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推荐
张立平:专业合作社,增产增收的平台
作者: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网     日期:2013-02-20  浏览:60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广大农民由原来的“看天吃饭”变成了“看脸吃饭”。面对周期性波动的农产品市场,农民常常发出“看不懂”的叹息。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一家一户凝聚在了一起,不仅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而且降低了农民生产经营成本,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但是不可否认,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也显现出一些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内部管理不完善,运营不规范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有些合作社只是办理了营业执照,基本处于休眠状态。一些合作社组织制度不健全,理事会、监事会不能起到基本的管理作用。能人缺乏成了合作社发展壮大的掣肘,管理团队素质不高、创新能力不强,很多合作社还只停留在互助生产的初级阶段,还没有向简单加工、市场销售等更深层次转化。专业合作社“一年合作,两年红火,三年散伙”的例子并不鲜见。

  合作社如何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并且逐渐做大做强?

  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大环境,尤其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在农产品加工、储藏和冷链系统建设等方面应设立专项资金、贷款贴息等;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涉农项目;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创业,相关部门和机构在职称评定、人才流动等方面给予支持。

  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联合。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自愿组建的联合组织,加大扶持力度,在继续做好“农超对接”的基础上开展“农企对接”,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联合与合作,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化生产难、加工增值难和科技创新难等问题。

  建立人员培训机制,重点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起人、项目带头人、农业生产和运销大户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等培训,有针对性地指导社员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