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推荐
贵州大学生“知识入股”合作社走出创业新路
作者: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网     日期:2012-09-11  浏览:67

  贵州省铜仁市几名大学生以“知识入股”农民合作社,不仅依靠知识自主创业,也让合作社迅速发展壮大,带领山区农民增收致富。专家认为,他们的实践有助于探索大学生就业创业新方法。

  ——大学生“知识入股”带来新气象

  铜仁市思南县常青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家以搬迁移民为主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主要从事茶叶种植、加工和经营。合作社理事长白彩文说,合作社成立之初,由于6名股东都是农民,文化程度偏低,缺乏知识和技能,导致合作社管理不规范,技术落后。

  2010年底,白彩文邀请华南农大毕业生杨彪以“知识入股”加盟合作社。2011年5月,杨彪又说服师弟卢猛、师妹胡小青加盟,三人以知识入股,共占1/8股份。股东们推举杨彪为总经理,卢猛、胡小青为副总经理。至此,贵州省第一家大学生“知识入股”的合作社诞生。

  白彩文说,三名大学生加盟合作社后,立即组织召开股东大会,就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会诊,制定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一是引入现代管理,解决合作社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制定了规范的合作社章程,建立健全了合作社岗位职责、生产管理、收购营销、财务会计等运作制度。对合作社所有成员实行绩效考评,每个人负责什么,干了多少、该拿多少,一目了然。

  二是提出了“一主两副两配套”的发展思路,即以有机茶为主产业,以桂花、杜仲、枸杞等经济作物和紫花苜蓿、红白三叶等牧草为第一副产业,以鸡、鹅、牛、羊等畜禽为第二副产业;以有机肥工程为纵向配套、生物防虫为横向配套。

  三是强化科技支撑,解决合作社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合作社筹备50万元经费,专门用于科技研发。三名大学生自主研制的以中草药、苜蓿草粉、五谷杂粮为原料的配方饲料取得成功,解决了茶园基地内雏鸡无添加饲料和疫病防控问题。先后从周边茶叶企业引进了10多名茶叶技术人才,从国内知名高校聘请十多名教授为科技顾问。

  四是转变经营理念,解决合作社组织化市场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农户用土地入股种茶,合作社统一收购、加工、销售。同时,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了年产500吨优质有机茶的精深加工厂,并成功注册“百家沁”商标,开通了企业官方网站和官方微博。

  ——“知识入股”助合作社资产倍增

  在合作社所在地,记者看到一层层梯土从山脚排到山顶,种上了一行行茶树。半山腰办有养殖场,牛羊在茶园外啃草,乌骨鸡在茶园里觅食,茶园外埂栽着枸杞、桂花。“为保住有机品牌,茶园至今没用过一克化肥、一滴农药,比如防治病虫害,就是喷沼液、安太阳能杀虫灯、撒草木灰等。”杨彪说,通过推广立体生态种养模式,也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按1亩茶园投放20只鸡计算,每年可增加收入1800元,降低人工除草费用200元。

  大学生“知识入股”常青合作社,不到两年时间,就让合作社实现了由不规范到规范、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转变。合作社成员由89人发展到227人,合作社茶叶基地面积由1400亩发展到3000亩,合作社资产总值由100多万元发展壮大到1000多万元。

  比扩大规模更重要的是,常青合作社推进科技创新,使合作社产品质量显著提升。经权威机构检测,合作社基地生产的产品无任何有害物质超标。今年,合作社首产春茶250公斤,每斤市场均价2000元,最高每斤卖到12000元。最近,合作社已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知识入股”,让农民看到了知识的力量。徐明东等10多户村民将自家的养殖场建在了常青合作社附近,徐明东说,大学生来了,他们知识丰富,眼界不一样,跟着他们干肯定比自己干好。许多村民感慨地说,还是读书有用啊,只有知识才能赚钱。如今,常青合作社已被大学生们用互联网推向市场,合作社有机茶品牌影响已扩及全国,上海、广东等地多家企业纷纷发来订单,网络销量占合作社销售总量的1/3。

  ——转变观念、搭建平台引导大学生创业

  记者采访发现,常青合作社的利益机制呈现了多样化,即知识、资金、土地入股的“一社三制”,并且是关系紧密的利益联结体,避免了一些合作社利益紧密度不强导致名存实亡的问题。

  白彩文说:“现在我们合作社与当地群众关系很好,互利互惠又互补,企业有了和谐发展的外部环境,又不愁‘用工荒’;入股的农户生活有依靠,日子好过了。”

  思南县委书记胡洪成说,大学生“知识入股”农民合作社的成功实践,为当代大学生就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探索出了新路。

  北京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王文章说,杨彪等三名大学生的实践证明,推进大学生就业,首先需要转变观念。政府和高校要加大力度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高校毕业生从创业做起,从农村做起,从基层做起。

  王文章建议政府搭建必要的创业平台,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对那些有志于到农村基层创业的大学生,政府还要加快改变农村创业条件,积极搭建创业平台,通过设立创业贴息贷款、创业基金,制定和完善创业优惠政策等,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到广大农村创业,运用知识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构建有利于人才流向农村基层的利益机制,实现“双赢”。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