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推荐
广东白坭订单农业——依托"基地+合作社"助农户增收
作者: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网     日期:2013-01-24  浏览:67

  “今年种了20多亩紫椰菜。”昨日,白坭农户苏国棉将订单农作物送到白坭农产品流通基地。作为康喜莱蔬菜专业合作社的76名成员之一,苏国棉偿到了订单农业的甜头。过去一年,有白坭现代农业园内3000多名农户通过“基地+合作社”模式实现增产增收。

  “4+2”模式

  让农户放心种植

  昨日上午11时许,50多岁的苏国棉骑着三轮车将刚从田里收回来的紫椰菜运到白坭农产品流通基地。在还没加入康喜莱蔬菜专业合作社之前,苏国棉每年都要为种植什么、种多少而犹豫不决,每每种下瓜果蔬菜后,又担心收成和销路问题。

  一直以来,白坭大多数农户跟苏国棉一样,都是散户经营,加上农田排灌不畅、交通不便,长期以来农户看天吃饭,收入不稳定,增收难提速。近年来,白坭通过大投入打造农业基地,打通现代农业产业链,建成白坭现代农业园。

  如今,白坭现代农业园包含“4+2”基地,即优质高值蔬果育苗基地、蔬菜新品种推广基地、优质高值花卉温室大棚、优质高值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四大基地,以及流通大户李广彬创建的新品种种植示范基地和农产品流通基地。而依托上述基地建立起来的康喜莱蔬菜专业合作社则解决了农户们种植、收购、销售和流通等问题,让农户放心种植订单农作物。

  打通产业链

  确保农户增收

  现在,白坭农户种植瓜果和蔬菜前,都由新品种种植示范基地试种,再由农产品流通基地寻找买家,确定市场后再由合作社推广给农户。

  “现在主要是发展订单农业,我们向社员提供廉价的生产资料和种子,推广适销价高的新品种。”李广彬说,合作社的农户跟流通基地签订合约后,保证农产品的底价,农户可放心种植,销售流通则交由流通基地负责。

  李广彬说,虽然是订单,订立“死价”来种植,但考虑到和市面的销售价格有差距,最终的收购价会随行就市。去年,紫椰菜的订单价是0.6元,而市场价是0.7元,流通基地与农户商量各占百分之五的利润,最终收购价是0.65元。这种“基地+合作社”的合作模式保障了农户的利益。

  “一年一亩地的利润在4000~5000元之间。”苏国棉现在主要种植冬瓜、紫椰菜、京椰菜,每年可以种植三造,可根据时节种植不同的品种,一年下来,每造每亩的生产成本约为1500元,均产6500斤左右。现在,苏国棉和妻子不仅种植着自家的十几亩地,而且每年领合作社5万元的工资,负责管理种植新品种种植示范基地的22亩地。

  发展订单农业

  改善传统农业结构

  昨日,在白坭农产品流通基地,三辆大货车停在1000立方米的冷库前等着装运冬瓜和紫椰菜,而流通基地的工人们则在一排排堆放整齐的紫椰菜、京椰菜前进行包装入袋作业。

  白坭镇农林渔业局相关负责人认为,现代农业园中的6大基地,最核心的是农产品流通基地,它给农户创造了一个交易渠道,保障了农产品的销路。去年,基地农产品流通量高达2.5万吨,带动3000多合作农户增收。

  目前,在农产品流通基地的基础上,白坭的订单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新品种种植示范基地先后向农户推广种植了京椰菜、紫椰菜等四个品类的出口作物。白坭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黎玉珍说,订单农业为农户争取了更多市场主动权,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帮助农户增收,同时也改善了白坭传统农业结构。

  相关新闻

  两农企有望获国家级扶持资金

  三水将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佛山日报讯 记者林洛峰报道:昨日,源昌养殖公司鸡舍里,员工们忙碌地照料近万只鸡。十天前,这个鸡舍迎来国家级“菜篮子”建设扶持项目省专家验收组。今年,三水两家农企有望斩获该项目建设扶持资金。

  和三水源昌养殖有限公司一样,去年,大塘舜兆蔬菜专业合作社同样向国家级“菜篮子”建设扶持项目发起了冲击。通过启用喷灌系统、保鲜冷库、水肥一体化、产品检测室等一批现代化设施,制定标准化技术生产管理规程及品质控制等制度,目前舜兆合作社的蔬菜产品全面实现了分等定级、保鲜预冷、冷链运输、以及品牌化销售。

  舜兆蔬菜理事长张向东说,有了大棚、自动化喷灌、水肥一体化等设施,农产品生产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受不良天气影响,从而保证市场的供给,使农产品价格平稳。此外,标准化生产能减少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使用,从而又有效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从2011年开始,三水区积极推进“菜篮子”基地建设,引导扶持区内蔬菜种植和畜禽养殖企业申报中央和省的“菜篮子”项目。仅在去年,就有舜兆蔬菜和源昌养殖申报国家级“菜篮子”建设扶持项目;大塘汇利和利达隆两家农企申报省级“菜篮子”建设扶持项目。同时,三水在去年还发动区内9家蔬菜种植和禽畜养殖企业进行省级“菜篮子”基地认证申报。

  早在1988年,国家农业部提出建设“菜篮子工程”,重点解决农产品的市场供应短缺问题。经过20余年发展,如今“菜篮子工程”旨在推动农产品生产在质与量上做到双兼顾。市农业局农业科科长李健能坦言,目前佛山市农产品农药残留等不规范种养现象时有发生。“为此,佛山将加大‘菜篮子’工程的扶持力度,今年初步计划认定10个市级‘菜篮子’基地。”李健能说。

  区农林渔业局有关负责人说,“今后三水将继续发展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同时通过引导农业企业申报无公害认证、绿色食品认证等举措,促进三水农产品既保质又保量。”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