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推荐
侯金亮 :不应忽视城市化夹缝中的农村教育
作者: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网     日期:2012-11-23  浏览:44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发布的《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十年评价报告》显示,2000年到2010年,在我国农村,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他认为,农村教育出现了“城挤、乡弱、村空”的危局,过度的学校撤并导致学生上学远、上学贵、上学难。(11月18日《京华时报》)

  城市化正如火如荼,进城务工人员及其随迁子女逐步增多,在此语境下,农村学校的消失,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此前就有媒体报道,我国的自然村十年间由360万个,锐减到只剩270万个,每一天都有80个到100个村庄消失。伴随人口流动的加速,村庄的消失,农村学校的缩减自在情理之中。

  农村学校的缩减就像消失的村庄那样,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无须大惊小怪。而在城市化的潮流中,农村学校该以怎样的方式、速度撤并,却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近年来,一系列的校车事故折射了盲目撤并农村学校的后遗症。

  去年发生的“12.12”江苏丰县校车事故中,人员伤亡最严重的两个村庄本都有学校,在当地“每一万人一所定点小学”的政策标准下,学校还是遭到撤并,尽管村民一致反对。类似的强制撤并并不鲜见,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只顾一味地强调“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在相应的配套设施缺位的情况下,一撤了之,全然不顾此举的后果。

  撤并农村学校看似是一个简单的举动,实则是一项纷繁复杂的工程。撤并后的学校看上去是优化了布局,节省了资源,事实上,有规模不一定有质量,一些地方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太过功利化的撤并最终将撤并成本连同责任,一起抛给了学生和家长,增加了他们的负担,衍生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原来可以就近入学的学生,要另外支付住宿费、伙食费、生活费、交通费等费用;二是,部分农村中小学生上学路途愈来愈远,有些甚至步行十几里或二三十里,存在安全隐患;三是,新学校的质量并不高,相应的配套设施并未建立起来,甚至连洗澡、睡觉的地方都不够。

  实际上,过度的学校撤并,很容易导致出现辍学率回潮,损及农村学生的教育权利。调查显示,农村小学生学校离家的平均距离为10.83里,初中生离家的平均距离为34.93里,流失辍学及隐性流失辍学率提高。显然,撤并农村学校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过多的倚靠行政力量,未经系统科学的考量,忽视了种种实际问题。

  未来10年,城市化仍然是中国发展的主流,将有更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这预示着撤并农村学校会延续下去。需要关注的是,撤并农村学校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对当地的交通状况、家庭教育负担、教育保障能力等进行通盘考量,还要吸纳民意,倾听学生家长的声音。并且,教育部公布《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明确规定,将严格规范学校撤并行为,多数家长反对的,将不得撤并。

  唯有如此,才能够科学决策,杜绝不合理的撤并,在城市化夹缝中的农村教育才不会荒芜,农村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才会得到保障。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