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据对青海省海东地区马铃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地调查,对马铃薯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获取难度与满意度的均值进行矩阵分析,并结合供应链环节进行交叉研究,结果表明:信息获取难度大和满意度低的有6 类信息:产品定价信息、贮存时间信息、种植数量信息、需求数量信息、需求质量与规格信息和上市时间信息。其中产品定价信息的获取难度最大、满意度最低。供应链中信息获取难度最大、满意度最低的阶段是销售阶段。最后针对关键信息和关键环节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有助于合作社科学合理地制定生产决策,进而提高合作社的整体效益。
关键词:合作社;信息获取;满意度;难度
在农产品供应链中,作为生产端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着较大的外部不确定性,市场需求、价格波动等信息难以及时准确地获取,为合作社生产决策的制定带来很大的难度。为了使合作社制定的生产决策更加科学合理,就必须降低合作社获取信息的难度,提高合作社获取信息的满意度。那么首先就要找出哪些信息的获取难度大,哪些信息的获取满意度低,进而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策略。
在农产品供应链中,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社员为主要服务对象,不仅为社员提供农业生产资料采购信息,还为社员提供农产品销售、加工、运输、贮藏等信息服务。生产端的信息获取是价格波动下供应链稳定性的重要基础。就目前现有文献来看,提高农业供应链生产端信息获取的理论内容大致分为两类:房丽娜(2009)、刘胜春和李严锋(2008)认为可以农业信息管理为基础,通过建立信息系统,减少供应链中信息成本,增加农户对信息的可获取性。魏艳娜(2008)、王静(2010)认为可以信息共享的农业供应链为基础,建立农户与合作社、企业等的合作模式与激励机制。农业供应链信息化作为主要线索被多位学者引用,但是很少有涉及农业信息获取难度与满意度方面的文献。
西北地区是我国马铃薯的主要产地之一,青海省马铃薯总产量虽然不高,但是由于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气候特点,青海海东地区生产的马铃薯具有极佳的内在品质。近年来,青海省各地突出特色,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由于马铃薯具有适应性广、效益高等特点,青海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基本稳定的同时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政府加大了对马铃薯产业的扶持力度,积极推广青薯2 号、民乐1 号、陇薯3 号等高产脱毒薯种,使马铃薯单产水平迅速提高。本调研通过对青海省海东地区马铃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地调查,运用矩阵分析、交叉分析方法分析合作社信息获取的难度与满意度,找出现阶段合作社在信息获取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有助于合作社科学合理地制定生产决策,进而提高合作社的整体效益。
1 研究方法
1.1 样本和数据描述
本次对青海省海东地区乐都、湟中、互助、民和、大通五县的马铃薯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实地调研,调研时间为2011 年8~9 月,调研合作社样本15 家,其中数据有效完整的合作社样本为13 家。从总体上看合作社基地主要是以土地流转租赁的形式为主;马铃薯的种植规模在33.33 hm2以下的合作社居多;工作人员学历主要集中在高中、初中及以下;理事长学历以初中和高中占大部分。样本特征见表1。
1.2 分析方法
本调研针对马铃薯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获取难度与满意度的均值进行矩阵分析,目的是找出获取难度大、满意度低的信息类型;同时结合合作社上下游供应链衔接环节进行交叉分析,找出合作社信息获取中的薄弱环节。
2 实证分析
2.1 基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马铃薯农民专业合作社决策信息获取的实证分析表明:在信息获取难度方面,产品定价信息、贮存时间信息、种植数量信息的获取难度排在前3 位,播种时间信息、种植过程信息、采收时间信息的获取难度排在后3 位;在信息获取满意度方面,播种时间信息、种植品种信息、采收时间信息的获取满意度排在前3 位,种植数量信息、需求数量信息、产品定价信息的获取满意度排在后3 位。其中产品定价信息获取的难度最大、满意度最低(表2)。
2.2 信息获取难度与满意度矩阵分析
通过对信息获取难度与满意度进行矩阵分析发现,信息获取难度小和满意度高的有4 类信息:种植品种信息、播种时间信息、种植过程信息、采收时间信息。进一步分析原因,合作社获取这4 类信息一般是通过农业技术推广站、农牧局、农业科学院等政府相关渠道获得,且由于常年种植某一品种农产品(本次调研的品种主要是马铃薯),逐渐积累形成经验型信息,所以合作社认为这4 类信息获取难度小,对它们的满意度也高。
信息获取难度大和满意度低的有6 类信息:产品定价信息、贮存时间信息、种植数量信息、需求数量信息、需求质量与规格信息和上市时间信息。这6 类信息与市场行情密切相关,一般具有波动较大、时效性强等特点。合作社对于上述信息获取渠道较少,获取成本较高,导致获取难度较大,获取的信息具有滞后性,加之这类信息的复杂性增加了错误分析信息的可能性,因此降低了这类信息获取的满意度(图1)。
从矩阵分析中可知产品定价信息的获取难度最大、满意度最低。无论在供求理论还是在生产实践中,市场价格信息都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最主要信息。合作社获取的价格信息失真会导致合作社种植马铃薯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2.3 供应链环节交叉分析
大体上以合作社为中心的马铃薯供应链可分为4 个阶段:准备阶段、种植阶段、收获阶段以及销售阶段。通过交叉分析可知,4 个阶段中信息获取难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销售阶段、准备阶段、收获阶段、种植阶段;信息获取满意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种植阶段、收获阶段、准备阶段、销售阶段(表3)。
实证分析表明,信息获取难度最小和满意度最高的是种植阶段。信息获取难度最大、满意度最低的是销售阶段,销售环节是合作社信息获取中的薄弱环节。
3 结论与建议
综合实证分析表明:马铃薯农民专业合作社认为获取难度最大的信息主要是:产品定价信息、贮存时间信息、种植数量信息;获取满意度最低的信息主要是:种植数量信息、需求数量信息、产品定价信息。通过对信息获取难度与满意度进行矩阵分析发现,信息获取难度大和满意度低的有6 类信息:产品定价信息、贮存时间信息、种植数量信息、需求数量信息、需求质量与规格信息和上市时间信息。其中产品定价信息的获取难度最大、满意度最低。信息获取与供应链环节交叉分析表明,信息获取难度最大、满意度最低的是销售阶段,销售环节是合作社信息获取中的薄弱环节。
通过对合作社价格信息获取难度与满意度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影响价格信息获取难度与满意度主要是由于信息获取渠道单一,且所获取的信息具有滞后性,导致成本增加。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以期能降低合作社价格信息获取的难度,提高价格信息获取的满意度。
首先,在调查中发现,合作社获取种植数量信息主要根据市场需求、基地面积、种子数量以及往年经验,其中根据市场需求获取信息的占46.15%,根据基地面积获取信息的占30.77%,虽然大部分是根据市场需求确定种植数量,但合作社对当期市场需求的判断主要根据上一期的市场需求行情,因此合作社获取的市场需求信息是滞后的。建议建立一个开放的马铃薯市场信息平台,拓宽信息来源渠道,扩大采集覆盖面;并且合作社应咨询市场专业人士,通过专家分析对合作社获取的信息进行指导,帮助合作社采纳正确信息。
其次,通过调查发现,13 家样本合作社中负责人的学历在高中及以下的约占76.9%,合作社日常工作人员的学历在高中及以下的约占91.6%,这限制了合作社对价格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使合作社成员很难在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判断供求状况,难以把握需求趋势,因而应对合作社成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价格信息获取、分辨和利用的能力,这样既能提高合作社对市场价格信息的利用效率,又可以降低信息的不对称程度。
最后,调查表明,合作社销售渠道主要是以批发商、加工厂为主,在13 家马铃薯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每家合作社都选择了批发商这一销售渠道,其次是加工厂,占38.5%,直接对接零售商的只有1 家。以收购批发商为主的销售渠道稳定性差,收购商难以持续地为合作社提供可靠、及时的销售信息。建议合作社与大型加工企业、批发市场、超市等下游企业建立战略联盟,降低销售阶段的信息获取难度与成本,提高销售阶段信息获取的满意度。
通过分析得知,在供应链环节中信息获取的最薄弱环节是销售阶段,如何降低这一阶段信息获取难度,提高满意度?笔者认为合作社可以从提高产品内在质量和改善销售渠道入手。
首先,提高产品内在质量。根据调查发现,13 家合作社中只有1 家合作社是按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对马铃薯进行检验,30.8% 的合作社主要对农药、化肥含量以及外表进行检测,15.4% 的合作社只对马铃薯外表进行简单检验,仍有38.5% 的合作社无任何检验措施,合作社对质量检验的重视程度不足。此外,现今很多收购商对农产品质量要求很高,如果合作社增加检验项目,势必会增加合作社的成本,减少收益,合作社进行质量检验的内在动力不足,因此政府应对部分必要的质量检验给予一定的支持和补助,如拿出资金为合作社购买必要的检验设备、仪器和试剂;并且从长远来看,合作社要想提高产品竞争力,首先就要提高产品质量,尤其是内在质量。因此,提高产品内在质量、获得更高层次的质量认证,是合作社丰富销售渠道、开发中高端市场、提高产品竞争能力的有效策略之一。
其次,增加产品的差异化。合作社对生产资料的获取都是通过农业技术部门获得,导致产品出现同质化,使批发商与销售商认为这与其他产品没有区别,以至于产品定价不尽人意。因此合作社可以先获得无公害认证,再向绿色、有机等更高层次认证发展,或是共同申请国家地理标志,获得产品差异化的重要属性。
最后,选择与产品质量匹配的销售渠道。除了获得产品差异属性外,合作社还应开拓中高端市场与销售渠道。如果内在质量较高,却仍选择传统的收购批发模式,那么想提高价格、获取更高收益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合作社的销售渠道应与产品品质相匹配。
本调研对合作社的信息获取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对以合作社为主体的农业供应链生产端的信息获取难度和满意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力图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提高马铃薯供应链的稳定性提供参考。但由于成本所限,实际走访调研的合作社样本数据较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通过扩大调研范围进行更为深入的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房丽娜.2009.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的研究〔博士论文〕.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
刘胜春,李严锋.2008.农业供应链信息系统需求分析.物流技术,27(5):93-96.
王静.2010.中国农业供应链信息共享的激励机制研究.河北学刊,30(1):173-175.
魏艳娜.2008.供应链环境下定西市马铃薯加工企业与农户合作模式研究〔硕士论文〕.兰州:甘肃农业大学.
-
“中国农村改革40年: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在杭州顺利召开08-23
-
中心主任徐旭初教授带队赴山东调研07-27
-
值得推荐阅读的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2007-2016)07-23
-
2017年值得推荐阅读的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07-23
-
“中国农村改革40年: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会议通知【更新】04-03
-
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徐旭初教授带队赴晋调研08-06
-
第五届“中国合作社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在山东泰安顺利召开07-27
-
第五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会议通知07-08
-
中心主办“合作社法律修订专题研讨会”在陕西顺利召开11-30
-
中心主办“合作社法律修订专题研讨会”在陕西顺利召开11-30
-
2015年最值得推荐阅读的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07-27
-
徐旭初教授为苏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培训班授课07-08
-
黄祖辉教授等撰写的决策报告获中央领导重要批示07-02
-
黄祖辉教授做客宿州大讲堂 阐述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发展路径06-20
-
浙江大学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中心(CCFC)设立浙江分中心06-20
-
农民专业合作社申办流程及相关材料08-05
-
徐旭初:烟农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若干问题02-01
-
马文杰:农民合作社解析12-09
-
沈卫彬:农业合作社生产标准控制与质量分级12-17
-
国际合作社联盟:“合作社十年(2011-2020)蓝图”计划草案[英文]11-05
-
美国农业部:合作社是什么?以及成员、理事、经理和雇员的角色10-12
-
Baqui Khalily: Capacity Building for Cooperatives08-22
-
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08-09
-
王景新:中国乡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趋势、问题与政策07-28
-
范金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07-20
-
Gall & Schroder: Agricultural Producer Cooperatives as Strategic Alliances07-12
-
霍学喜:农民专业合作社功能及服务模式06-22
-
农业部:首批666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联系方式06-12
-
王征兵: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思路与对策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