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推荐
李铁:解决农民工的住房需求不能单靠保障房
作者: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网     日期:2012-09-12  浏览:45

        和讯网消息 9月11日-13日,2012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在中国天津举行,会议的主题是“塑造未来经济”。9月12日下午,由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办、和讯网协办的城市可持续发展与融资模式的分组讨论会在论坛期间举行。国家发改委城市与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在这个分组讨论间歇接受和讯网独家访谈时表示,上亿农民工举家进城,对住房的需求非常巨大的。这种住房的需求,是不是一定要通过政府的保障房来解决,我想这是可以商榷的。可以考虑用市场化的住房,所以解决农民工举家进城的住房需求的渠道是应当是多样化。

    李铁指出, 一旦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实现以后,大量的携家眷的农民会进城。因为现在我们统计一下,跨区域流动的农民工中有1亿5900万,其中只有20%多是举家迁徙的,剩下的不到80%这些农民工如果要举家进城,那么对住房的需求也是很大的。

  李铁认为,对于农民工举家进城的住房需求住房的需求,是不是一定要通过政府的保障房来解决,我想这是可以商榷的。他建议,除政府的保障房外,可以提供市场化的住房,这类市场化的住房大概有几类,一类是由企业盖的出租房,一类是由当地农民在城乡结合部盖的出租房,一类是由企业自己解决的宿舍,还有城镇间流动人口也会买我们所谓的已经在城市里更替型的二手房和三手房,这个也可以,所以解决房子的渠道是多样化的,不能仅靠一种模式的保障房来实现。所以,这种需求 肯定是潜在的,非常巨大的。

  以下为李铁访谈实录:

  和讯网:李主任您好!欢迎您接受我们的访谈。

  我们知道社科院8月份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们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51.27%,其实在城镇化加速推进的现阶段,急需面临的可能还有城市中生活的问题,其中就包括房子了。我们记得在去年达沃斯上您向我们的记者表达过,2011年保障房1000万套能够实现,但是3600万套在3年内实现还可能是一个未知数。

  今年最新的情况是怎么样的?保障房建设国家是不是应该考虑引入民间资金?

  李铁:保障房建设我们已经引入了各种资金,不是一个渠道来源。我们看到各级保障房建设不完全都是政府投入的,有很多是企业投入的,这也不是问题。至于保障房到底需要多少,也会根据市场的变化,根据政策形式的变化来随时进行调整。目前,我们保障房的范围也会有很多变化,比如说什么是保障房,哪些住房可以被纳入到保障房范围内。也不像我们过去想象的,保障房就是一个所谓的由政府盖的,低价的住房,完全由政府来租赁的。所以,我想这个不是问题。最重要是看我们对保障房的需求到底有多大的差距,我相信对保障房的需求是特别大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现在有2.1亿的农民工,7000万的城市流动人口,城镇化在不断提高的时候,还有相当一大批剩余农民也要进城,一旦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实现以后,大量的携家眷的农民会进城。因为现在我们统计一下,跨区域流动的农民工中有1亿5900万,其中只有20%多是举家迁徙的,剩下的不到80%这些农民工如果要举家进城,如果给他们解决了城市的公平的公共服务政策,他们进城可能要举家迁徙到城里来居住,那么他对住房的需求也是很大的。

  那么这种住房的需求,是不是一定要通过政府的保障来解决,我想这是可以商榷的。因为我们可以市场化的住房,这类市场化的住房大概有几类,一类是由企业盖的出租房,一类是由当地农民在城乡结合部盖的出租房,一类是由企业自己解决的宿舍,还有城镇间流动人口也会买我们所谓的已经在城市里更替型的二手房和三手房,这个也可以,所以解决房子的渠道是多样化的,不能仅靠一种模式的保障房来实现。所以,这种需求 肯定是潜在的,非常巨大的。所以,我们说城镇化能够扩大内需,扩大住房消费内需是一个重点。住房消费内需中就包括各种形式的住房的供给。但是我们城市化面临的人口并不都是高收入人口,又是农民进城,2亿多的农民进城,那么他肯定不会买商品房,不会买高价房,他肯定要通过保障、出租各种房屋的供给来实现,所以这个需求是没有问题的。

  和讯网:那么除了保障房之外,出租房等一系列的解决方式,国家是不是应该大力去规范呢?

  李铁:我们想到不一定是规范,我们应该给支持。比如农民的出租房是不是也应该给一些政策扶持,是不是也允许在政策上开这个口子,在城市里的部分地区可以允许当地农民或者是一些企业来建一批廉价的住房,政府要从基础设施上、公共交通上、各种公共服务系统上给足够的投入,来帮助解决所谓这些公共服务问题。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