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推荐
农民日报:农民增收“八连快”年均增速超6%
作者: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网     日期:2012-09-16  浏览:34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措施。

  2004年,中央专门以农民增收为主题出台了“一号文件”。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要比2008年翻一番。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十二五”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到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8310元。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推动下,2004年以来农民收入摆脱了持续徘徊局面,每年增速均超过6%,且增速总体呈加快态势,实现了“八连快”。到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77元,比2003年增加1.66倍。

  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稳步提高。2004年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历史性进步,粮食总产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8年增产,连续4年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他主要农产品产量也都大幅增加。不断强化农产品价格支持,建立了主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制度并逐年提高最低收购价水平,对部分大宗农产品实施临时收储政策,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积极壮大县域经济,推进小城镇发展,农民人均家庭经营二三产业纯收入达到702元。2004年以来,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年均增长9.7%,到2011年达到3222元。在绝对数稳定增长的同时,家庭经营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2003年的58.8%下降到2011年的46.2%,结构进一步优化。

  农民转移就业步伐加快,工资性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国务院专门出台了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文件,不断改善农民外出务工环境。积极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提高农民就业技能。积极解决农民工劳动合同、工资支付等问题,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201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53亿元,外出农民工月收入2049元。2004~2011年,农民的工资性收入由998.5元增加到2963元,对农民增收的贡献达48.6%,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34%提高到42.5%,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分配关系,农民转移性收入比重提高。国家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的重要内容,从多个方面加大扶持力度。2004年开展农业税减免试点。2006年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全国农民每年减轻负担1335亿元。此外还取消了农业特产税、屠宰税和牧业税。适时建立农业补贴制度,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2002年以来累计安排补贴资金7631亿元。农业补贴增加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使农民的转移性收入较快增长,到2011年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达到563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1%。

  农村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快速增长。国家积极推进农村各项改革,为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创造有利条件。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到2011年全国耕地流转面积已经占到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17.8%。不断完善农村征地补偿制度,大幅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农民从征地补偿中得到的收入不断增加。培育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229元,比2004年增加152元,增长了近两倍。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