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吉林
吉林梅河口市曙光农业生产合作社
作者:梅河口市曙光农业生产合作社     来源:通化市农网     日期:2012-11-06  浏览:647

  梅河口市曙光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位于曙光镇西太平村,在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节水改造项目区内,是我市第一家农民自发成立的合作社,合作社筹建于2005年3月份,注册酱30万元。2008年6月份转为“梅河口市曙光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现有社员595人,机械设备40台套,育苗大棚6000平方米,水田2400亩,其中有机水稻种植400亩,今年年产水稻可达120万公斤,总资产达650万元。合作社二次分配情况是,2008年900元入社,1200元分配,目前带动农户400多户,每亩增收400元,人均增收700多元。合作社的水田都已达到单排单灌条件。生产的有机富硒水稻,选用水稻中“秋田小町”、“丰优307”等优良品种,以腐熟的农家肥为底肥,加入微量元素“硒”,采取人工防虫除草和稻鸭、稻蟹兼作技术,不用化肥和农药及除草亮剂,产品通过国家相关部门有机认证,并年年采取抽样送检,都已达到质量标准。

  2005年3月,时任西太平村一组组长的姜连武、凭借多年种植绿优水稻的经验和对水稻销售市场的了解,组织本组20户农户共集约水田200多亩,成立了“曙光绿优水稻产业技术协会”,利用人工防虫除草等田间管理基本技术,并在生产过程中加入微量元素“硒”,当年产出有机富硒大米10余万公斤。由于没有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产品市场知名度较低,虽然经过大家努力,推销到本地及附近市县各大超市,年总利润只达到15万元左右,略高于种植普通水稻的利润。当时群众认为种植有机富硒水稻劳动强度大、风险高,不相信能有更高收益,因此不情愿把有限的土地交给协会经营。

  针对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协会一班人不等不靠,及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是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树立品牌意识。在互联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公布合作社生产经营、各种优质产品、生产过程及有机富硒的认证等内容,目前网站点击率达到20000次;通过积极争取,在国家注册中心注册“姜连武”牌大米后,在中国有机食品认证中心通过认证,并获得“梅河口大米”地理标志,2009年荣获国家AAA诚信企业。二是提高产品质量,加强生产过程及经营中的科学管理。在水稻育种插秧、除草防虫、收割加工等方面敢于创新,大胆引进技术,并获得了成功,大大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三是建立稳定的市场销售网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利用各种机会,到北京、上海、天津、杭州等大城市进行市场考察,推介自己的大米产品,把经销优质东北大米的商家请来,让他们了解合作社及绿色大米的生产过程,建立经销商的信心。到2008年底,合作社从原来的200亩发展到1200亩,姜连斌牌各种大米订单不断增加,北京、南京、上海、杭州、大连、厦门、长沙、济南等各大城市的商场、超市均有销售,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目前总产50万公斤大米已销售完毕,创造产值500多万元,利润150万元,户均增收10000多元。目前已被农业部授予2012年“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光荣称号。

  名称:梅河口市曙光生产合作社

  地址: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曙光镇

  邮编:135002

  电话:13159728803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