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透视
苏更生:新农村建设需要职业化新农民
作者: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网     日期:2012-10-27  浏览:74

  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是凭力气种田的人。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仅凭着力气是种不好田的,把农民称之为是凭力气种田的人已经成为过去时,特别是在发展农村经济和新农村建设中更需要新农民,需要掌握科学知识的新农民,需要职业化的新农民。

  我们看到,在当前的一些农村地区,一方面是现代农业耕作技术和手段逐步推广,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劳作强度;另一方面是青壮年劳动力大量离开土地,以老人和妇女为主的“留守队伍”成为务农主力。这种现象,正是农业发展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为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中央明确要求,要培养一代新型农民,鼓励有文化和有农业技能的青壮年农民留在农村,这事关农业长远发展,要作为一项基础性重大工程来抓,并提出培育职业农民的战略举措。

  培育职业化新农民,就是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好农村的人力资源。

  一要明确培育的主体。农村的种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的继承人,专业合作组织的领头人或主力成员,致力于农业生产服务的专业农校学生、城市居民,以及农民植保员、经纪人、农机大户、防疫员、信息员等各类生产经营和技能服务型人才,他们一心一意专门从事农业生产这项职业,都应当是培育的主体。

  二要把握培育的方向。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按照农村职业技能教育的总体规划,把发展中等职业学校的重点放在农村,对完成义务教育后的青年农民进行分业教育,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造就大批适应现代农业建设的新型农民;要积极探索和出台吸引农村以外人才从事农业的优惠政策,支持大专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和工商企业人士等各方面人才,到农村创办、领办现代农业合作社或企业,吸引和培养有兴趣的城市青年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三要建立良好的培育机制。进一步完善职业农民培训补贴制度,增加财政资金投入,扩大扶持范围,提高补助标准;对具备资格的职业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给予专项资金扶持,对返乡创业从事农业经营的能人给予积极支持。

  职业化需要专业化,做职业化新农民,必须具有现代专业化素质,这将成为传统小农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跨越的一大标志。培育职业化新农民任重而艰巨,只有制定更加符合实际的政策,拿出更加切实可行的举措,让职业化新农民充分地进入市场,才能使农村经济形成产业化、规模化、效益化,我们的新农村建设才能得到更好更快地发展。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