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推荐
河南省栾川县“远教+合作社”架起富农新桥梁
作者: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网     日期:2013-02-05  浏览:74

  “没有远程教育就没有我们合作社的今天。”2月2日,栾川县战科虫草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战科告诉记者,2009年,我通过远程教育学习到蛹虫草人工栽培技术,利用大米和小麦作为原料生产蛹虫草,解决了林菌矛盾。2010年以来,成立了蛹虫草种养合作社,把合作社建在远程教育站点上,推行“远教+合作社”模式,每月组织社员从远程教育平台上学习食用菌种植技术4次,现在,社员达到100多户,户均收入1.5万元以上。

  这是栾川县不断探索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用模式,坚持站点建设与合作社相结合,把远教站点建到合作社,形成以“远教+

  合作社”为内容的“1+1”学用模式富民惠民的一个缩影。

  立足建管,做农业合作社的“联络员”。利用远程教育优势和合作社的资源,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的培训方法,广泛开展技能培训。赤土店镇赤土店村通过远程教育学习掌握了林下养殖、食用菌种植等技术,全村发展食用菌30余万袋,林下养殖土鸡15万多只。

  立足学用,做农业合作社的“辅导员”。借助远教平台,各远教站点根据各专业合作社实际,收集整理一批与合作社相配套的教学课件,包括种养技术、常见问题、疾病的预防与诊治等方面内容,定期组织合作社成员收看学习。定期邀请“土专家”、“田秀才”等在基层站  点围绕新技术、新品种等内容开展技能讲座、种养技术咨询等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解决种养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

  立足市场,做农业合作社的信息“传递员”。发动站点管理员、大学生村官,利用远教商务平台等广泛收集最新市场需求信息、市场动态、种养技术、天气情况、病虫害防治等信息,向合作社成员传递,保证合作社成员能够及时掌握市场需求。

  “远教+合作社”学用模式在推动特色经济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目前,选配党员远程教育专(兼)职管理员528人,培育学用典型23个、示范站点62个。2012年,栾川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770元,同比增长18%。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