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孔祥智
孔祥智:价值链整合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竞争力提升——基于138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
作者:楼栋 高强 孔祥智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日期:2013-05-03  浏览:410

  摘要: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价值链各环节进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应用中国138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合作社价值链各环节对合作社竞争力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合作社在产后销售服务中有无最低收购价以及合作社有无开展资金服务对社员满意度和合作社营利能力均有显着影响;合作社农技培训人数、农资供应比例以及农资是否可以赊销对社员满意度有显着影响; 而合作社农产品的品牌经营和质量控制情况会显着影响合作社的营利能力。鉴于此,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进行有针对性的价值链整合,以提升其竞争力。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价值链;竞争力

  农产品价值链的现代化升级对农业生产投资的最低门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农户也正因此被逐渐地“挤出”市场[1].Austin[2]和Swinnen[3]分别指出,小农户面临的融资难、初期生产投入高、难以获得更多的市场渠道信息是小农户纷纷退出市场的主要原因; 另外,许多非土地资本( 如人力资本、风险资本) 的制约也导致了小农户难以分享到价值链升级所带来的好处。学者们认为,小农户参与现代价值链升级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加入农业合作社[3 - 7].合作社为社员农业生产提供的产前、产中、产后等服务可以帮助其克服在农产品价值链升级中遇到的种种问题[8 - 10].

  近几年来,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

  截至2012 年6 月底,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已达60. 01 万家,合作社在推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完善农村经营体制、提高农民收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也开始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化: 一些合作社民主管理好、经营规模大、服务能力强、产品质量优、社会反响好,无论是合作社本身的营利能力,还是其对农户的吸引力,都表现出了较高的竞争优势; 而相当一部分合作社成员数量少、活动范围小、组织松散、生存困难、服务水平低、市场竞争力弱。

  那么,为什么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竞争力强,而有的合作社竞争力弱甚至很难存活; 不同合作社的价值链环节存在哪些差异; 合作社应该如何整合价值链以提高自身竞争力,真正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本文将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价值链各环节进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应用中国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合作社价值链各环节对其竞争力的影响机制,尝试着从价值链整合的视角提出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竞争力的思路和措施。

  一、文献综述、分析框架与假设

  ( 一) 关于价值链研究的文献综述

  价值链( Value chain) 由Porter 在其所着的《竞争优势》一书中首先提出,并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战略管理模式[11 - 12].该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于企业的一系列创造价值并具有比较优势的经营活动,如工艺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技能、销售方式、售后服务等,而所有这些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的集合便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也就是说,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和竞争力实际上源于企业价值链上各个环节的价值活动。价值链与供应链有不尽相同的地方,价值链思想是面向效益,着眼点是企业的价值增值过程;而供应链思想是面向效率,主要是围绕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率[13].

  Porter 的价值链通常被认为是传统意义上的价值链,较偏重于以单个企业的观点来分析企业的价值活动以及企业从中可以获得的竞争优势。

  Porter 将企业的价值活动分为两类,即基本活动( Primary Activities) 和辅助活动( Support Activities).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经营、外部后勤、市场销售、服务等,辅助活动包括企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采购等,这些价值活动为企业带来利润,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11].之后,许多学者发展了Porter 的价值链思想。Hines将价值链的定义拓宽,把顾客对产品的需求作为生产过程的终点,把利润作为满足这一目标的副产品[14].而Rayport et al 则更多地强调了企业的信息创造和利用功能,认为“虚拟价值链”和“数字资产”在企业竞争力的培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5].Kaplinsky 则把企业间的联系也纳入到价值链中去,形成产业间价值链[16].Gereffi 还将价值链分析扩展到全球,强调不同国家在全球贸易中的价值链合作,并研究了价值链的综合治理机制,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价值链各环节中的寻租行为、市场权力、产业标准( 包括公共标准、行业标准以及私人标准) 及合约的使用和价值链如何应对外界的冲击[17].

  价值链为企业竞争力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视角,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非常好的成果。例如,余伟萍等将企业活动按其价值创造大小划分为核心活动、亚核心活动和基础活动三类,在此基础上进行恰当的战略选择: 自制、合作或外包,以优化企业价值链,实现企业持续竞争优势[18]; 卢明华等则细致地分析了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并提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应实施梯次战略[19]; 此外,价值链分析也掀起了会计模式的改进,形成了价值链会计理论框架构建的基本思路[20].在农业经济研究领域,价值链分析也被广泛应用。洪银兴等通过对农产品价值链的分析,提出反哺三农就是改造农业生产的价值链驱动模式,提高加工企业和大型零售企业对农产品价值链的驱动力,使得农业生产率提高形成自我实施的机制[21]; 李燕琼等依据价值链理论,构建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价值链模型,认为基地建设、产品质量提高、营销能力、社会资源开发等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价值链上的关键价值活动内容[22]; 朱述斌则通过对农产品价值链的分析,提出了“共生型”中国农产品价值链管理的理论与方法[23].

  ( 二) 关于合作社发展影响因素研究的文献综述

  近十几年来,学者们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影响因素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例如,黄祖 辉等通过对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的分析,把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因素归结为产品特性因素、生产集群因素、合作成员因素和制度环境因素[24].张晓山则认为农户经营规模对合作社的发展影响很大,专业生产大户是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基础条件[25].Egerstrom 运用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全面分析了影响合作社成长的外部环境因素,他认为,合作社与企业一样,其成长除了受到同业竞争、原料供应者的市场力量、产品购买者的市场力量以及潜在替代者的影响外,还受到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26].孔祥智等通过对陕西、宁夏以及四川等省( 区)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调查研究,认为影响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法律和社会发展环境因素[27].Pulfer 等通过多元回归分析了合作社成功的影响因素,指出了社员对社长的信任程度、人力资源状况和成员组成结构的重要性[28].郭红东等通过浙江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发现合作社的物质资本资源和组织资本资源显着影响合作社的成长水平[29].黄季焜等通过对吉林、陕西等7 省样本合作社的调查,发现组织化潜在收益、组织创建方式、组织领导人市场从业经验和村庄市场条件对合作社服务功能的发挥有较为显着的影响[30].徐旭初等的研究则表明股权结构、牵头人情况、理事会机构会影响合作社绩效[31].

  纵观这些研究,呈现出如下三个特点: ①随着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合作社研究出现了分化,学者从关注笼统的合作社宏观发展,过渡到具体的合作社微观成长,如合作社的绩效、服务功能、效率等; ②随着合作社研究针对性的加强,研究方法也从简单的案例分析和描述性分析过渡到大样本的回归分析,并使用了结构方程模型、单侧截断Bootstrap 方法等较为复杂的计量模型; ③在自变量的选择上,涵盖面很广,分析的理论框架也十分多样,如交易费用理论、公司治理理论、企业成长理论、社会网络理论等。

  回顾这些研究成果,应该说成绩很大。但是,这些研究成果也存在一些可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如下两方面: 一是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竞争力关注不够,对合作社竞争优势的形成机理更是缺乏系统研究,大多是描述性分析或案例研究[32 - 33].长此以往,必然会使研究对于构建一个良好的合作社竞争力培育体系出现“失语”和“有心无力”.二是对合作社所提供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以及配套的信息、资金、产品质量控制等服务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深入,从已有的文献来看,大多是从合作社的硬件、软件以及治理机制等方面来研究合作社发展的影响因素。本文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价值链为研究视角,尝试着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

  ( 三) 合作社价值链的分析框架与理论假设

  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竞争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在价值链视角下,结合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特点,选择了基本活动( 产前农资服务、产中农技服务、产后销售服务) 和辅助活动( 信息服务、资金服务、农产品质量控制) 这两个方面的因素来考察合作社价值链,并把它们作为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竞争力的待验证因素( 图1) .

  

 

  

  图1 合作社价值链( 四) 合作社价值链中的基本活动合作社价值链中的基本活动主要是指合作社为社员提供的产前农资服务、产中农技服务和产后销售服务。通过合作社的制度设计和安排,社员可以专心于农业生产,而将与农业生产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分离出去,由合作社统一经营与服务,形成农户生产小规模、合作社经营规模化的格局[34],小农户也由此参与了现代价值链升级。可见,合作社为农户提供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是合作社价值链的重要环节,是合作社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合作社价值链中这些环节的服务数量和质量将直接关系到合作社的竞争力。

  具体地: ( 1) 在合作社价值链中的产前农资服务环节: 本文用合作社提供农资的种类数量、社员从合作社购买农资的比例以及社员在购买农资时是否可以赊销等指标来反映合作社的产前农资服务情况; 假设提供的农资种类多、合作从合作社购买农资的比例大、社员在购买农资时可以赊销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2) 在合作社价值链中的产中技术服务环节: 本文用合作社每年举办农技培训的次数、培训社员的人数以及提供农技服务的种类数量等指标来反映合作社的产中农技服务情况; 假设每年举办农技培训次数多、培训社员人数多、提供农技服务种类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3) 在合作社价值链中的产后销售服务环节: 本文用合作社是否提供销售服务、是否有最低收购价、是否具有合作社产品品牌等指标来反映合作社的产后销售服务情况; 假设为社员提供农产品产后销售服务、有最低收购价、有合作社产品品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 五) 合作社价值链中的辅助活动合作社价值链中的辅助活动主要包括为社员生产提供资金服务( 如开展资金互助业务、直接为社员提供借款服务等) 、对社员生产的农产品进行质量控制( 如农产品分类等) 以及为社员生产提供信息服务( 如产品供求信息、产品市场价格信息、品种更新信息、政府政策等) .在日韩农协体系中,资金服务是合作社价值链中产生利润的最主要环节,并以此来抵消农协在提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时的赤字,这也是许多学者提出在发展综合农协的原因之一。合作社对农产品进行质量控制将满足顾客对农产品的质量需求,可以视为价值链中的重要环节。此外,企业的信息创造和利用功能在企业竞争力的培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将合作社的信息服务也纳入到合作社价值链的辅助活动中来考虑。

  可见,合作社的资金服务环节、农产品质量控制环节以及信息服务环节也是合作社价值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合作社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合作社价值链中这些环节的服务数量和质量也将直接影响到合作社的竞争力。本文用合作社是否为社员提供资金服务( 即合作社是否开展资金互助或直接为社员提供借款服务) 、是否进行农产品质量控制( 即是否对社员的农产品进行分类) 以及为社员提供信息服务种类的多少来反映合作社价值链的辅助活动情况; 假设为社员提供资金服务、进行农产品质量控制、为社员提供信息服务种类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二、实证模型、数据采集和方法

  ( 一) 实证模型的建立基于前面的描述与分析,本文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竞争力设定为以下合作社价值链环节服务数量和质量的函数: ①产前农资服务环节; ②产中农技服务环节; ③产后销售服务环节; ④资金服务环节; ⑤农产品质量控制环节; ⑥信息服务环节。并将其简化归纳为以下函数形式: 合作社竞争力=F( 产前农资服务环节,产中农技服务环节,产后销售服务环节,资金服务环节,农产品质量控制环节,信息服务环节) + 随机扰动项。本文自变量的选取主要是在合作社价值链视角下进行的,同时参照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并注重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乡土特性,以此来考察合作社价值链各环节对合作社竞争力的影响机制。

  ( 二) 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本文所用的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社科重大基金项目“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课题调研数据。课题组于2009 年7 月-8月进行了大型调研,共调查了宁夏、山西、山东3 个省的12 个县72 个村; 2010-2012 年,课题组还分别调查了内蒙古、辽宁、甘肃、浙江、广西、福建、黑龙江、重庆、云南、安徽、四川、河北、新疆、陕西等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调查问卷涉及被调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情况、服务功能、内部管理、经营绩效、外部关系等内容; 特别是在服务功能方面,收集了合作社为农户提供的产前农资服务( 农资种类、供应比例、是否赊销) 、产中农技服务( 培训次数、培训人数、技术种类数量) 、产后销售服务( 是否销售、有无最低收购价、有无品牌) 、资金服务( 有无资金互助或借款服务) 、农产品质量控制( 有无农产品分类) 、信息服务( 信息服务种类数量) 等方面的详细信息。通过对调查数据和资料的整理,共获得合作社问卷154 份,其中有效问卷138 份,有效率达到了89. 6%.

  从被调查138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区位来看,位于东部( 山东、辽宁、浙江、福建、河北) 的一共有58 家,占样本总数的42. 1%; 位于中部( 山西、黑龙江、安徽) 的一共有30 家,占样本总数的21. 7%; 位于西部( 宁夏、内蒙古、甘肃、广西、重庆、云南、四川、新疆、陕西) 的一共有50 家,占样本总数的36. 2%.从被调查合作社的主营业务来看,最多的是畜牧类,有56 家,占40. 6%; 其次是果蔬类,有54 家,占39. 1%; 之后依次是粮食类10 家,占7. 2%; 药材类5 家,占3. 6%; 苗木类4 家,占2. 9%; 林业2 家,占1. 4%; 棉花2 家,占1. 4%; 其他农产品5 家,占3. 6%.

  从被调查合作社的注册资金来看,平均注册资金为198. 42 万元,最少的为3 000 元,最多的 达6 801 万元。其中,注册资金在10 万元以下的有44 家,占31. 9%; 10 ~ 50 万元的有31 家,占22. 5%; 50 ~ 100 万元的有25 家,占18. 1%; 100~ 500 万元的有23 家,占16. 6%; 500 万元及以上的有15 家,占10. 9%.从被调查合作社的成员数量来看,平均为359 人,最少的为5 人,最多的为7 600 人。其中,合作社成员在100 人以下的有65 家,占47. 1%; 100 ~ 500 人的有46 家,占33. 3%; 500 人以上的有27 家,占19. 6%.

  

 

  ( 三) 合作社竞争力和计量方法选择一般企业的竞争力可以通过其营利能力一个变量来体现,但是合作社是一种特殊的企业,兼顾效率与公平,特别关注社员的利益,许多学者在进行合作社绩效指标构建中也注意到了这一点[35].

  也就是说,合作社的竞争力不单单体现在其营利能力上,同时也体现在合作社对社员利益的维护能力上。为此,本文将选择社员对合作社提供服务的满意度和合作社的营利能力这两个指标来衡量合作社竞争力。在本文中,我们并不把这两个指标进行加权合并,而是尝试着构建两个回归模型来进行分析,这样有助于更好把握合作社内各个价值链环节对社员满意度与合作社营利能力的不同影响。

  本文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竞争力( 社员对合作社提供服务的满意度、合作社营利能力) 设为因变量y,为0 - 1 型因变量。当选择社员对合作社提供服务的满意度来衡量合作社竞争力时,若社员对合作社提供服务的满意度为“很满意”或“比较满意”,则视为满意,即竞争力强,定义为“y= 1”; 若社员对合作社提供服务的满意度为“一般”、“不满意”或“很不满意”,则视为不满意,即竞争力弱,定义为“y = 0”.数据显示, 138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社员对合作社提供服务满意的有112 家,比例达81. 2%; 不满意的有26 家,占到18. 8%.当选择合作社营利能力衡量合作社竞争力时,若合作社的营利能力与同类合作社相比“好很多”或“好一些”,则视为营利能力强,即竞争力强,定义为“y = 1”; 若合作社的营利能力与同类合作社相比“差不多”、“差一些”或“差很多”,则视为营利能力弱,即竞争力弱,定义为“y= 0”.数据显示,被调查农民专业合作社中营利能力强的有83 家,比例达60. 1%; 营利能力弱的有55 家,占到39. 9%.

  传统的回归模型由于因变量的取值范围为( - ∞,+ ∞) ,在此处不适用。本文采用二元Lo 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将因变量取值限制在( 0,1)范围内,并通过最大似然估计法对其回归参数进行估计。设x1,x2,…xk,xk是与y 相关的自变量,一共有n 组观测数据,即: xi1,xi2,…,x ik; yi; i = 1,2,3,…,n.

  其中,yi是取值为0 或1 的因变量。yi与xi1,xi2,…,xik的关系为:

  

 

  三、结果与讨论

  以社员对合作社提供服务的满意度和合作社营利能力为因变量,本文用SPSS16. 0 统计软件对138 家样本合作社的横截面数据分别进行了Logistic回归处理。在处理过程中,我们采用了Backward conditional 方法。首先将所有变量全部引入回归方程,然后进行回归系数显着性检验,将显着性水平不好的变量逐个剔除,然后重新拟合回归方程,并进行检验,直到方程中变量回归系数基本显着为止。因此本文中的step 指的是由刚开始显着性水平不好的变量慢慢被剔除,直到最后回归系数基本显着为止,即从step1 到step8( 以社员满意度为因变量的最后一步是step8) 和从step1 到step9( 以合作社营利能力为因变量的最后一步是step9) .从各种模型的运行情况来看,模型整体检验基本可以,不同统计模型的估计结果和结论也基本相似,估计结果比较稳定。由于用SPSS 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不能提供标准化的回归系数,给自变量相对作用的比较带来了不便,本文已把各个变量的非标准化回归系数转换为标准化回归系数。为了减少篇幅,本文只分别列出计量估计结果中的3 种( 表2、表3) .根据模型计量结果,我们将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竞争力的价值链环节、显着性和影响程度归纳如下:

  第一,在合作社价值链的产前农资服务环节中,农资是否可以赊销是影响社员对合作社提供服务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在表2 的step1、step4、step8 中,其系数均在1% 的统计检验水平上显着。此外,农资供应比例对社员满意度也有较为显着的影响,此外,农资供应比例对社员满意度也有较为显着的影响,在表2 的3 个step 中其系数均在5%的统计检验水平上显着。也就是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能进行农资赊销、农资供应比例较大的合作社,其社员对合作社提供服务的满意度越高。而在表3 中我们发现,产前农资服务环节的3 个指标对合作社营利能力的影响均不显着。也就是说,在统计学意义上,合作社并不能在产前农资服务环节中获得营利能力。现实当中,我们发现许多合作社提供农资服务是采取代购的方式,即在购买农资前让社员来进行登记,购买农资后直接给社员分配,这样的农资供应模式等于是把通过合作社购买节省下的费用直接返还给了社员,合作社也就很难从中营利。

  第二,在合作社价值链的产中农技服务环节中,农技培训人数对社员满意度有显着影响,从表2 中step1、step4、step8 的模型结果看,农技培训人数分别在5%、1%、1% 的统计检验水平上显着,而且符号为正。这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技培训人数越多的合作社,其社员对合作社提供服务的满意度越高。在表3 中我们发现,产中农技服务环节的3 个指标对合作社营利能力的影响也不显着,即合作社很难从产中农技服务中营利,这也与现实比较相符。

  第三,在合作社价值链的产后销售服务环节中,合作社有无最低是收购价对社员满意度与合作社的营利能力均有显着影响。从表2 中step1、step4、step8 的模型结果看,最低收购价变量分别在5%、5%、1% 的统计检验水平上显着,而且符号为正; 在表3 的step1、step5、step9 中,最低收购价变量也分别在10%、10%、5% 的统计检验水平上显着,符号也为正。这表明,有最低收购价的合作社,其社员对合作社服务的满意度越高,合作社的营利能力也越强。同时,是否有合作社的产品品牌对合作社的营利能力有显着影响,而对社员满意度影响不显着。在表3 的step1、step5、step9中该变量均在1% 的统计检验水平上显着,这表明开展产品品牌经营的合作社,其营利能力越强。

  此外,我们发现合作社是否开展产后销售服务对社员满意度和合作社营利能力的影响均不显着,这可能和大部分被调查的合作社均开展了不同程度的销售服务有关( 占样本总数的93%) .

  第四,就合作社价值链中的辅助活动而言,合作社是否开展资金服务对社员满意度与合作社的营利能力均有显着影响。从表2 中step1、step4、step8 的模型结果看,资金服务环节变量分别在10%、10%、5%的统计检验水平上显着,而且符号为正; 在表3 的step1、step5、step9 中,资金服务环 节变量均在1% 的统计检验水平上显着,符号也为正。这表明,有资金服务的合作社,其社员对合作社服务的满意度越高,合作社的营利能力也越强。在农产品质量控制环节中,合作社是否进行农产品质量控制对合作社的营利能力影响显着,而对社员满意度的影响不显着,这也与农户社员更愿意把农产品好坏一起交给合作社的现实相符。在表3 的step1、step5、step9 中,农产品质量控制环节变量均在1% 的统计检验水平上显着,符号为正。这表明,进行农产品质量控制的合作社,其营利能力越强。此外,我们发现合作社信息服务种类对社员满意度和合作社营利能力的影响均不显着,笼统信息服务的开展对社员满意度的提高和合作社营利能力增强的意义都不大。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以中国138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分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价值链对合作社竞争力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合作社价值链上的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是合作社竞争力的源泉,合作社价值链上的不同环节( 产前农资服务环节、产中技术服务环节、产后销售服务环节、资金服务环节、信息服务环节、农产品质量控制环节) 对合作社竞争力有不同影响。其中,产后销售环节中有无最低收购价以及合作社有无开展资金服务对社员满意度和合作社营利能力均有显着影响; 农技培训人数、农资供应比例及是否可以赊销对社员满意度有较为显着的影响; 而合作社产品的品牌经营和合作社农产品质量控制会显着影响合作社的营利能力。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合作社价值链整合以提升其竞争力,是不是盲目地延长或增粗合作社价值链就能达到目标。基于以上研究结果,笔者认为,在进行合作社价值链整合时,首先要对不同的竞争力( 社员满意度和合作社营利能力) 进行区分,看合作社是哪一方面的竞争力更为薄弱还是两方面都很薄弱,如此才能对合作社自身的价值链进行有针对性的整合与提升。具体地,在进行合作社价值链整合提升时,要鼓励有条件的合作社在产后销售环节中开展最低价收购,同时开展资金互助或向社员直接借款等资金服务,进行这些合作社价值链环节的整合有助于提高社员对合作社提供服务的满意度和合作社自身的营利能力; 在社员满意度不高的合作社进行价值链整合时,可以有针对性地增加农技培训人数,提高农资供应比例,并为社员提供农资赊销服务; 而若想提高合作社营利能力,则可以在合作社产品的品牌经营、农产品分类以及加强农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努力,整合提升这些价值链环节。 参考文献:

  [1]Reardon Codron,Busch L,Bingen J,et al. Global change in agrifood grades and standards: Agribusiness strategic responsesin developing countries[J]. International Food and Agribusiness Management Review,1999,2( 3 /4) : 421 - 435.

  [2]Austin J E. Agro - industrial project analysis[M].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81.

  [3]Swinnen J F M,Vandeplas A . Quality,efficiency premier and development[M]. Leuven: Katholieke Universities Leuven,2007.

  [4]Narrod C,Roy D,Okello J ,et al. Public - private partnerships and collective action in high value fruit and vegetable supplychains[J]. Food Policy , 2009, 34: 8 – 15.

  [5]Bell,Tracey,Heidi. The organization of regional cluster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9, 34( 4) : 623 - 642.

  [6]Ruan,Zhang. Finance and cluster - base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China[J].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2009, 58: 143 – 164.

  [7]Mcdermott,Corredoira,Kruse. Public - private institutions as catalysts of upgrading in emerging market societies [J]. AcademyOf Management Journal,2009 52( 6) : 1270 – 1296.

  [8]World Bank. China - farmers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s review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East Asia and Pacific region[R]. The World Bank,Washington,D C, 2006.

  [9]Baker,Derek,Theilgaard. Group action by farmers,abel projects ApS,draft report for the World Bank[R]. The WorldBank,Washington D C, 2004.

  [10]Sanderson K,Fulton M. Producer adaptation to the new agriculture: Application of the cooperative model to changes in marketspecification,regulation and service access [R]. 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 ,Centre for the Study of Cooperatives, 2003.

  [11]Porter M E. Competitive advantage: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M]. New York; Free Press,1985.

  [12]冯海龙。 价值链管理: 一种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战略管理模式[J]. 经济体制改革, 2002( 4) : 71 - 75.

  [13]迟晓英,宣国良。 正确理解供应链与价值链的关系[J]. 工业工程与管理,2000( 4) : 29 - 32.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