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推荐
吴慧敏等:如何完善农村国债发行市场
作者: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网     日期:2012-09-11  浏览:70

       为更好地服务“三农”,进一步了解农村国债发行及管理情况,台州市中心支库采取国债销售跟踪电话调查、发行网点实地走访及召开专题农村国债座谈会等形式,对农村国债发行管理现状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和初步探索,以完善农村国债市场建设,实现国债惠农,进一步提升农村国库服务整体水平。

  国债发行现状及问题

  农村国债发行偏少,比例偏低。虽然这几年国债一直处于畅销,但农村国债销售份额没有突破性进展,调查中发现,柜面销售是农村国债承销银行的主要销售方式,而且农民偏好凭证式国债。目前,台州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2009年全市农民人均收入突破万元大关,2010年、2011年得到持续增长。从2005年到2011年,农民的总收入均超出了同期城镇居民的总收入,农民完全能够支撑起国债农村市场。

  虽然目前台州承销机构的国债配额方式不同,但均没有设置专门的农村国债配额。如农行系统与全国共享一个销售配额,工行的销售配额下到市分行级,中行的则下到县支行级,农村市场与城市市场共享一个销售配额,存在相互替代的关系。由于城市市场具有投资意识强、资金聚集度高、信息通畅以及金融服务水平高等因素,在国债销售中,在一定程度上将农村“挤”出了国债市场。

  发行定向国债相关建议

  目前我国政府债务在安全区间,而且政府债务负担率和赤字率均处于较低水平,低于许多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针对当前经济增长乏力,内需不足,城乡差距较大等问题,以及国债热销的现状,建议发行农村定向国债,向农村发售,这样既可以满足农民对国债的需求,增加农民收入,又可避免农村资金非农化,还能解决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来源。定向国债筹措的资金可以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实施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利润率,使农民形成稳定的收入预期,促进农村消费,进而达到消化农民储蓄存款,有效扩大内需的良性经济效果,充分发挥国债作为宏观调控工具的调剂功能。

  拓宽国债销售渠道,增设国债的农村配额。建议将农村信用社等纳入国债承销体系,利用其遍布乡镇的营业网点优势,进一步推动农村国债市场发展,满足广大农民投资需要。增设国债农村配额,在各承销银行国债配给额度内专门留出一部分配给农村网点,对如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有较多农村乡镇金融网点的银行机构增加国债配给额度。建议统一首发日的开始销售时间,以给每个网点较为公平的销售机会。鼓励国债承销银行在国债发行期间增设横幅、宣传图片,选择若干柜台为购买国债的顾客提供优先服务,或推广如网络银行申购、ATM柜员机购买等方式,提高国债承销和购买工作效率。

  建立完善国债销售余缺调剂机制,提高国债管理水平。为努力化解承销银行间国债销售余缺难调剂的问题,台州市国库探索建立了购买国债意向登记制度,由遍布各村的“村邮站”负责建立国债购买意向登记簿,登记有购买国债意向农民的基本信息,在每期国债发行前以电话或短信等方式,告知具体的购买时间、地址。建议完善、推广这一制度,逐步将农民购债的意向信息汇总到当地国库部门,由国库部门建立国债销售余缺信息平台,指导辖内需要调剂的银行进行对接,以最大限度满足农民购债需求,同时也兼顾了银行利益。此外,建议加快开发国库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国债管理模块,强化与各国债承销银行之间的横联功能,增强国债数据统计与报送的及时性、准确性和严肃性。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