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推荐
农民日报:互动中破解难题 合作中孵化幸福——河北农合公司创新模式创建领办专业合作社解析
作者: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网     日期:2013-01-22  浏览:133

  最近几个月,河北省遵化市的张云明显消瘦了一圈,可整个人的精气神却异常高涨,连嗓门都比以前洪亮了许多。原来,他一直想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帮助农民致富,可苦于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原因迟迟未能实现。而自从开始接触河北农合公司和“三位一体”模式之后,他开始“时来运转”:于去年3月22日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为隆鑫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并在短短几十天里迅速发展了62个农村服务站,拥有了2300个社员。

  张云所依托的河北农合公司是河北省专门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并投资主办和实施经营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专业机构。按照信用合作、供销合作、生产合作“三位一体”的合作社发展模式,该公司采用“省公司、市公司、县公司、乡镇工作站、村农民专业合作社”五级组织架构,组成河北农合社系统,通过选贤、孵化、互动,带动地方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快速发展。

  记者了解到,所谓“选贤”就是选出地方“好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人才到公司进行一至两周的培训,掌握公司“三位一体”的合作社发展模式;“孵化”就是公司全权投资在当地装修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并安装全省联网的社员股金风险控制系统,实现社员股金在全省范围内的“通入通退”,保障社员的股金安全;“互动”就是公司作为省级服务平台对系统内的合作社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一系列惠农服务与管理。

  近日,记者先后赴唐山遵化、石家庄藁城、平山深入采访,了解了这个让张云激情四射的农民专业合作模式的魅力。

  信用合作,解决用钱难

  2011年“三秋”期间,藁城市涉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一位社员急需资金购买化肥、农机具,但家中梨果尚未售出,手头资金不足。一筹莫展之际,他向合作社提出申请,没想到很快就拿到了2万元钱,解了燃眉之急。为什么会这样?该社理事长王立强说,这位社员入股金额是6000元,按照农合公司“入一借五”的规定,他最高可以申请3万元的互助资金。

  去银行贷款没有抵押物、民间借贷利息太高,这两个原因使得“农民贷款难”成了目前各地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河北农合公司创建、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破题之举就是解决入社社员“用钱难”的问题。这就是他们提出的信用合作——凡是在该社入有互助股金的社员,可凭已满3个月的互助股金,直接获得5倍以内的互助资金。

  张云之前在当地农行工作,不知有多少次看到农民急需用钱却因不符合银行规定而贷不出款来,他虽然很同情但无能为力。这次加盟河北农合公司,他最看重的就是资金互助这个创新。据了解,他发展的62个农村服务站、2300个社员目前入股资金达1800万元,已有多位社员获得了资金互助。

  遵化市刘备寨乡柴王店村的张红德是养殖大户,饲养着200头猪和3000只鸡。2012年6月,鸡还没下蛋、猪也只有50来公斤,在这个青黄不接的阶段,张红德买饲料的资金出现短缺。情急之下想起了资金互助这个事,结果,他在几天内就拿到了5万元互助资金。

  “我当初并没有想入股1万元最后能得到多少红利,而是想在需要的时候能马上拿到互助资金,这才真正体现了合作社为社员服务的宗旨。”张红德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

  供销合作,社员得实惠

  在石家庄市平山县农兴专业合作社超市,记者看到,这里的所有商品都标有两种价格——社员价和市场价。比如一袋面粉,社员价比市场价要低6~10元,一袋化肥则能低25元左右。明显的价格差别让社员切实感受到了实惠。据粗略计算,农兴合作社自开展供销合作以来,通过团购零售,已向入社社员出售化肥35吨(700袋)、面粉1500袋,为社员共计节省2.5万元。

  相对于农兴合作社简单的团购零售模式,藁城市涉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供销合作开展得更为深入。

  涉农合作社所在的贾市庄村有2000多户,是远近闻名的梨果之村,梨树种植面积和梨果产量都已形成规模。合作社成立之前,最让理事长王立强感到痛心的就是果农势单力薄,在购买农资时处于弱势地位,导致所购农资价格偏高,且很难防止购进假货。所以,在合作社成立后他就专门组建了农资部,积极开展农资“团购”。

  涉农合作社“价比三家”,选定化肥生产厂家,并在化肥生产过程中,涉农合作社与河北农合公司商贸部的技术人员结合工厂形成三方质量监控组,对生产出的化肥进行随机采样封存。化肥出厂前还要进行化验分析,认定质量达标后,在产品包装上印制“河北农合社”标识,方可进入合作社的农资门市。

  “仅化肥一项,每吨就能为社员节省三四百元钱,更重要的是,彻底化解了购进假冒伪劣产品的风险。”王立强表示。

  据河北农合公司总裁潘峻岳介绍,组织农资、农机、生活用品、农副产品团购团销,已成为河北农合社系统合作社的经营主体。每个合作社在股金互助积累到一定的基础之后,便把经营重心转移到创办实体上来。

  生产合作,辛苦变幸福

  “土地入社(流转)后,俺们不但实现了旱涝保收,还可以腾出时间到合作社里打工。现在既拿着每亩800多元的租赁费,还拿着打工的工资,收入比以前高了很多。”藁城市铄丰种植服务专业合作社的社员谈起土地入社的好处很是兴奋。

  藁城市铄丰种植服务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初,根据土地流转政策,决定尝试土地流转。经过不懈努力,合作社不但“吞并”了理事长李会宾所在正公村的200亩地,还将邻村的张村500亩地收入囊中。

  潘峻岳告诉记者,合作社对社员的土地,分两种形式进行经营,一是“全托管”。即土地由合作社统一管理,提高土地种植收益,社员则“坐享其成”。二是“半托管”。即土地生产属于社员,合作社为农民提供全套专业化服务。社员只需要把土地以租赁或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农民既是股东,又是打工者;既有固定的土地租金收入,又有较高的工资收入,同时还可以分得红利。

  除了土地流转,河北农合社系统合作社还依托资金、技术、营销渠道等优势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生产合作。

  平山县农兴合作社附近有个60亩的果园,果品因农药残留超标无法进入超市。河北农合公司商贸部技术人员考察后,很快找出了症结所在,并给出了解决方案。紧接着合作社开拓多个销售渠道,彻底解决了苹果的质量和销售问题。此举让附近的几个果园老板很是羡慕,他们纷纷与合作社联系,要求加入生产合作行列。

  农兴合作社还与社员陈桂林达成了水貂、蓝狐、银狐等特种养殖的协议,由陈桂林提供养殖兽种、养殖场地和养殖大棚,合作社为其提供先进的技术指导、生产经营的互助资金、组织产品销售等服务。依据去年的毛皮价格,预计该养殖基地收益可达100万元。

  通过推广运行“三位一体”农民专业合作模式,五年来,河北农合公司培训、指导、组建合作社3000余家。其中由河北农合公司投资组建并按“三位一体”发展模式运行而进入河北农合社系统平台的合作社近百家,平均每个合作社入社农户达2100余户。“三位一体”让入社会员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尤其是显现出强劲的发展后劲,成为合作社发展过程中一抹不可忽视的亮色。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