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透视
陈磊:新生代农民工的渴望
作者: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网     日期:2012-10-12  浏览:56

  公开资料显示,1990年至2011年,中国的农民工从2500万增长到了1.58亿。毋庸置疑,他们是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因素。

  随着时间推移,第一代农民工开始老去,新一代农民工的身影开始出现。在城市与乡村的巨大文化碰撞中,他们需要面对的除了机遇还有挑战。

  不愿当“机器人”

  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进城的老一代农民工对现实有着深刻的体会,进城务工的目的也很简单,这与其自身或父辈的经历有关。与同时代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工人相比,他们在简陋的条件下,靠着吃苦耐劳、超长时间的工作,养活了自己和家人。他们也许并不知道,制造业发展的主力军正是他们这群人。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和自身的认识在不断加深,但与第一批进城务工者相比,他们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认为,工厂的工作单调、乏味,是件苦差事,因此更向往服务业或者“白领”工作,这与第一代民工的观念大相径庭。因此,尽管近年来每年两位数的加薪幅度和温馨的职工关怀已成为制造业企业的常态,但他们中的一些人仍然做了他们父辈不曾做的事—跳槽、找下一个工作、再跳槽。

  大部分新生代在刚开始工作的两三年里至少换过两次工作。不少人为单调的工作而焦虑,对事业的前景感到绝望。“我们成了机器人,我不想成为一个只跟机器打交道的机器人”。只有小部分人对工作表示满意。

  除此之外,与第一代民工挣钱回老家盖房不同,新生代民工对农村缺乏认同感,普遍认为在农村没有发展前景。同时,他们每天在城市文化中耳濡目染,羡慕与他们毫不相关的财富故事,渴望获得更大的成功。

  户籍制度是鸿沟

  不可否认,和其父辈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在城里的生活条件和就业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他们要想在城市获得更大的发展,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其中,最大的无疑是现存的户籍制度。

  在现有的户口制度下,中国13亿民众被划分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公共服务也进行了相应的区分。中国现在约有2亿农民工在城市工作,其中多数人仍然登记为农村居民,而他们的子女也自然只有农村户口,这意味着这一大批人都没有资格享受城里的公共服务,包括医疗、社会保障、教育等。

  调查显示,2011年,拥有失业保险的民工比例为13%,拥有医疗保险的民工比例为20%。相比之下,在城市人口中,这两个比例分别是66%和87%。

  我们还会经常看到大城市里发生的农民工子弟学校被拆事件,这只是农民工面临的教育难题的一个细节而已。据统计,新一代农民工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5.9%,还有30%左右的人未接受过任何技能培训。

  可以说,他们在某种程度上缺乏向上流动的机会,这极大地阻碍了新生代农民工的进一步发展。

  但如果放开户籍限制,就意味着北京、上海等城市将大幅增加在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的投入,城市财政必定难堪重负。因此,这些大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迟迟没有实质进展。

  目前1980年代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已逐渐成为中国各地打工者的主力,如何让他们真正融入城市,取得平等的发展权利,值得各界关注。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