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推荐
山西日报:创新金融服务 支持农业转型
作者: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网     日期:2012-09-18  浏览:44

  近年来,山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着眼于全省农业转型发展需求,大力实施“农信社支农惠民行动计划”,稳步推进“基地建设工程”“龙头带动工程”“三社联动工程”“青年创业工程”等工程,为山西省涉农企业和有需求的农户提供金融服务,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村致富和农民增收,有效支持了山西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推动了全省转型跨越发展。

  【创新服务思维】随着现代农业的迅猛发展和 “三化”同步的快速推进, “三农”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偏远农村、耕种农业和牵牛扛锄的农民,服务三农必须开拓思维,重新定位 “三农”,树立 “大三农”理念。为此,山西省农村信用社宏观定位 “三农”,所有涉及农村农业的产业、产品、服务、资源等都是 “三农”;动态定位 “三农”,所有从农村走出的人员、由农村发展的产业、由农业延伸的项目,都是 “三农”;本质定位 “三农”,所有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关的金融需求,都是 “三农”。在定位 “大三农”的基础上,确立大思路、开阔大视野、延伸大服务,提高了服务 “三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创新服务载体】 农村信用社本身具有机构和网点优势,基本覆盖了山西省所有市县、乡镇。但即使如此,仍然不能确保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为此,山西省农信社在确保安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逐步探索建立“信合便利店” “农金服务站”等服务模式,为广大农户提供信用户评级授信、发放贷款、结算利息、咨询等金融服务。目前,全系统除固定机构网点外,另设立封闭式、开放式、三社联动模式的信合便利店。同时,依托全系统实现联网运营和 “信合通”银联卡、“福农卡”的发行,扎实推进自助机进乡入村,为农民就近享受金融服务,提供了基础平台和载体。

  【创新服务模式】农村信用社的传统业务是农民小额信用贷款,但随着 “三农”经济发展,这一传统业务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为了更好满足农村客户群体的需求,山西省农信社积极与各类农村市场主体合作,构建了 “信用社+信用农户” “信用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 “信用社+市场商户” “信用社+合作社+供销社”三社联动、 “信用社+龙头企业+农户+基地”等多种合作发展模式,系统支持农产品采购、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产业链各环节,不仅提升了为各类农村市场主体提供金融服务的水平,化解了贷款难的问题,同时也促进了自身业务发展壮大,步入合作共赢、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创新服务产品】在努力做实、做好、做精传统信贷产品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开发新的金融产品,满足以“三农”为主的各个层次、各类群体客户需求。山西省农信社先后推出农户联保贷款、“商户通”贷款、“白领通”贷款、设施蔬菜贷款、仓单质押贷款、农业产业设施抵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等多种支农金融产品;针对近年来农村青年创业贷款难问题,推出了种类丰富的创业助业产品;发行了金融IC卡、信合通中职卡、信合通金粮卡,开办福农卡小额信用循环贷款;根据农民理财的愿望和需求,开发了面向广大农村客户的理财产品,使农民朋友能够享受到与城镇居民“无差别化”的金融产品;根据省委、省政府“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战略,开发针对县域经济的信贷产品,有力支持了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

  【创新服务机制】金融机构的根本宗旨就是服务,服务的基本要求就是让客户方便、快捷、满意。山西省农村信用社本着“让客户少跑一趟路、少填一张表、少写一个字”的原则和思路,在依法合规、保证风险的前提下,不断创新服务机制,精简服务流程。建立完善了小额信用贷款机制,一次授信、凭证贷款,随用随贷、柜台办理;推广实施柜员制服务,把方便快捷留给客户,大量繁杂的工作由后台完成;制定下发了针对 “法人客户”和“自然人客户”的贷款利率定价指导意见,既降低了客户的贷款成本,又培育了客户的诚信意识;修订完善了《信贷业务管理规定》和 《信贷咨询管理办法》,要求贷款审查人员必须在受理申请后三个工作日内完成信贷业务初审,并明确地答复咨询事项;建立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绿色通道”,实现贷款产品和运作流程的标准化、高效化。

  【创新队伍建设】 信贷队伍建设是信贷工作的根本,没有一支过硬的信贷员队伍,各项信贷工作就不可能真正做实做好。针对信贷员队伍年龄老化、学历较低、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山西省农信社采取多项措施创新队伍建设。把面向社会招聘的大学生员工优先配置到基层信贷岗位;全面实行信贷客户经理制;根据不同地域实际、不同客户类型对信贷员进行分类管理,不同类型下达不同任务,进行不同专业培训,实施不同考核办法;对信贷人员进行考试评级,实行等级管理,完善准入退出、等级升降机制。

  【创新信用工程】 信用工程建设,事关资产质量、事关长远发展、事关社会风气,非常重要。山西省农信社始终把信用工程建设作为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政社联动、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稳步推进,着力优化农村信用环境;不断健全完善信用村(镇)、信用市场、信用客户创建的评定标准、程序,进一步创新动态管理办法,对未进行过信用评定的农户和各类经济主体进行信用评定,吸收一批新的、保留一批好的、淘汰一批差的,不断提升信用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