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推荐
甘肃省酒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成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倍增器”
作者: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网     日期:2013-03-05  浏览:53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推进,特别伴随旅游业的“农家园”、“农家乐”、“农家游”等观光、休闲、庭院农业的持续升温,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推动甘肃酒泉农村经济增长的“倍增器”。

  据了解,截至目前,酒泉市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37户,出资总额6.28亿元。2012年度,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与出资总额与上年度同期同比,分别增长32.71%和76.96%。不断发展壮大中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承载了带动农民家门口就近就业、促进农产品流通、农业产业结构优化、零距离服务农民群众的多项助推发展功能。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型农村生产经营组织,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倍增器”特色凸显。

  联系前几年酒泉市大力推进“一特四化”实际,尤其随着近年来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村出资方式的多元化,围绕高效节水农业、设施农业及其发展品牌经济重点,农民依托专业合作社等农村经济实体,在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的同时,深刻改变和正在改变种植、养殖业结构,有效推动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进程。据权威部门统计,酒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到3.21万人。其中,农民社员3.17万人,带动非农户就业59021户。

  着眼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目标,依托“甘肃农民专业合作社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在已有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建设基础上,按照“三化、四有、五统一”示范社创建标准,累计创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25家,省级示范合作社25家,市级示范合作社125家。相关部门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和绿色农产品15家,合作社注册集体商标20多家。不仅在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市场竞争实力的同时,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化、标准化优势,有效带动了当地洋葱、枸杞、葡萄等品牌农产品的流通。

  为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形成品牌效应拉长产业链,相关部门运用种植品种、种苗供应、肥水管理、病虫防治、技术指导、产品销售的“六统一”服务管理措施,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的124个网上信息平台,采取及时组织发布本地农产品供应、外地农产品市场需求信息等措施,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由规模经向产业化发展。

  据统计,去年全市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蔬菜生产面积50万亩、特色林果15万亩、现代制种40万亩,肉羊养殖规模达到400万只,肉牛养殖规模达23万头。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组织销售模式的助推下,在助力“农超对接”稳定物价、调控菜价、保障供给的前提条件下,有效增加农产品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截至2012年底,全市农产品总销售值达到4.5亿元,经营性总收入3.7亿元。

  目前,酒泉市工商等相关职能部门,依托在35个登记注册窗口开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绿色通道”,充分发挥“一站式受理”、“并联式审批”、“限时办结制”等服务体制创新的职能优势,深入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实现由单一性向联合性经营的转变。据统计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分布有种植业281个,林业38个,畜牧业93个,渔业5个,现代服务业39个。与此同时,通过职能部门农业科技推广和强化行政指导外围规范,还有效解决政府“统”不了、龙头企业“办”不了、农民单家独户“干”不了问题。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业已成为偏僻农村农资配送、农产品定点收购、农民维权、农业科技普及的阵地。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