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推荐
贵州:联动共振 农商共赢——纳雍县祥丰养殖合作社紧连市场和农户做大财富蛋糕
作者: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网     日期:2013-01-23  浏览:104

  工人赶猪过磅,客户撵猪装车,刘艳用小本子记下重量、计算货款。

  日前,11头肥猪从位于纳雍中岭镇坪箐村的养殖中心运往阳长镇、曙光乡,专供学校学生的餐桌,26000多元销售款揣进了刘艳的腰包。随后,坪箐村奶姑组村民赵兴凤从刘艳手中领走了自己的8000多元养猪款。

  刘艳说:“我发小猪崽给农户饲养,高价回收,大家都赚。”

  刘艳是纳雍县中岭镇祥丰养殖合作社负责人,纳雍县政协委员。2007年,她筹资456万元建起中心养殖场,并于2008年以“合同代养”方式发动农民分散养猪,然后于今年通过国家工商总局注册“马鬃岭糯谷猪”商标,搭建了一条完整的糯谷猪产业链条,连紧了千家万户的农民和千变万化的市场。

  启航代养 蚂蚁抱团

  2008年,刘艳已经在坪箐村建成了中心养殖场,养了一年猪。

  中心养殖场的局限在于规模受限,而刘艳养殖的糯谷猪却供不应求。仅靠中心养殖场,糯谷猪难以大规模饲养,做不大财富蛋糕。

  非洲草原一次偶然失火时,草丛中的蚂蚁相互聚成蚁团,很快就滚离了火区。蚂蚁抱团的启示,让刘艳想到了一个高招:把养殖的圈舍“修”到附近老百姓家,发放小猪给农民饲养,长大后再回收,老百姓有事干、有钱赚,自己也好腾出部分精力去经营市场。

  刘艳的这一想法,后来被概括为“代养”——周边农户与中心养殖场签订“代养”协议后,从中心场免费领走小猪,中心记下重量、时间,双方约定高于市价的回收价格,防疫由中心免费提供。

  数月后,小猪长成大猪,刘艳让人开着车上门回收,扣除领养时的小猪折价,农户可拿到一笔不菲的养殖收入。

  2008年,以代养的方式启航,坪箐村奶姑组的赵兴凤、熊关志、熊关怀等成了刘艳的第一批“合作农民”,“祥丰养殖合作社”的白底黑字招牌正式挂上了中心场的墙身。

  培育市场 加长链条

  中心场大批能繁母猪接茬产崽,每月都有小猪分散给农户饲养。一头30多斤的小猪,农户只消半年左右就可育肥,中心场得按时上门回收。

  农户分散饲养的,加上中心场自养的,数量不少,得按时交割给下游客商。

  产和销考量着刘艳。任何环节脱节,整个经营都将“抱死”。

  为保障产销链条不“卡壳”,刘艳让利于商,广泛与水城、纳雍等地的下游客商建立了长期的供销关系,吴元龙等一大批下游客商进入了祥丰合作社的信用客户名录。由于供不应求,市场主动权牢牢把握在卖方手里,刘艳经营得眉开眼笑。

  免费午餐计划启航后,农村学校的学生餐桌少不了肉食,单是纳雍就是一块不小的“蛋糕”。刘艳顺时而上,又与配送肉食的餐桌供货商联系,拿下了又一份订单,市场主动权握得更牢,产销链条加得更长。

  注册商标 产品升级

  纳雍糯谷猪是农业部挂号的“原始保护品种”,因规模不大,保护显得很难。30多年前,糯谷猪广泛散养农村。川猪入黔,糯谷猪让位。最近几年,糯谷猪因其肉质优良而成香饽饽,重新返回餐桌。

  “纳雍糯谷猪是中国优良的地方猪种——黔西北‘可乐猪’中的一个特殊类型,优质猪肉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贵州大学动物科学院教授林家栋断言。

  刘艳动了又一个心思:申请商标。在纳雍县工商局的协助下,“马鬃岭糯谷猪”通过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目前,刘艳正在使用这一商标做肉食精加工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

  联动共振 农商共赢

  赵兴凤是“商农联动”的第一批合作农民。

  之后,附近致富无门的苗族农民熊兴荣、熊关志、熊关怀也赶上了趟。最远的合作农户超出了中岭镇。

  “勺窝乡黄河坝农民李发军今年也搞代养,养了16头。”刘艳说,“今年赵兴凤家代养了12头,刚刚收回3头,她赚了8000多。还有13头,过段时间再回收。”

  据刘艳介绍,2011年中心场除去各种开支,盈利70多万元,2012年盈利也接近这个数;而参与糯谷猪代养的近百户农户,户均纯利不低于两万元。

  祥丰合作社的启示是:合作社在中心场带养,分散农户在家里代养,防疫统一了,销售统一了,加工统一了,商与农缔结成牢固的产业联盟,产生共振效应:锅里有,碗里也有。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