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推荐
海南日报:希望的力量
作者: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网     日期:2012-09-16  浏览:51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生产粮食的土地都是农民的命根子,想让农民拿出自己的土地,谈何容易?

  所以,在海口市琼山区旧州镇村支书兼“光明之路”农业专业合作社社长吴应献提出创办合作社之初,便遇到了阻力:为说服村民出钱出地,他几乎磨破了嘴皮子,经常召开村委会,发动村干部做大家的思想工作,有个别村民的家里,他亲自跑了不下5趟。

  最终,合作社办起来了:110户农民成为股东,其中40户带资金入股,70户带地入股,最少的入股3分地,最多的2.8亩,合计开发土地面积110亩,投入资金300多万元。

  如今,这些农民不仅入了股,干活还特别卖力。为啥?因为他们看到了希望。

  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有信心!肯定不会亏的。”

  农民的信心来自实际的收益:成立合作社以后,继续为合作社干活的农民可领固定工资,最低每月1700元,比不少进城务工者的工资还高出许多。除此之外,合作社效益好时,入股农民还有分红。

  农民的信心来自科技的支撑:包括梁振深在内的省农科院、海口市农业学校以及海口市琼山区区级各农技服务部门的专家们,是农民合作社的常客,他们带来的不仅有利好的政策信息,还有专业的技术指导。

  农民的信心来自规范的管理:在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渐成趋势的背景下,微喷灌技术、太阳能杀虫灯、大棚设施等就像一道屏障,不仅阻隔了病虫害,而且向规模化迈进,有效实现稳产高产。

  有信心,就有希望;有希望,干活就有力量。

  炎炎烈日下,挥洒着汗水的农民,一片欢歌笑语,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就种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

  我们鼓励和支持农民发展大棚瓜菜,尤其像“光明之路”这种由农民出钱、出地、出力办起来、又得到专业技术支持的专业合作社,这不仅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也实实在在让他们从中获益。

  海口市琼山区旧州镇镇长陈云峰说到:“旧州镇光明之路合作社成功的原因有:有带头人;有专业的技术指导;成立合作社以后农民尝到了甜头就更有干劲。”琼山区农业局局长李茂顺说:“出去为别人打工,不如在家门口给自己打工,希望光明之路种养专业合作社越办越好,农民的生活越过越滋润。”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