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透视
徐宏等:金融支持订单农业的障碍及对策
作者: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网     日期:2013-08-05  浏览:67

  订单农业也称合同农业或契约农业,是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按照与客户(农产品购买者)签定的合同组织生产,实行“以销定产”的一种农业产销模式。通过对陕西省宝鸡市的调查发现,随着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订单农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由于这一农业经营模式存在的一些瓶颈问题,制约了金融投入,影响了订单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金融支持面临的困难

  (一)农业高风险性制约信贷投入。农产品生产周期长、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价格起伏波动频繁,同时订单农户由于分散经营,农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使订单企业面临较大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经营收益不稳定,进而形成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据对县域金融机构问卷调查,近半数被调查机构认为订单农业贷款风险高于其他行业,对继续开展这一信贷业务信心不足。

  (二)信贷供给与需求缺口较大。订单农业需要由企业向订单农户配发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企业季节性资金投入较大,导致订单企业对信贷资金需求量大。而县域涉农金融机构少,信贷供给有限,难以满足订单农业的资金需求,资金供需缺口大。据对订单农业企业信贷情况调查,金融机构只能满足企业60%的贷款需求。

  (三)订单合同履约问题突出。从订单文本看,其合同的规范性差,多为意向性协议,存在着订单要素不全面、格式不规范、内容不具体、责权不明确等问题,有的甚至是口头协议而无书面订单。由于订单的规范性差,对双方责权制约不足,导致履行难度大。从订单的订立情况看,有的是企业与乡镇政府签订;有的是通过政府撮合,农民与企业签订;有的甚至重复签订订单,有“一女多嫁”的现象。从订单履行监管看,缺乏明确的监管和仲裁机构,违约行为得不到及时公正的处理。因此,金融机构依据订单合同向企业及农户发放贷款时,合同的真实性及有效性无法鉴定,制约了其信贷支持的积极性。

  (四)缺乏针对订单农业的信贷制度安排。国家虽然出台了鼓励增加“三农”信贷投入的信贷政策,但缺乏针对“订单农业”的专门支持政策。目前,订单农业贷款最重要的制约因素是担保难,多数订单企业和农户缺乏有效的抵押担保,被挡在了信贷支持的“门槛”之外。调查显示,宝鸡辖区订单农业企业除自有资金和获得信贷资金外,仍有30%~40%的资金缺口,总额超过7000万元,严重影响了订单农业的进一步推广。

  金融支持订单农业发展的对策

  (一)壮大订单农业规模。把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结构升级的重中之重,结合地方实际引导农业开发投资,不断壮大企业群体。按照“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对农业龙头企业实行税费、信贷等优扶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快企业自我积累进程。在推进土地规范流转的基础上,实行订单农业基地建设“以奖代补”政策,促使土地及其他生产要素向生产经营专业大户集中,发展一批现代化的农场、畜牧场和水产养殖场,增强经营实力。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市场化。同时,鼓励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或农产品营销公司,推动“订单农业”经营模式由外导型向内生型转变。

  (二)增强订单合同效力,提高“订单”履约率。可试行合同鉴证制度,采取书面订立形式,由工商部门制订规范的合同文本,合同内容要具体,明确合同要素和违约责任,以利于操作和执行。对种养大户与企业的合同进行鉴证,按合同法进行管理,提高履约率。探索风险基金制度,设立订单农业风险基金,龙头企业对签约农户农产品实行保护价收购,对于因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所形成的损失,由风险基金给予补偿。风险基金可采取龙头企业自建、龙头企业与农户共建,以及由政府、龙头企业、农户共建等形式,以增强其保障作用。也可通过风险基金等形式对农业订单给予担保,当出现市场价格低于合同收购价时,企业按合同价收购的差价部分由风险基金给予一定补贴。加强订单农业的指导管理,尽快研究出台规范订单农业的政策文件,解决订单内容不规范、执行合同困难等问题,使之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确保订单农业规范、有序发展。

  (三)积极营造订单农业发展良好环境。增强订单主体信用意识,引导订单合同双方树立“重合同、守信用”的观念,对信用企业和农户给予一定的政策鼓励,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切实提高订单的履约率,维护订单双方利益。加强引导服务。通过举办各种展销会、推介会等帮助企业和农户跑市场、跑订单。农业部门应转变职能,着重抓好农业标准体系、质量监测体系、市场体系、信息体系等四大体系建设,为订单农业发展提供支撑。紧紧围绕订单农业做好技术服务,努力在引进和开发新品种、组织标准化基地生产及产后加工技术等三个方面发挥作用,为订单农业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

  (四)推动订单农业金融服务创新。制订金融支持订单农业的专项政策,对于订单农业在信贷规模、利率、审批和担保等方面进行倾斜和优惠,对政策范围内所形成的信贷风险损失由地方政府予以一定补偿。积极推广农产品订单、仓单、应收账款抵押等信贷品种,引导订单企业与担保机构进行合作。建立农业贷款担保基金制度,为农业龙头及相关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担保,努力解决企业融资担保难问题。创新适合订单农业保险(放心保)品种,在开展农产品政策性保险业务的同时,推动订单农业商业性保险业务发展,扩大订单农业保险业务覆盖面,以保障订单农业稳健发展。引导订单企业进入农产品期货市场合理利用相关期货业务工具进行套期保值,发现最优价格,规避农产品市场风险。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