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推荐
河南省商城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
作者: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网     日期:2013-01-21  浏览:67

  商城县把引导农民走新型合作化道路、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农村工作的“魂”和破解“三农”难题的切入点,按照“培育一批、发展一批、带动一批、规范一批”的原则,通过加大扶持力度,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成为试验区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目前,全县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400家,入社社员6.3万余人,注册资金61486万元,带动农户8.6万余户,带动农户率达51.5%。其行业分布为:种植业203家,林业18家,畜牧业的94家,渔业9家,服务业51家,其他25家。

  全县先后成立了粮油种植、农机、茶叶、油茶、食用菌、华英鸭6家农民专业协会。2012年商城县牵手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示范社,目前商城县已有国家级示范合作社2家,省级示范社5家,市级示范社32家,县级示范社34家,正在评定县级示范社10家,各级示范合作社达83家,示范率为21%。

  思想认识明显提高。通过大力宣传引导和农村能人的亲身实践,群众在合作社发展中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对合作社建设的意义、作用体会越来越深刻,认识越来越高,参与合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已经成为全县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突破口,搭建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大舞台,密切了干群联系,增强了基层的执政能力,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推动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农业机械化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出租、租赁、转包、入股等多种方式,把农户分散的土地,集中经营,促进了土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发挥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中桥梁和纽带作用,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和链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粮油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流转耕地16.8万亩,占全县承包耕地面积的37%,茶叶、油茶、板栗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流转林地20万亩,占全县林地流转总面积的20%。粮油种植合作社的发展带动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全县农业机械达到3.9万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155台,小型拖拉机11425台,收割机560台,插秧机211台,特色产业茶叶机械5070台(套),农机总动力达到33.6万千瓦,机械原值达到3亿元,农业机械化作业面积达50万亩。

  合作类型、层次、覆盖领域不断拓展。全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呈现企业依托、能人领办、干部创业、科技人员创办等多种类型。有粮油种植、农机服务、茶叶、油茶、食用菌、中药材、畜禽、蜂业、蔬菜、粉丝、沼气服务、资金互助等20多个门类,既相互独立,又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在农业生产的多个环节多点突破,覆盖广泛。一些合作经济组织已经实现了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之间的相互联合,形成生产、服务、仓储、加工、运输、市场营销的一体化发展。目前全县实行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的合作社达到78家,占全县合作社总数的20.4%。粮油种植、农机、茶叶、油茶、食用菌、华英鸭6家农民专业协会,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牵头、协调专业合作社进行订单生产和销售,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管理机制和运作模式不断完善。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组建,制订了章程,建立了财务管理、盈余返还等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管理运行机制,管理运作渐趋规范。形成了以山信粮业为代表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合作社+农户”、以河南农大参与合作社发展的“技术外包服务+合作社”、以牵手合作社为代表的“农机服务+土地流转+资金互助”的“三社合一”、以茗阳茶业为代表的“新型企业+合作社+基地”等典型成功模式。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