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文献的概括总结,分别从宏观环境、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生产能力、销售能力以及制度规范6个方面构建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S市18个样本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现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销售能力、人力资源等方面。因此,应该加强对相应能力的培养与扶持,从而达到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竞争力的目的。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竞争力;评价指标;主成分分析
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促进了我国合作社的健康快速增长,特别是对合作社注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规范使得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传统的农户自发结社组织逐渐转变为一种经济法主体上特殊性质的企业形态[1]。法律属性决定着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其对外获利的经营目的使得合作社必须具备一定的竞争力才在市场竞争中获取相应的利益以维持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作为小型农户一种有效的生产销售途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减少农产品销售带来的风险、提供农民服务和帮助农民适应市场新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因此,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竞争力研究不仅有利于提高合作社在市场竞争中地位,更关系到合作社的生存发展和农业三化的进程。
从现有文献对于竞争力的分析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3类:一是宏观层面的竞争力分析,即国家竞争力, Wang等[3]定义国家竞争力为一国与其经济环境相联系的能力,并认为国家竞争力模型包括技术发展、经济表现、管理能力、人力资源和生产能力5个要素。二是基于中观层面的竞争力分析,即产业竞争力,Kevin[4]认为产业竞争力是指一国生产出口产品的能力具有竞争性,所反映的不仅仅是国家的产业能力,还包括了产业升级和技术完善程度,与国家经济增长密切相关。三是微观层面的竞争力分析,即企业组织竞争力,Luiz等[5]认为企业竞争力是在既定商业环境中经济实体成功竞争的能力,不仅是政府政策、执行机构、国家基础建设和宏观经济基础等宏观范围环境因素的结果,更体现在公司层面所拥有的资源和难以模范的能力、企业内部协调能力以及来自微观层面相关组织的制度支撑强度。可以看出,由于分析层面以及所采用的理论分析基础的不同,学术界对竞争力的内涵定义也不相同,但是从中也可以看出竞争力是竞争主体在经济活动中通过各种要素的结合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相对比较的优势能力。
从以上各层面的竞争力分析,可以基本概括出农民专业合作社竞争力是指合作社掌握自身资源以及外部资源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以相对于竞争对手的比较优势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为组织本身和社员创造获取更多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能力。
1 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竞争力指标选择
1.1影响因素分析
在文献研究总结[6-7]的基础上,结合合作社的特殊性分析影响合作社的竞争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1 外部环境因素企业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信息等资源大部分来自于企业外环境,因此可以说外部环境是企业存在的条件,外部环境的变化影响着企业活动和组织形式的形成,使得企业管理模式产生时代特点[8]。而外部环境主要是指宏观政策环境,其从组织外部促进或者制约着微观经济组织的发展,而且作为组织不可控制的因素,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1.1.2 资源因素资源优势理论认为,当企业在争夺比较资源的竞争过程中,如果拥有了比较资源优势时将会具有竞争优势的市场地位进而产生一个优异的财务绩效[9]。农民专业合作社拥有的资源可以分为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的情况特别是领导人的文化素质对现代企业后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可以说人力资源的发展决定着合作社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增长速度。物资资源是经济组织进行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合作社拥有的物质基础越丰富,其产生的社会信誉效应和生产经营将较其他同类组织有更好的保障。
1.1.3 经营能力因素企业的经营能力决定了其最终收益,经营能力分为生产能力和销售能力。生产能力决定着企业投入产出的效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能力更多地体现在社员为合作社提供产品的数量,这就决定了合作社所能销售商品的基数。销售能力是现代企业获取利益的核心能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销售能力对其生存具有关键性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农民加入合作社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对合作社的壮大以及是否能可持续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可见,合作社的生产能力与销售能力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和促进的关系。
1.1.4 管理能力因素管理能力主要表现在合作社的制度规范方面。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是经济发展重要的内生变量,资源要素正是基于制度才得以发挥作用,有效的制度能降低交易成本、提供激励机制、引导原始动力和创造合作条件[10]。可以看出,合作社制度的完善不仅有利于合作社交易成本的降低也有利于合作社组织内部的发展并且将成为组织的内在发展动力,从而提高合作社对外竞争能力。
1.2指标选择
总结上述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可以看出,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竞争力的因素众多,根据竞争力指标选择的科学性、全面性、代表性、可比性以及数据取得的可行性[6],从表1的几个方面选取农民专业合作社竞争力评价指标。由于合作社的生产经营项目以及因此而决定的规模的不同,如果采取绝对数分析可能无法反映出指标对比的实质意义,因此对一些指标度量采取比值进行比较。
1.2.1 宏观环境指标政府扶持采用合作社获取的政府资金度量、银行贷款采取合作社所获银行贷款资金数额进行测算。
1.2.2 人力资源指标采用社长接受教育的年限对领导人文化水平进行测量;社员中大户的比重反映合作社社员质量,因此用生产大户数量与全体社员数量之比进行度量;社员年龄总和与社员人数之比反映合作社成员的年龄状况。
1.2.3 物质资源指标注册资金采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时在工商部门登记的注册资金来衡量;生产设备反映合作社的生产物质基础,用生产设备价值占固定资产总值比重来度量。
1.2.4 生产能力指标包括人均农产品生产额反映合作社生产能力,采用合作社一定期间农产品生产额度与合作社社员数量的比值来衡量;日常经营用日常经营开支与总收入比重衡量,可以体现出合作社在成本节约方面的控制能力。
1.2.5 销售能力指标销售成本占销售收入的比重用来衡量不同合作社的销售成本,借以反映合作社的销售能力情况;企业销售额反映合作社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采用企业销售额与合作社销售总收入之间的比值表示。
1.2.6 制度规范指标会议召开的密度采用全年召开会议的次数进行度量;参加会议人数以平均每次参加人数占全体合作社成员人数的比重表示;社员培训度量合作社对社员培训的重视程度,以一年度内社员培训次数进行衡量。
2实证分析
2.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通过对S市1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实地走访,调查收集了相关合作社的14个评价指标数据(表2)。在18个合作社中,按产业结构划分:种植业6个,约占总样本的33.3%;畜牧业5个,占27.8%;渔业2个,占11.1%;服务业3个,占16.7%;其他行业2个,占11.1%。按成员分布范围划分:村内分布的6个,约占总数的33.3%;乡内分布的5个,占27.8%;市县内分布的4个,占22.2%;省内分布的1个,占5.6%;跨省分布的2个,占11.1%。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将原有一系列可能相关的变量转换成少量互不相关但却能解释大部分原始变量内涵的主成分,其中第一主成分解释最多的原始变量,其他主成分相继解释原始数据中的其他变量,通过降低变量维度的方式达到了解决回归分析中可能存在的多元共线性问题的目的[11],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竞争力进行排名。
2.2结果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前6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了84.084%,单个主成分解释贡献率均在7%以上,虽然未达到传统理论上“主成分分析法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应达到85%”的要求,但由于第7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已下降到4.843%,根据“‘奥卡姆剃刀原则’中描述应该尽可能简单,只要不遗漏重要信息”[13],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0%以上就已经具有很好的整体解释能力,这里所提取的6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80%,说明6个主成分保留了原有数据的大部分基本信息,用来评价合作社竞争力已经足够。
结合经过最大四次方值法旋转得到的旋转成分矩阵(表4)可以看出,销售成本与企业销售额与主成分F 1的影响较大,反映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销售活动所产生的销售成本对合作社竞争力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合作社与公司之间的经济活动也决定着合作社竞争力的大小,所以F 1可以命名为销售活动指标。在主成分F 2中,成员质量与领导人文化水平的影响力比较大,表明人力资源因素在农民合作社中仍然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或制约着合作社的发展,可以命名为人力资源指标。社员培训与合作社会议召开对主成分F 3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命名为制度指标。注册资金与生产设备对主成分F 4影响比较大,命名为物质资本指标。银行贷款与政府扶持对主成分F 5起着重要的影响,命名为政策指标。主成分F 6中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日常经营成本的情况,因此命名为生产指标。
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
旋转法:具有Kaiser标准化的四分旋转法。由主成分系数矩阵(表4)中的数据除以主成分相对应的特征值开平方根便得到主成分中每个指标所对应的系数[14],因此可以得出6个主成分的计算如下:
第一主成分:F 1 =0.26X 1 +0.161X 2 +0.322X 3 +0.289X 4 -0.271X 5 +0.077X 6 -0.168X 7 -0.255X 8 -0.239X 9 -0.288X 10 -0.326X 11 -0.005X 12 +0.399X 13 +0.362X 14 (1)
第二主成分:F 2 =0.367X1+0.147X 2 +0.224X 3 +0.192X 4 -0.174X 5 +0.398X 6 +0.242X 7 -0.204X 8 +0.171X 9 +0.348X 10 +0.354X 11 + 0.313X 12 -0.282X 13 +0.107X 14 (2)
第三主成分:F 3 =0.206X 1 +0.383X 2 +0.247X 3 +0.471X 4 +0.387X 5 -0.132X 6 -0.128X 7 +0.263X 8 +0.252X 9 - 0.019X 10 +0.133X 11 -0.317X 12 +0.087X 13 -0.294X 14 (3)
第四主成分:F 4 =0.017X 1 +0.289X 2 -0.089X 3 -0.0173X 4 +0.137X 5 +0.269X 6 -0.564X 7 +0.336X 8 -0.118X 9 - 0.249X 10 +0.132X 11 +0.502X 12 -0.091X 13 +0.049X 14 (4)
第五主成分:F 5 =-0.245X 1 -0.099X 2 +0.065X 3 -0.031X 4 -0.314X 5 +0.503X 6 +0.129X 7 +0.227X 8 +0.539X 9 - 0.387X 10 +0.023X 11 -0.157X 12 +0.182X 13 -0.069X 14 (5)
第六主成分:F 6 =-0.349X 1 -0.143X 2 +0.534X 3 +0.229X 4 -0.068X 5 -0.029X 6 +0.281X 7 +0.377X 8 -0.418X 9 - 0.085X 10 -0.044X 11 +0.209X 12 -0.215X 13 -0.138X 14 (6)
特征值与方差贡献率结果(表3)显示6个主成分特征根分别为:λ 1 =3.393,λ 2 =2.787,λ 3 =1.920,λ 4 =1.574,λ 5 =1.082,λ 6 =1.015。根据综合主成分函数公式F =λ 1 F 1 +λ 2 F 2 +λ 3 F 3 +λ 4 F 4 +λ 5 F 5 +λ 6 F 6 +0,得到综合主成分评价模型:F=0.288F 1 +0.237F 2 +0.163F 3 +0.134F 4 +0.092F 5 +0.086F 6(7)
根据公式(1)~(7)可以计算出18个样本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各个主成分以及综合竞争力的得分和排名(表5)。
2.3评价结论
根据表5中18个样本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竞争力评分排名,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销售活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竞争力的影响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从样本合作社来看,平均得分仅为-23.8,而且所有合作社销售活动的得分均为负数,表明现阶段S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着销售成本偏高而对企业大批量农产品销售数量较低的问题。 (2)人力资源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竞争力的影响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样本合作社中,人力资源指标中最高得分达到156.6,而最低仅39.99。分数达到100分以上的合作社为6个,占总样本数的33.33%,更多的合作社得分介于40~90之间、占50%,表明S市农民合作社大部分的领导人文化素质偏低,成员中小农生产仍然占主要。 (3)物质资源是所有生产活动的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物质资本对合作社的竞争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在物质指标排名中,仅有两个合作社得分在100分以上,83.33%的合作社得分在80分以下。这反映出合作社在现阶段发展水平不高而且物质条件较低,这可能会使一部分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解散或者被其他合作社兼并,这将使该地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均衡。 (4)政策因素对合作社竞争力影响较小。在政策指标排名前13的合作社,此指标得分均超过100,但最高分和最低分之间差距为144.92分,是6个主成分得分中分数差距最大的。这表明政府在现阶段对合作社在资金和政策方面扶持力度较大,但是也存在扶持面不均衡的问题,可能导致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现象产生。
3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3.1积极推进发展“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
通过加强合作社与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能够有效地解决企业生产原料意外短缺的风险,更能通过企业对原料生产的直接或间接监管减少原料的安全问题。合作社通过与企业之间的大批量产品销售,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合作社的销售成本,对提高合作社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3.2注重领导人文化素质的提高
合作社的领导人应该注意自身专业知识的培养,通过远程或者成人学校进行管理知识和生产知识的学习,相关高校也应该积极参与合作社领导人深造学习的工作,制定培养具有专业水准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才的计划。
3.3加强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的全面性
政府扶持的全面性应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扶持措施的全面性。政府应该除了现金扶持以外,对合作社物资购买、资金借贷等方面也要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扶持方案。二是扶持力度的全面性。政府在对合作社的扶持上要注意向新成立的合作社特别是小型合作社倾斜,以促进本地区合作社的全面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景福生.略论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经济法属性[J].现代财经,2008,28(8):79-80.
[2] Meike W, Manfred Z. Do farmers bene?t from participating inspecialty markets and cooperatives? The case of coffeemarketing in Costa Rica [J].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7 (37):246-248.
[3] Wang T Y, Chien S C, Chiang K. The role of technologydevelopment in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Evidence from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J].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Social Change,2007(74):1358-1359.
[4] Kevin H Z. How does gobalization affect industrialcompetitiveness[J].Contemporary Economic Policy, 2010(28): 502.
[5] Luiz F M, Sergio G L, Patrick C. Determinants of firmcompetitiveness in Latin American emerging economies:Evidence from Brazil's auto -parts industry [J].InternationalJournal of Operations and Production Management,2007 (27):501-504.
[6]郭红东,楼栋,胡卓红,等.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长的因素分析—— —基于浙江省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J].中国农村经济,2009(8):26-27.
[7]张兵,左平桂,许国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9(19):39-40.
[8]陈晓红,王傅强.基于SEM的我国中小企业外部环境评价体系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8(10):42.
[9]马迎贤.资源优势理论与完全竞争理论的比较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1997(10):3.
[10]冯继明,吴克明.教育、制度与经济发展-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J].生产力研究,2004(12):10-11.
[11]黄荣顺,揭筱纹,王亮.四川规模以上民营企业竞争力评级—— —基于主成分因子分析法的实证研究[J].软科学,2009,23(12):142.
[12] Zhang Q F, Wu F Q, Li W. Application of PCA integratedwith CA and GIS in eco -economic regionalization of ChineseLoess Plateau[J].Ecological Economics,2011(7):1053.
[13] Damodar N G, Dawn C P.计量经济学精要[M].第4版.张涛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14]张文霖.主成分分析在SPSS中的操作应用[J].市场研究,2005(12):34.
-
“中国农村改革40年: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在杭州顺利召开08-23
-
中心主任徐旭初教授带队赴山东调研07-27
-
值得推荐阅读的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2007-2016)07-23
-
2017年值得推荐阅读的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07-23
-
“中国农村改革40年: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会议通知【更新】04-03
-
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徐旭初教授带队赴晋调研08-06
-
第五届“中国合作社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在山东泰安顺利召开07-27
-
第五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会议通知07-08
-
中心主办“合作社法律修订专题研讨会”在陕西顺利召开11-30
-
中心主办“合作社法律修订专题研讨会”在陕西顺利召开11-30
-
2015年最值得推荐阅读的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07-27
-
徐旭初教授为苏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培训班授课07-08
-
黄祖辉教授等撰写的决策报告获中央领导重要批示07-02
-
黄祖辉教授做客宿州大讲堂 阐述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发展路径06-20
-
浙江大学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中心(CCFC)设立浙江分中心06-20
-
农民专业合作社申办流程及相关材料08-05
-
徐旭初:烟农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若干问题02-01
-
马文杰:农民合作社解析12-09
-
沈卫彬:农业合作社生产标准控制与质量分级12-17
-
国际合作社联盟:“合作社十年(2011-2020)蓝图”计划草案[英文]11-05
-
美国农业部:合作社是什么?以及成员、理事、经理和雇员的角色10-12
-
Baqui Khalily: Capacity Building for Cooperatives08-22
-
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08-09
-
王景新:中国乡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趋势、问题与政策07-28
-
范金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07-20
-
Gall & Schroder: Agricultural Producer Cooperatives as Strategic Alliances07-12
-
霍学喜:农民专业合作社功能及服务模式06-22
-
农业部:首批666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联系方式06-12
-
王征兵: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思路与对策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