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透视
中国城乡金融报:金融支持现代农业还须更给力
作者: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网     日期:2013-04-23  浏览:82

  近年来,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日趋完善,服务水平和对现代农业的支持力度也在大幅提升。然而,从笔者调研的情况来看,金融服务的整体水平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中央对“三农”科技支持的要求相比,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亟须进一步提升、改进。

  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金融对农业科技支持力度偏弱;农村信贷结算产品的创新工作滞后于农业经济转型发展;农业保险发展明显滞后;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尚未建立。

  面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现代农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资金是产业运行的“血液”,而许多产业大户和农业企业的资本累积又十分有限,金融机构应积极促进涉农金融部门开展权属清晰、风险可控的林权、农房、大型农机具、长效产业园等抵押贷款,创新涉农金融服务品种,加大涉农信贷投入,切实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同时,要加快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民间金融机构,打开农村金融的多元化竞争局面,进一步激发民间资金走进现代农业领域,从根本上破解现代农业缺乏资金的难题。

  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农业科技创新贯穿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良种繁育、生产、加工、物资装备以及流通各个环节,并且不断转化成新的生产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金融应尽快建立符合农业科技企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办法,创新符合农业科技企业特点的抵(质)押担保方式和融资工具,探索以农业科技型企业的股权、专利权、商标权等为质押物发放贷款。综合运用“信贷+担保”、“信贷+保险+财政补贴”等多种融资工具相配合的融资模式,支持农业科技企业科技研发、推广、应用过程中的资金需求,满足设施农业、标准化种养殖、农业技术改造等方面的资金需求。

  加大政策扶持。政府应根据“三农”领域金融机构承担较高风险的情况,制定和完善相应的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对支持农业经济发展成效显著、达到一定标准的金融机构,给予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存款准备率、再贷款、再贴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激励。使金融机构在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能够很好地获得自身的快速发展,不断增强其持续发展的动力。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