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推荐
安徽金安区多措并举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作者: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网     日期:2013-04-15  浏览:60

  金安区委、区政府抢抓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示范区建设、合肥经济圈和促进大别山革命老区又好又快发展等重大机遇,围绕粮油、水产、畜禽、蔬菜、农副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从解决农民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入手,引导、鼓励和支持农民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04家,农民会员20216人,辐射带动农户60000多户。目前全区获得“三品一标”认证合作社有19个,开展农产品直供销合作社有17个,开展信用合作的有5个,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合作社有62个,建立党组织合作社的有15个。

  一、主要措施。

  (一)分类发展,规范提高。

  加快培育一批。鼓励、引导各类龙头企业、经营大户、农业科研机构和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发挥优势,组建亿牛乳业、华山名优茶等不同类型的农民专业经济组织,探索“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科研+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让更多农民分享农业生产和加工的增值效益,形成了九棵松的油茶产业、新华饲料的皖西白鹅产业、金土地的种植产业、农作物示范场的种子产业等专业经济组织。

  强化规范一批。引导具有一定基础条件的专业协会向专业合作社发展,使其由松散型向紧密型、单一型向综合型发展。指导农民合作组织制定完善章程,健全组织机构和监督机构,把合作经济组织办成农民自己的组织。

  提高壮大一批。引导同一类型的合作经济组织,走联合发展的路子,鼓励组建跨村、跨乡、跨县乃至更大范围、更宽领域的联合经济组织,通过整合人才、资金、技术、资源等优势,做大做强产业,发挥专业经济组织作用。

  (二)创建平台,提升水平。

  搭建信息平台。利用安徽农网、金安农业信息网等专业平台,做好信息收集、整理和发布工作,利用驻京、驻沪等招商引资机构为合作经济组织引进优势项目150多个,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搭建融资平台。积极开展农超对接、农银对接,鼓励合作社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流通企业建立产销关系,不断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合作经济组织的农产品对接率达到到50%以上。近年来金融系统为专业经济组织提高信用贷款达到5个多亿,企业融入资金达到12亿元。

  搭建发展平台。利用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县区、全国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和服务试点县区、安徽木南现代农示范园区等优势,加快农村土地向合作经济组织流转,加快合作经济组织在园区发展,全区目前已流转土地25.6万亩,合作经济组织占到70%以上。茂源集团、天业集团、皖西白鹅养殖等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均超过2万亩以上。

  (三)创新机制,激发活力。

  区政府出台发展现代农业奖补办法,对合作经济组织在设施农业、土地流转等方面每年给予财政补贴不低于500万元,并把合作经济组织列为全区工作考评的主要内容。区委区政府选聘优秀大学生到合作社任职,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在民生工程培训方面,优先安排合作社成员参加,培育新型农民。深入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建工作,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擎旗引路、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社搭台唱戏,促进了农村党建与合作社共同发展。

  二、主要成效

  (一)促进了农业规模化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地整合农民的资金、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了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提高农产品的价格。目前依托专业合作社,全区流转土地达到25.6万亩,粮食总产50.5万吨,蔬菜产量26.5万吨,畜产品产量达到40万头。

  (二)促进了农业标准化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广大成员进行标准化生产,有效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三)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如新旺农机专业合作社实施土地流转、农机耕作、农机服务产业化经营,带动和促进农户发展现代农业,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专业合作社社员人均纯收入比农民人均纯收入高30%。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