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安徽
安徽省凤台县沿淝糯米专业合作社
作者:沈 巍 耿文娟     来源:淮南报业新闻网     日期:2012-11-20  浏览:527

  凤台县沿淝糯米专业合作社于2009年注册,现在已托管农户承包耕地4753亩,服务生产的农户耕地每亩少投入了近220元,粮食每亩增产近260斤,实现效益近260万元,合作社在生产服务中也产生利润47.53万元。

  凤台县杨村乡店集村位于淮河北岸的西淝河边上,于地处偏远,店集村农业生产基本以粮食种植为主,“靠粮吃饭”。由于人均只有一亩半地,村里有840人常年在外地打工。由于不断增多的“劳动力转移”,一家一户承包的土地耕种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在农业等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村里把有意愿从事农业服务的人组织起来,成立了凤台县沿淝糯米专业合作社,使“代耕代种”的能力增强了。

  合作社成立之初,主要是组织队伍,将外出人员的土地统一代耕代种,在收获卖出后和土地承包农户利润分成。同时,合作社根据农业部门的病虫测报情报指导,在关键时间内组织机防队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统一防治,合作社与农户之间基本上都是“一事一议”,随行就市。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户对田地的依靠越来越少,并且一家也就几亩地,还要扣除种植成本,赚不到多少钱。在给农户代耕代种“一事一议”过程中,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民种田的劳力投入越来越少,近两年发展到稻秧也不用人插了。但农村“一事一议”式的生产服务很是混乱,各项服务价格没有个标准,都是到时间在地头商谈,而且很多生产人员都没有经过培训,凭经验干活,对服务质量没有承诺,农户粮食减产了也找不到人索赔。针对农村农业生产的现实,合作社把粮食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细化,制定出了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耕旋、统一机条播(机插秧)、统一开沟、统一管水、统一防治、统一收割、统一销售、统一秸秆综合利用的“十统一”种植规程。

  “十统一”即:明码标价,保底收成,农户“按单点菜”,可以选择一到十项服务,可以半托(选十项以下)付费模式,也可以全托(全部交合作社耕种)分成模式。合作社与农户签订统一规范的土地托管合同,为了保证合同真实性,合作社对每户农民都设立了托管档案,并留农户影像证明。两年多来合作社托管了全村近90%的土地,并且为了适应这种规模化粮食生产模式,在村委会的提议下,全村农民召开了会议,同意对原有的承包地进行调整,目前店集村的耕地全部进行了调整后的整理,使小田变大田,田成方、路取直,更适应了机械化耕种。土地托管初步实现了托管土地的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生产和经营,这种模式可以简单概括为:不变使用权、耕种专业管,服务项目全、农民按需选,一产三产化、综合效益显。

  粮食产量增加,成本减少了。据统计,2010年合作社托管农田亩产稻麦合计1053公斤,比全乡平均亩产高288公斤,增产率38%。与粮食产量增加相对应的,是种子、化肥、播种、收割等种粮成本的减少。例如,实行统一供种,可亩均节约种粮18斤以上,减少投入20元以上;实行统一配方施肥,可亩均减少化肥用量5公斤以上,减少投入15元以上;实行连片耕种收管,农机服务队价格低于市场价10%以上,可亩均降低费用65元以上。此外,科学的施肥、防虫防病,不仅减少了化肥、农药的用量,而且造就了更多的“绿色产品”,提升了农产品增值空间。

  农民收入增加,投入减少了。据统计,2009年、2010年合作社托管的土地亩均增收分别为426元和729元,并且土地托管让外出劳务的农民不用再城里、田间两头跑,农民劳务收入也因工时增多而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与此同时,农民选择托管土地、享受“十统一”服务后,合作社可以将农民自身掌握不了或是使用有困难的农业科技成果落实到农业生产中,解决了科技兴农最后一站难落实的问题。土地托管让粮食生产从一家一户分散种植向规模化经营转变,在专业服务的帮助下,规模化经营降低了化肥、农药的用量,可对秸秆进行综合利用,改变了以往“一把火”的处理方式,使粮食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大大减少。目前已被农业部授予2012年“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光荣称号。

  名称:安徽省凤台县沿淝糯米专业合作社

  地址: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杨村乡店集村

  邮编:232164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