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推荐
云南:傣族乡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之路
作者: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网     日期:2013-01-18  浏览:73

  

农民在进行早稻的插秧

  农民在进行早稻的插秧

  自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区向西65公里左右,就会进入勐海县勐遮镇。勐海县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而勐遮镇是占全县粮食总产四分之一以上的产粮大镇。在这个以种粮为主的镇上有一个云南省甚至全国闻名的粮食“明星”品牌曼根傣贡。创造了这个品牌的正是勐遮镇曼根村优质稻米产业专业合作社。

  曼根村主要种植的是一种名为“滇屯502”的优质籼稻软米。在西双版纳州,无论在饭店还是普通人家,经常都会吃到一种“香软爽滑”口感极好的大米。当地人管这种大米叫做502。502实际上就是“滇屯502”的简称。因为水土和气候等自然条件的限制,502大米在中国只能在云南省的三个地州中进行生产,其中就包括西双版纳。可是,就在几年前,尽管农民们种植着这样优质的大米,却无法卖出高价,收入的缺乏严重影响着大家的种粮积极性。曼根村党委书记,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岩温来回忆起合作社创建的初衷说,最初的想法就是联合大家一起把好稻米卖出好价钱。他说:“05年的时候我们本地的农民就在种植优质稻米,但是在市场上一公斤稻米只卖到1.5元,亩产值仅800元左右。我们村党总支发现这个问题以后,经过多方了解,组织了31户农户办起了这个合作社。”

  除了岩温来出了200元之外,当时每户的入股资金仅为100元,而这3000多元资金就成了合作社最早的启动经费。最初,合作社只是将成员们收获的稻米放在一起向米粮公司出售,以获得更高的售价。然而,伴随着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他们开始考虑从产到销的产业链式的发展。到了2008年,合作社成员已经发展到56户,股金也达到了5万6千元。也是在同一年,合作社创建了曼根傣贡这个品牌,通过委托他人加工,开始进行自己品牌产品的营销。2010年,合作社投资200多万建起了自己的厂房,引进专业化的筛米和包装设备,进入了自己独立加工生产的时代。2011年7月,曼根傣贡主打的“滇屯502大米”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成为西双版纳州第一家获得绿色食品标识的大米品牌。

  

农民在进行早稻的插秧

  工人在进行小袋米的手工包装

  现在,合作社每年都会根据上一年的财务报表和市场行情来确认下一年的种植计划。社员种植的稻谷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培训,统一耕种,统一供农药化肥,统一标准,统一销售,统一结算的“八统”方式。年终结算的时候,社员可以直接拿到扣除了种子和化肥农药款之余的售粮款而无需先期垫付。同时,为了保护社员的利益,合作社也会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进行收购。

  当年,那个仅有31户农户3000多元资金的合作社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了一个拥有一千余农户,800多万入股资金,总资产上千万的大型合作社。农民的收入增加了,入社的积极性也就大大的提高了。现在全村百分之九十五的农户都已经加入了合作社。理事长岩温来说:“现在我们每公斤稻米卖到了4.5元,比起2005年多了整整三倍。当地的村民对合作社发展的信心很有了,对合作社带动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和以后带领农民发展致富也很有信心。

  合作社的农户除了每年可以拿到卖粮款之外,还可以根据投入股金的多少享受分红。现在,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6000元,很多人已经盖起了傣式的别墅,也买了汽车。在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合作社也在想方设法的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每年(拿出)四万,我们每年举办五次活动,如青年篮球比赛,老年体育协会的活动等。过去几年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每年都是拿出15-20万,累积投入了45万。”

  

农民在进行早稻的插秧

  稻田生产景象

  村民日子过得越来越富裕,越来越幸福。与此同时,合作社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大学生村官玉燕罕也是合作社的财务主管向记者展示了他们去年十月份才刚刚投入使用的新仓库,新仓库占地三千多平方米,还包括一个晒谷场。谈到合作社以后的发展,玉燕罕说起了去年自己在江苏考察时候的见闻和感受。她觉得合作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只有绿色食品的认证,而他们还有有机食品认证。才300来亩的面积却有600万的利润。他们深加工那块,有米粉,各类保健品等,觉得他们做的很有创意。如果不走出去看的话,根本不会知道有这样的产品,而且有相当大的市场竞争力。我们回来就想还是要开发本地特有的品种,现在我们也是慢慢在发掘,做试点。”

  除了产品的研发,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也是他们现在在做的一项工作。现任的合作社工作和管理人员绝大多数都是本村村民内部选举产生的,而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则需要更为现代的管理方式和高质量的管理人才。“去年我们招了两个人,一个是财会,一个是生产标准记录员。两个人都是大学生。记录员月底例会上会把收购到生产加工的问题总结出来,更好的让我们改进”。

  2012年,曼根村优质稻米产业专业合作社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这是对他们多年来的努力最好的肯定,而他们也提出了自己的新的目标:2015年实现年产量一万吨,有机稻米一千亩,成为当地农业产业的龙头。在高速公路的两侧,近万亩的水稻田马上就要进入耕种的季节。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正升起农民们一个更大更美的致富梦想。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