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黄祖辉
黄祖辉等: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功能的实现程度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黄祖辉 高钰玲     来源:中国农村经济2012年第7期     日期:2013-04-24  浏览:641

  内容提要:本文从农业产业化角度,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功能实现程度的分析框架,并利用3省241家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了影响服务功能实现程度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营的产品特性对服务功能实现程度具有显著影响,但目前不同产品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功能并未完全实现;成员拥有的资源状况、社长的企业家才能状况以及对社长的激励程度都会影响服务功能的实现程度;产业集群、产品认证以及政府的资金扶持对服务功能实现程度也有显著影响。本文认为,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营产品类型,融入特色产业,强化人才培养与激励,整合多方资源,提供良好发展环境,是提高服务功能实现程度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 服务功能 影响因素

  一、研究背景

  过去百余年时间里,欧美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进程普遍经历了农民数量不断减少,农业生产不断专业化、规模化,农产品竞争不断加剧等转变(王震江,2003;益智,2004),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1]自始至终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Chaddad and Cook, 2004;徐旭初等,2008)。在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组织,自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截至2011年底,全国经工商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有52.17万家,实有入社农户4100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6.4%[2]。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种植、养殖、农机、林业、植保、乡村旅游等农村各个产业,服务内容从生产领域逐步向生产、流通、加工一体化经营发展[3]。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从合作领域狭隘、服务功能单一向合作领域宽广、服务功能多样的格局……

 

 

 

 

  *本文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农民合作组织发展:运营模式、治理结构与比较研究”的资助,特此致谢。

 

  全文参见:

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功能的实现程度及其影响因素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