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上下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热烈氛围中,从农业战线传来好消息:今年全国粮食产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连续6年保持在1万亿斤以上,实现了罕见的“九连增”。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持续稳定增产的最长时期,是改革开放以来粮食总供给水平的最高时期,特别是连续6年粮食产量的超万亿斤,更是空前地刷新了共和国粮食发展的历史。连续九年增产,辉煌可圈可点,不仅成为党的十六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亮点之一,牢牢铸就了黄金十年的坚实基础;而且以活生生的事实再一次向世界宣告:中国人完全能够养活自己,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我们自己手上!
十年间,粮食生产历尽艰辛。成绩令人振奋,经验弥足珍贵,道路清晰可见
农为邦本,食为政先。对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九连增”来之不易,其意义之重大、作用之突出,怎么评价也不为过!对国内而言,粮食连年增产不仅有效满足了城乡居民刚性增长的粮食需求,增加了种粮农民的现金收入,而且为国民经济稳增长、管理通胀预期、稳定物价总水平、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以及应对国际粮荒、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对全球来讲,中国对世界粮食安全的最大贡献不仅在于用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而且在于自2006年起,中国成为世界重要的粮食援助捐赠国。“九连增”是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国家基础实力的最集中体现。
这十年,各种自然灾害和生物灾害频繁发生,耕地数量不断减少,青壮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生产成本持续攀升,农产品市场剧烈波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关税大幅调减、国际竞争压力骤然加大;近几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影响持续加深,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相当严峻。可以说,“九连增”是在克服了耕地与水资源约束“双紧”、气象与生物“双灾”、物化与人工成本“双涨”、国际因素对国内生产与市场“双冲”等多重考验的情况下实现的。十年间,粮食生产历尽艰辛,成绩令人振奋,经验弥足珍贵,道路清晰可见。
十年间,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初步探索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稳定发展之路
我国粮食实现“九连增”,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三农”工作领域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创新,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把粮食安全作为国家安全基础的战略思维,得益于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的支持保护,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农业部门重农抓粮工作的扎实有效,得益于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得益于应对各类灾害措施的及时有力,得益于各部门通力协作形成的强大合力,得益于亿万农民群众的辛勤劳动。“九连增”是多种因素耦合、同向合力作用的结果。十年探索和努力,我们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和机制,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稳定发展之路。
提出了一整套指导粮食稳定发展的战略思想。十六大以来,中央准确判断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深刻把握我国“三农”问题的实际情况,总结借鉴国际粮食生产的经验做法,提出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作出了将粮食生产摆在现代农业建设首要位置的重要论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进一步完善、丰富和发展了党的“三农”理论体系。正是对我国“三农”和粮食生产的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新思想新理念与时俱进地提出,一系列具有里程碑、转折点意义的新政策新举措顺势而为地出台。十年间,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连续发布9个“三农”工作的中央1号文件,成为指导全党全社会统一思想推进“三农”和粮食稳定发展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建立了一整套促进粮食稳定发展的政策框架。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着眼于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夯实粮食生产基础设施,不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着眼于科学规划粮食生产布局,加大对农田水利、标准粮田、土地整理等重大项目的投入力度。“三农”财政支出从2004年2626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超过1万亿元。着眼于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实行农业生产补贴。“四补贴”资金由2006年310亿元增加到2011年1439亿元。着眼于有效应对灾害对粮食生产造成的威胁,实行特殊时期的关键技术补贴。2012年,国家连续两次出台了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良法补助政策,中央财政安排补助资金44.6亿元,支持推广冬小麦“一喷三防”等一系列重大关键技术,实现了农业生产扶持政策从“联地计补”向“联技计补”的突破。着眼于稳定农民种粮收入预期,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实行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2004年以来,国家不断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并逐步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对玉米采取临时收储政策,扩大了收购范围,合理安排收购时间,促进了粮食市场稳定,保护了种粮农民利益。
构筑了一整套支撑粮食稳定发展的科技体系。这些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已从过去主要依靠增加资源要素投入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各地和农业部门探索总结出了一整套适应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不同品种的增产关键技术措施。逐步探索出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推广和服务模式,通过组织农技人员因时、因地、因人开展包村服务,让农民用上更多的新技术、新成果。探索了一些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好经验、好做法,大规模开展高产创建,集成推广一批稳产增产关键技术,促进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稳定增加了粮食产量。
#p#副标题#e# 摸索了一整套保障粮食稳定发展的防灾减灾机制。防灾抗灾减灾始终是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任务。这些年来,各地和有关部门牢固树立避灾减灾救灾就是增产的理念,推进科学防灾减灾,努力做到防在灾害前面、抗在关键时点、救在第一时间。合理调整农作物区域布局,变对抗性种植为适应性种植,做到主动避灾。加强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的旱涝、光温灾害、病虫害等防范技术研究,分区域、分作物、分灾种筛选一批行之有效的防灾增产关键技术,组装主推模式,努力扩大技术覆盖率,做到有效防灾。面对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各地适时启动应急响应,强化科学指导,做到积极救灾。针对一家一户防病治虫难、农村劳动力素质呈结构性下降的实际,积极探索和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开展社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病虫害防治服务。
创新了一整套推进粮食稳定发展的工作方法。这些年来,从中央到各地广泛动员、汇集力量,促进各类要素向粮食生产汇集,推动了各方面力量向粮食生产聚焦,初步形成了中央统筹、部门联动、上下协同的抓粮工作新格局。每到重要农时、关键时刻,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都亲临生产一线指导农业和粮食生产。2006年以来,国务院连续7年召开全国春季和秋季农业生产现场会或工作会,部署安排农业生产各项工作。农业部门强化组织发动,强化信息预警,强化技术服务,强化督导检查,在春耕、“三夏”、“三秋”等关键农时季节,广泛开展科技大会战和科技兴粮活动,动员机关干部、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工作督导和技术指导,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各个涉农部委积极配合,稳步推进粮食稳定发展。发展改革部门继续实施千亿斤粮食增产规划,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稳定市场预期;水利部门加强灌区续建配套,实施节水增粮行动,打造更多旱涝保收农田;气象部门全程提供农业气象服务,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科技部门组织科技工作者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公安、交通等部门开辟绿色通道,石油、电力部门全力保障油电供应,确保农业机械“吃饱喝足”。
不难看出,只要农业还受自然力的影响,就始终存在一个“天帮忙”的问题,但这十年,粮食的“九连增”显然主要还是“人努力”的结果;尽管“人努力”中,多年来总是离不开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四靠工作,但这十年,我们显然努力打好了“组合拳”,并在若干方面苦练“内功内力”,形成了更加宝贵、更具持续性的体制保障和运行机制。
-
“中国农村改革40年: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在杭州顺利召开08-23
-
中心主任徐旭初教授带队赴山东调研07-27
-
值得推荐阅读的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2007-2016)07-23
-
2017年值得推荐阅读的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07-23
-
“中国农村改革40年: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会议通知【更新】04-03
-
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徐旭初教授带队赴晋调研08-06
-
第五届“中国合作社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在山东泰安顺利召开07-27
-
第五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会议通知07-08
-
中心主办“合作社法律修订专题研讨会”在陕西顺利召开11-30
-
中心主办“合作社法律修订专题研讨会”在陕西顺利召开11-30
-
2015年最值得推荐阅读的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07-27
-
徐旭初教授为苏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培训班授课07-08
-
黄祖辉教授等撰写的决策报告获中央领导重要批示07-02
-
黄祖辉教授做客宿州大讲堂 阐述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发展路径06-20
-
浙江大学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中心(CCFC)设立浙江分中心06-20
-
农民专业合作社申办流程及相关材料08-05
-
徐旭初:烟农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若干问题02-01
-
马文杰:农民合作社解析12-09
-
沈卫彬:农业合作社生产标准控制与质量分级12-17
-
国际合作社联盟:“合作社十年(2011-2020)蓝图”计划草案[英文]11-05
-
美国农业部:合作社是什么?以及成员、理事、经理和雇员的角色10-12
-
Baqui Khalily: Capacity Building for Cooperatives08-22
-
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08-09
-
王景新:中国乡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趋势、问题与政策07-28
-
范金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07-20
-
Gall & Schroder: Agricultural Producer Cooperatives as Strategic Alliances07-12
-
霍学喜:农民专业合作社功能及服务模式06-22
-
农业部:首批666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联系方式06-12
-
王征兵: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思路与对策06-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