小组、红塔区春和镇黄草坝村委会等都在土地流转上获得不少效益。土地流转加上合作社双剑合璧,让现代农业在前进中如虎添。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