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推荐
黑龙江日报:业内人士建议——尽快建立合作社信用评价体系
作者: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网     日期:2012-09-21  浏览:58

  

  合作社社员在检查作物生长情况。本报记者 李天池摄

  黑龙江日报讯(本报记者 李天池 薛婧)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眼下,哈尔滨的一些农业合作社开始步入发展壮大阶段。然而,由于合作社资产不能抵押,哈尔滨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很难得到银行贷款支持,资金难题成为制约合作社发展壮大的最大障碍。

  合作社贷款四处碰壁

  林永明是呼兰区大用镇沈八村有名的能人,由他挑头成立的大用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带领当地农民走上了致富路。可最近,这个能人却为融资的事儿犯了难。“没有抵押物,想贷点款可真难啊!”林永明说起融资,一肚子苦水。

  “我们一直想建一个保鲜冷库,可因为没有资金迟迟建不起来。”林永明告诉记者,建一个冷库需要2000多万元,可合作社每年的收入也就三四百万元。他找过多家银行,但都因为合作社没有可以抵押的固定资产而遭到拒绝。

  林永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棒玉米应季销售可卖0.5元,冷库保鲜后返季销售可卖到1.5元;油豆角应季卖0.25元/公斤,返季销售可卖到1.5元/公斤。“你看看,建冷库可以极大提高我们的收入,真是干着急呀!”

  说到合作社融资难,哈市道里区榆树镇民主村夹沟有机蔬菜生产加工合作社的负责人董云宝也向记者大吐苦水:“我们合作社共有200户农民,主要以‘以销定产’的方式进行生产,在合作社建设之初我自己投钱建立了一座生产脱水蔬菜的加工车间,年产量在300吨左右,现在有户国际知名企业来谈要签大订单,但由于规模不够,所以一直不敢接。”董云宝说,在洽谈中,这家企业表示我们能生产多少就收多少,但为了保证质量,对方要求我们必须按照国际标准车间来生产,如果把我们现有占地600平方米的车间提档升级,就需要资金500万左右。“靠合作社投资根本投不起,跑了哈市很多银行,但是因为没有可抵押的资产,银行都不肯贷款给我们。”

  5亿资金缺口制约合作社发展

  记者从哈市农村经济管理总站了解到,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门槛低,五户以上就可以注册一个合作社,不需要注册资金,农民可拿土地、农机具、大棚等生产资料入股合作社。而这样的低门槛使得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先天”的资金缺陷。

  该站负责人王广普告诉记者,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本金较少,抵押资产不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筹集资金比较困难,特别是购买农资、收购产品等临时周转资金和推进农业标准化、改善服务设施等短期投入性资金普遍缺乏。据不完全统计,哈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每年的资金缺口高达5亿元左右,在这种状况下,从银行获取贷款又非常困难,严重影响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哈市一家银行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哈市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处在初级阶段,存在不同程度的资本金偏低、内部制度不健全、日常管理不规范、财务指标不符合信贷要求等问题。与银行发放贷款所要求的“产权明晰、管理规范、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偿还能力”等条件相差甚远。同时,缺乏担保抵押物是银行为其贷款的最大障碍。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承包租赁的农户、企业只有土地的使用权,而没有将土地资产作为抵押、入股和转让的权力。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不能提供用来担保的抵押物。而且绝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未纳入信用体系,银行不掌握相关信息。“以上种种原因,直接导致了合作社很难从银行贷到款。”

  亟须建立信用评价体系

  如何才能让合作社迈过融资难这道门槛?金融界业内人士建议,必须加强对合作社的正确引导和规范管理,尽快建立起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积极创建信用工程,各涉农金融机构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评定信用等级,打通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绿色通道”,争取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业信贷的重点,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和季节性、临时性的资金需要,对用于种植业、养殖业等生产领域的信贷资金利率给予一定优惠。对于实力强、资信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一定信贷授信额度。

  采访中,王广普告诉记者,从今年开始,哈市拟在全市树立1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凡被评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的,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对示范社及社员的贷款执行最优惠利率标准;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等级评定。同时,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实行包靠服务合作社制度,农民专业合作社专兼职业务辅导员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搞好指导规范,全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解决融资难题,需要合作社和银行的双方共同努力,更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后能够逐步破解合作社融资难题。”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