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推荐
农村大众:合作社,只因专业所以富民
作者: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网     日期:2012-09-12  浏览:84

  说起农产品深加工,阳信县利民优质小麦生产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郭洪亮喜欢拿市场上的普通小麦面粉和自己生产的面粉价格做对比。“普通面粉也就是一两块钱一斤,我们生产的兆康牌面粉,高出它两三倍。”兆康牌面粉价格高,是因为经精细加工后分出了水饺粉、大饼粉等多品种的专业粉。

  受益于现代科技,朝专业化发展的合作社,并非利民一家。

  深挖精做

  让小麦身价倍增

  郭洪亮下决心推广优质小麦种植,是因为他注意到种粮效益过低。而走小麦深加工的路子,则源于他对优质麦卖不出优质价的不满。因此,从依托合作社大面积推广鲁麦21、鲁原502等优质小麦品种,到生产系列小麦粉、开发小麦胚芽高级营养粉等产品,利民优质小麦生产专业合作社的探索,一直是在力图摆脱经营粮食不发财的阴影。

  通过引进先进品种,利用先进的技术,朝专业化方向发展,不仅能让合作社产品在市场上抢占、保持领先地位,更进一步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如今,利民优质小麦生产专业合作社依靠利民粮油制品有限公司,已让系列面粉产品进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十几所院校食堂。每天都有近600吨面粉装车奔赴京津等地。有了在小麦胚芽加工领域的发明专利,公司生产的小麦胚芽一斤卖到了200多元。

  在这辉煌业绩的背后,既有先进生产工艺的引进,也有科研单位的成果支撑。郭洪亮认为,关键的因素就是专业化的技术的获得与运用。与山东省农科院、河南工业大学等院校的合作,让合作社科研实力大增的同时,也让公司对自己产品有了底气。

  请进人才

  增强服务力量

  同样是依靠知识走专业化、标准化生产的路子,苍山县新农村畜牧养殖合作社理事长诸葛茂玉则是把高技能人才请进了家。

  诸葛茂玉把新农村畜牧养殖合作社定位为社会化、专业化的服务组织,专门做一些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不起来、政府部门包不了、农民单家独户又办不了的事。尤其是在养殖技术的推广培训方面,养殖户因为独立分散,难以及时接受新的市场和技术信息。为此,合作社建立后,诸葛茂玉特地聘请了河南农大,山东牧校等畜牧专业的15名大学生,为合作社社员提供技术指导。外地来的大学生张继森毕业后来到合作社,就在苍山找了对象准备定居。诸葛茂玉知道后二话没说,拿出了6万元安家费;他还发展张继森一家养鸡。一个鸡棚十几万元,全是合作社垫资建的。

  依靠自身优势

  在拳头产品上下功夫

  和进入农产品深加工、完成了一定积累的合作社相比,处于起步阶段或正在扩张规模的合作社要突出自己的专业化色彩,看起来不容易,却并非无处着手。通过借助外力、发挥社员能人的优势也是一条捷径。事实上,很多合作社的负责人本身就是种养殖行业内的高手。

  在阳信县彩云梨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身为管理人员的张红霞本身就是高级农艺师。她请县里的鸭梨研究所给予全程监控、技术指导,成功地把早香梨培育成了合作社的“拳头”产品。

  无棣县丰农棉业专业合作社为社员购进肥料,都是在测土配方的基础上进行组合施肥。理事长张余岩告诉记者:“我们真正努力的方向是,通过让社员种棉花赚钱之后,相信合作社的技术和判断,进而慢慢引导棉农去种植经济效益更高的作物;这是个遴选的过程,哪怕将来在1000户社员中,有200户社员肯走这条路,我们也算是成功。”

  越来越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意识到,打品牌,要靠产品品质;而要保证产品品质,离不开种养殖技术。为进一步实现农业高效益,不少合作社或在成立伊始或在具备一定规模之后,表现出了对科技知识的渴求。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