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郭红东
郭红东:烟叶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成效分析及改进建议———基于重庆市的实证研究
作者:徐宸 戴成宗 徐鹏飞 郭红东     来源:《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第04期     日期:2013-06-25  浏览:1227

  摘 要: 通过重庆的实践证明, 实施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能够有效控制非烟物质混入, 有助于提高烟叶纯度和等级质量, 减少烟农分级用工, 促进烟农增收。但同时也存在烟农需求不旺、 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基础设施投入过大、 收购效率相对较低等问题, 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建议。

  关 键 词: 专业化分级; 散叶收购; 成效分析; 重庆市

  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是对传统分级扎把收购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2010 年国家烟草专卖局首次在云南禄丰县、 红塔区, 贵州黔西县、 余庆县、 湄潭县,四川会理县, 湖南浏阳市, 山东诸城市, 安徽皖南市等9 个市( 县) 开展试点, 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2012 年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正式进入全国推广阶段, 共落实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计划 1 000 万担, 占本年度全国计划的 19%。本研究旨在通过重庆市开展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的实践探索, 探讨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模式的实施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一、 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成效分析

  相比于传统分级扎把收购模式, 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模式省去了扎把、 预检等环节, 简化了烟叶收购工序, 规范了烟叶分级流程, 对控制非烟物质混入, 节省烟农用工和生产成本, 提高烟叶等级纯度与等级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一) 烟叶纯度和等级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专业化分级严格遵循“对样分级、 逐片分级”的原则, 通过质检员、 验级员及主评员层层把关、层层审核, 减少了把内掺杂使假现象, 提升了烟叶分级纯度与等级质量。以重庆巫山河梁基地单元为例, 2012 年全单元共设置 2 条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线( 笃坪、 青峰) 、 5 条非专业化分级收购线,经过对比, 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线相比于把烟收购线上等烟比例平均提升达7. 22%( 见表1) 。就等级纯度而言, 笔者抽查了重庆市彭水、 黔江、 武隆、 酉阳、 南川境内5 个复烤厂及 5 个烟叶收购站( 点) , 见表 2, 相比于把烟收购, 散叶收购最高提高了11. 2 个百分点, 最低提高了 3. 6 个百分点,平均提高了6. 6 个百分点。

 

  

 

  

  ( 二) 减工降本和烟农增收得以明显体现

  当前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普遍采用“站点分收一体化”、“烘烤工场分收一体化” 两种模式。烘烤工场分收一体化( M1) 即在烟叶工作站指导下,依托烘烤工场组织专业化烘烤队、 分级队, 与烟农代表协商确定服务标准和收费标准, 为烟农提供成熟采收、 编竿、 装炕、 烘烤、 下炕、 回潮及分级、 交售全程服务, 整个流程在烘烤工场内完成, 完全实现烟叶不落地收购。站点分收一体化( M2) 即指烟农在自行( 或由烘烤专业队) 完成烘烤回潮后,将烟叶运输至收购站( 点) , 由专业分级队进行专业化分级, 并进行现场收购。笔者选取了重庆市境内最有代表性的奉节桃源烘烤工场( 实行M1 模式) 和巫山笃坪收购点②( 实行 M2) , 如表3 所示,相比于传统的把烟收购模式( M3) , M1 收购模式可减少用工4. 75 个工/50kg, 按照 60 元/工计算,烟农可节约用工成本 285 元/50kg, 加上节约的煤、 电费用 130 元/50kg, 扣除支付给专业队的费用( 包括采收 60 元、 编烟上炕 44. 4 元、 烘烤 135元、 分级10 元) 249元/50kg, 可实现烟农相对收益增加166 元/50kg, 按照亩产150kg 换算, 可实现烟农相对收益增加498 元/亩。同理, M2 模式可减少用工1. 5 个/50kg, 可节约用工成本 90 元/50kg, 扣除支付给专业队( 只有分级) 的费用10 元/50kg, 可实现烟农相对收益增加240 元/亩。

 

  

 

  ( 三) 非烟物质和烟叶破损得到有效控制

  通过推行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 从源头上杜绝了人为掺杂使假、 混色混级和多烟异捆扎把等现象, 通过解捆去杂、 水分检测等措施, 有效控制了非烟物质混入, 烟叶商品安全性、 可用性得到明显提高。同时, 传统扎把收购方式中烟农多会对烟叶进行多次挑选, 然后扎把、 打包, 容易造成烟叶破损, 把叶由于扭曲皱缩、 不易舒展, 容易破损的同时也会影响大片率。从重庆实际来看, 每担把烟操作损耗率约达 1. 5%左右。而散叶收购模式由于取消了扎把环节, 保持了叶片完整性, 降低烟叶破损率, 有效提高了片烟出成率。

  ( 四) 收购效率和工业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

  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按照专业化分工的原则, 严格按照工位概念进行操作, 有效提高了分队队员技术熟练程度, 分级效率和质量得以明显提升。以重庆为例, 散叶分级上、 中、 下部位烟叶相比于扎把分级普遍可多分10 ~ 20kg /天, 分级效率普遍提升15 ~ 20 个百分点。同时, 由于散叶分级烟叶等级纯度与片烟纯度得以有效提升, 可直接进入复烤加工环节, 工业精选环节得以取消, 有效降低了精选损耗。以湖南中烟为例, 2012 年在重庆共落实散叶收购计划 28 万担, 按把烟精选损耗1%计算, 可减少精选损耗 140t, 减少精选损失296. 24 万元。

 

  

 

  #p#副标题#e#       二 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存在问题分析 基于成本收益的视角

  ( 一) 规模种植条件尚不具备, 烟农需求不旺

  从经济学的角度把烟农视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那么, 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被烟农接受的路径有两条: ①烟农种植规模过大超出家庭自有劳动力能够承担的范畴, 因此愿意接受外来组织提供的专业化分级服务; ②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带来的等级质量提高收益大于烟农为此支付的服务价格。就第一种实现路径而言, 以重庆为例, 2012 年全市烟农户均种植规模为22. 85 亩, 在家庭自有劳动力普遍为 2- 3 人的条件下, 家庭劳动力基本能够满足自我分级的需求, 客观上对外请专业化服务的需求并不强烈。而且从机会成本的角度考虑, 在烟农家庭劳动力基本满足自我分级需求的前提下( 不掏钱, N1 = 0) , 假设烟农由于接受专业化服务而节省出来的 4. 75 个工/50kg 转移到其他产业所获得的收益为 N2 ( 机会成本) , 烟农支付专业化分级费用为 N3 ( N3 >0) 。显然, 一旦 N2 < N3 或者节省下来的用工无法实现有效转移①( N2 = 0) , 专业化服务肯定不会被烟农所接受。以重庆为例, 目前真正愿意接受专业化分级服务的多为 40 ~ 120 亩种植专业户和120 亩以上家庭农场主, 由此可见一斑。

  ( 二) 等级质量提高尚不明显, 烟农增收有限

  同样从“经济人” 的角度考虑, 假设烟农请工扎把分级成本为 H1, 交由专业分级队进行专业化分级成本为 H2, 专业化分级带来的等级质量提高收益为 H3, 专业化分级所导致的机会成本损失H4②, 由此可知, 一旦 H2 + H4 - H3 > H1, 即一旦烟农接受专业化分级所带来的成本大于烟农请工分级扎把的成本, 专业化分级服务肯定不被接受。以重庆为例, 由于专业化分级大部分地区属于初次试点, 全市专业化分级带来的烟叶均价提高仅为0. 8 ~ 1 元/斤, 而烟农机会成本损失大多在10%以上, 由此导致虽然等级质量有所提升, 但烟农“隐性收入” 增收有限, 在个别地区甚至反而减少, 从而导致专业化分级不被烟农接受。

  ( 三) 分解设施场地要求较高, 烟区较难具备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专业化分级大多实行“二工位”、“三工位” , 分级台规格、 光照条件要求等严格限定了专业化分级多要依托大型烘烤工场和收购站点, 而当前烟区符合条件的场地设施较少; ②散叶由于体积松散, 占用空间较大, 现有收购站点库房难以满足散叶堆放需求。由于场地设施很难满足需求导致两种后果: ①由于烘烤工场或收购站点大多辐射范围有限, 烟农需要支付较为高昂的运输成本; ②烟叶运往收购站点进行专业化分级过程中, 需要对烟叶进行扎捆, 到达收购站点后, 又要重新解捆, 增加了工序的同时, 又会导致烟叶造碎率增加。

  ( 四) 行业投入成本相对过高, 行业负担较重

  散叶收购模式与传统把烟收购模式相比, 需要增加烟叶分级台、 分级筐、 储烟筐、 回潮加湿器等设施采购成本及分级场地租赁等土地租赁成本, 目前这一部分主要采取行业无偿补贴投入的方式进行解决, 这无疑大大增加了行业的投入成本。以丰都太平烘烤工场采取“烘烤工场分收一体化” 收购模式为例, 见表5, 在不考虑分级场地租赁费用前提下, 按行业最低投入标准计算, 散叶收购模式需增加散叶收购投入 13. 14 元/50kg, 加上专业化分级行业投入 50 元/50kg 补贴, 散叶收购较传统分级扎把收入至少增加投入 63. 14元/50kg。

 

  

 

  ( 五) 专业分级组织人员缺乏, 分级质量较低

  当前各地主要依托综合服务型烟农专业合作社组建分级专业队来开展专业化分级服务, 但是分级队伍建设依然存在如下问题: ①分级队员流失严重, 分级队伍很难稳定。以重庆市巫山河梁单元为例, 烟叶工作站共培训专业分级队员 200人, 但真正参与分级的只有不到 140 人, 流失率近30%。分级队员要么由于收益低( 40 元/50kg) 不愿意参与分级, 要么由于外出打工而无法参与。②工位意识不强, 分级质量欠佳。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重庆首次开展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 分级队员对于分级眼光把握不是很成熟, 缺乏工位与流程作业意识, 导致烟叶初分效果一般。以巫山河梁为例, 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上等烟比率比把烟收购还低0. 8%, 由此可见一斑。③分级组织依靠行业补贴生存, 自主发展能力弱。当前重庆专业化分级普遍收费 10 ~ 20 元/50kg, 加上行业 50元/50kg 补贴, 扣除分级队员40 元/50kg 工资及管理人员工资( 1 800 ~ 2 200 元/月) , 专业分级组织能够实现略有盈余, 但一旦脱离行业补贴很难生存。而且两个工位或三个工位之间工作量不一致, 但按照统一工资标准支付容易引发分配不均,导致组织解体。

  三、 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推进改进建议

  ( 一) 严格烟叶收购质量管理, 降低烟农投机期望

  从经济学的角度把烟农视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 , 可从成本收益的角度来考量烟农接受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的程度。假设某家庭种烟规模为 M1, 烟农家庭自有劳动力能够承受的临界规模为 M0, 烟农自有劳动力分级扎把折算成成本为 H1①, 超出临界规模部分烟农请工进行扎把分级需要支付的成本为 H2, 烟农全部接受专业化分级需要支付的成本为 H3, 烟农因为接受专业化分级服务所导致的机会成本损失为 H4①, 烟农接受专业化分级而节省出来的用工转移到其他产业的收入为 H5, 烟农因为接受专业化分级所带来的均价提高收益为 H6, 可构建模型如下:

  △H = ( H5 + H6 - H3 - H4 ) - ( H4 + H1 - H2 )

  由上述模型可知, 由于烟农自我分级量、 请工分级量、 专业队队员分级量都相对比较稳定且可量化, 因此 H1、 H2、 H3 可视为定值, 而在我国烟区,烟农在种烟季节除种烟外, 基本上没有其他产业可以转移, 即 H5 = 0, 在此基础上无论 M1 > M0 还是 M1 < M0, 欲使得△H > 0, 即专业化分级收益大于请工分级扎把收益的关键在于 H4、 H6 的变动,即分级质量提高所带来的均价提高收益及所损失的投机成本, 而两者的关键都在于是否严把收购质量关。以重庆巫山河梁单元为例, 2012 年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相比把烟收购上等烟比例提高7. 22%, 但中等烟比例反而降低8. 52%, 烟农整体收益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 见表1) 。而烟农对于混青掺杂、 混等级混部位等的期望收益仍然较高,因此客观上导致△H < 0 或接近于 0, 从而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尚未被烟农全部接受。因此, 欲使得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真正被烟农接受, 下一阶段必须严把收购质量关, 使烟农因为等级质量提高所获得收益大于烟农通过投机获取的收益。

  ( 二) 着力提升烟叶种植规模, 催生专业分级需求

  当前重庆范围内烟叶种植大户请人分级成本在80 元/天左右, 单人日分级量在75kg 左右, 折合成成本为 1. 07 元/kg, 而交由专业化分级进行分级成本仅为 10 ~ 20 元/50kg, 即 0. 2 ~ 0. 4 元/kg,即使扣除专业化分级所损失的青杂烟、 混级混部位投机收益, 烟农仍然有利可图。但是实现这一创利的前提是烟农种植规模大于家庭自有劳动力承受范畴, 在家庭劳动力能够满足的前提下( 烟农不掏钱) , 让烟农将分级交由专业化分级队( 掏钱)而且要承受投机损失, 显然是烟农不能接受的, 从重庆来看, 这一临界规模即为40 亩左右。2012 年重庆市40 亩以上种植主体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42. 2%, 也只有这一部分烟农真正具备专业化分级需求, 因此, 下一阶段应该着力提升烟叶种植规模, 真正催生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的内生需求。

  ( 三) 优化散叶收购模式选择, 重点推进 M2模式

  考虑到重庆烟区特殊的地理条件, 当前普遍采用烘烤工场分收一体化( M2 模式) 、 站点分收一体化两种形式( M1 模式) , 分户分级散叶收购模式显然无法规避烟农掺杂使假现象, 也不容易为烟农接受。由前述可知 M2 模式相比于 M1 模式, 行业投入方面可能相对较高, 但由此带来的烟农成本节约与收益提升也更明显( 498 元/亩 > 240 元/亩) , 因此在核心片区、 20 座以上烘烤工场有限覆盖的地区, 应着重推行 M2 模式。但是我们也要看到, 在当前重庆烟区, 烘烤工场和站点辐射范围毕竟有限, 大多主要依托 6 座以上集群烤房开展烘烤及分级扎把服务, 因此, 建议下一阶段可以依托6 座以上集群烤房, 配置1 ~ 2 张分级台, 依托烟农专业合作社, 开展“集群烤房专业化分级、 站点散叶收购” 试点探索。同时, 应加强规划,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及工程建设进度, 确保有足够面积的专业化分级服务区域与成包区域。

  ( 四) 注重专业分级队伍培育, 加大技术培训力度

  一是培育市场化、 专业化分级服务组织。当前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服务主要依托烟农专业合作社在组织实施, 但合作社专业化分级收益来源主要来自于行业 50 元/50kg 补贴, 一旦脱离行业补贴, 现有10 ~ 20 元/50kg 收费很难保证合作社( 专业队) 运行, 而提高收费价格又会削弱烟农接受服务的积极性。因此, 现阶段应着重以真正具备需求的40 亩以上种植主体为服务对象, 完善合作社运行机制、 定价体系、 成本控制等内容, 真正走市场化、 专业化道路。二是完善专业分级队伍建设。分级队员倾向于从有较强组织纪律观念、能够稳定从事专业分级业务的人员中遴选, 完善盈余分配机制, 形成队员稳定、 技术过硬的专业分级队伍。三是切实加强分级技术培训。各层级部门应专业化分级岗位设置、 作业流程、 作业标准、工位设置等进行具体明确, 并就分级标准、 具体要求、 成件标准、 交接流程等进行专题培训, 要求严格按工位进行分级, 强化过程考核, 坚持每训必考、 持证上岗, 切实提高分级队员分级技能掌握率。

  参考文献

  [1] 孙福山, 陈江华, 刘建利 . 烟叶收购质量现状与改善等级

  结构技术探讨[J] . 中国烟草学报, 2002( 2) : 29- 33.

  [2] 徐明康, 高峻, 卢剑, 等. 烤烟专业化分级散烟收购模式探

  讨[J] . 中国烟草科学,2012( 2) : 90- 93.

  [3] 李正平 . 浅谈专业化分级对烟叶等级质量的影响———以

  邵阳市为例[J] . 经济师, 2011( 9) : 272- 273.

  [4] 张文建, 张正林, 刘方贵, 等. 烟叶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成

  效分析[J] . 贵州农业科学, 2012( 1) : 65- 67.

  [5] 王宾刚 . 烟叶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模式探索———以陕西

  省烟草公司宝鸡市公司为例[J]. 宁夏农林科技,2012

  ( 07) : 136- 137, 140.

  [6] 彭曙光. 在探索先行中创新发展———记湖南专业化分级

  散叶收购之路[J] . 湖南烟草, 2012( 2) : 18- 19.

  [7] 王兆群, 孙志礼, 王日生 . 烤烟散叶分级收购技术探讨

  [J]. 中国烟草科学, 2008, 29( 4) : 51- 53.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