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采取半结构式访谈法对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果业局和洛川县两镇一乡的10户果农进行了实地调研。从种植面积和产量、生产投入、销售过程和价格,以及农户收入和利润等方而调查了洛川县2011年苹果产业的发展状况,重点分析了洛川县苹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陕西洛川苹果产业调查
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地处我国两大苹果优生带之一的渭北黄土高原核心地带,苹果生产在陕西省占据重要地位。为深入了解洛川县苹果产业的投入产出结构和特点、2011年洛川县苹果销售价格和市场走向以及洛川县在苹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011年10月15日至11月14日,笔者随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经济研究室调研团队来到洛川县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道如下。
1洛川县苹果产业概况
目前,洛川县苹果种植面积达到3. 3万hm2,人均面积0. 2 hm2,居全国之首。据洛川县苹果营销流通管理办公室提供的数据,2010年洛川县苹果总产量达68万t,总产值24亿元,农民人均苹果纯收入约6 000元,苹果总产值和人均苹果纯收入分别占农业总产值和农民纯收入的90%和95 %。
根据《陕西省苹果产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全省在延安、铜川、咸阳、渭南、宝鸡5个地区建设30个苹果生产基地县,其中延安市有8个,洛川县包括在其中。从近几年苹果园种植面积和产量来看,洛川县在延安市,甚至在陕西省苹果生产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表1)。
近年来,洛川县整合一切资源要素,先后建成苹果科技示范园(区)2万hm2“果、草、畜、沼、水”五配套生态果园6 700 hmr,绿色食品生产基地3万hm2,出口基地7 720 hm2,专供基地3 300 hm2通过有机果品认证基地1 853 hm2,完成初审667 hm2。先后取得英国、加拿大、南非等七国出口认证。目前,全县围绕苹果产、贮、加、销的加工流通企业达到51家,其中具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共12家;气(冷)库455座,总贮藏量达20万t;果袋、果网生产厂24家,年生产能力达20亿只;苹果深加工企业3家,年加工能力巧万t(数据由洛川县苹果营销流通管理办公室提供)。
2 2011年洛川县苹果产销状况调查
调查采取半结构式访谈法,笔者对洛川县果业局生产和销售办公室部门负责人、洛川县苹果营销流通办公室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半结构式访谈,并重点跟踪调查了两镇(旧县镇、老庙镇)一乡(杨舒乡)共9个村的10个苹果种植户。重点了解2011年洛川县苹果的生产和销售状况,包括果园种植面积和产量、农户的人工和物资投入变化、销售价格及进度,以及农户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 1 种植面积和产量
2011年洛川县新增苹果园种植面积达2 000 hm2同时有约2 000 hm2苹果园已改种玉米或其他作物,所以苹果种植面积继续稳定在3. 33万hm2,其中结果面积2. 45万hm2,幼树不足0. 89万hm2。从品种来看,富士占绝对优势,种植面积占全县苹果总面积的80 %,产量占全县苹果总产量的82 %(表2) 。
2. 2 生产成本
洛川县现有农业人口16. 9万人,农业家庭约3. 9万户,基本上每户都种植苹果。近几年主要的生产措施包括:清园、喷药、施肥、修剪、扩盘、种草、锄草、防治腐烂病、拉枝、疏花定果、环切剥、套摘袋、铺反光膜、采收与贮藏、装运等。从成本投入角度来看,化肥的物资成本最高,套摘袋的人工成本最高。
2. 2. 1 人工成本
调查的10户果农2011年苹果生产的劳动用工情况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套摘袋用工最多,占27. 52 %,疏花定果、采收与锄草的用工数量较大,占用工总量的比率都在10%以上,这4项合计占用工总量的比率超过64 %。不同地区的雇工情况存在很大差异,老庙镇只有1户果农在冬剪时雇工,雇工数量为3个劳动日,雇工费用300元;杨舒乡调查的3户果农2011年没有雇工;在旧县镇调查的2户果农雇工数量较大,雇工数量为197个劳动日,雇工费用为17 711元,户均8 855. 5元,平均工价为每人每天90元;结果园每667m2平均雇工9. 38个劳动日,雇工费用每667 m2平均843元。
2.2.2 物资成本
这10户果农苹果生产中的物资成本,化肥投入占比率最大,占63. 70 %果袋和农药所占比率较高,占生产物资费用的比率均在10%以上,这3项合计所占比率接近97 %。这3项物资成本的每667 m2平均成本依次为1 255, 451, 245元。其中,每667 m2平均果袋费用是按实际套袋面积3. 3 hm2计算的,而其他2项是按已挂果面积3. 7 hm2计算的(表4) 。
2. 2. 3 其他成本
在苹果生产过程中,除人工成本和物资成本外,还有一些其他费用,如雇工生活费、工具与机械的折旧费、机械使用费、土地租金、利息等。其中生活费指在苹果生产及其销售过程中雇工的饭钱,不仅包括果农自家的雇工,也包括果商所雇的装果工;自家机械的使用主要考虑了3项费用,折旧费用、维修费用和油费;机械使用费是指使用了他人的机械而实际支付的费用;利息包括借款所付利息和赊欠农药或化肥所付利息。这10户苹果种植户的其他费用如表5所示,平均每户1 976元,若按挂果面积计算,平均每667 m2费用252元。
综合人工成本、物资成本和其他成本的投入,在不考虑果农家庭成员劳动投入的情况下,这10户果农2011年苹果生产平均每667 m2支出结构为:物资费用2 011元,占65 % ;雇工费用843元,占27 % ;其他费用252元,占8%。但若按照雇工的费用将农户自身劳动折价,平均每667 mr支出结构会发生很大变化。由于农户自身劳动投入工时很大,农户自身劳动投入的成本折价甚至会超过物资成本的投入。所以,在苹果产业的生产投入中,对人工成本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2. 3 销售过程及价格
近几年洛川苹果的销售次数较多,这是因为既有品种与是否套袋的区别,也有地块、树势、树龄、是否遭受雹灾、腐烂病是否严重等的区别。在品种相同、其他方面区别不大的情况下,2011年洛川县苹果种植户至少要销售3次苹果,第1次为优质果的销售,第2次为下捡果的销售,第3次为残次果的销售。第1次销售的数量占苹果产量的70% -85%,第2次销售占10%一15%,第3次销售占5%,所以第1次销售最为重要,销售金额约占销售总额的90 %。由于优质果与下捡果均为食用果,残次果为加工果,所以2011年洛川苹果仍然以鲜食为主,所占比率在95%左右。只有5%的残次果用来加工,以生产浓缩果汁为主。
2011年洛川苹果各品种的主要销售时期区间及销售价格如表6所示,由于富士苹果面积占苹果栽植总面积的80 %,而且挂果面积又超过了80 %,所以富士苹果在洛川县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因此特将其分为早期采青销售、大面积销售与收尾销售3个阶段。从套袋情况来看,嘎拉与富士苹果以套袋为主,红星苹果一般不套袋;秦冠套袋苹果面积占该品种总数的30% -40%。
2. 4 种植户销售收入及利润
10户果农中,由于1户提供的销售记录不实,1户属于残败果园,3户销售尚未结束,因此这里只对其余销售完毕的5户销售记录进行统计。这5户果农家庭人口合计24人,其中农业人口22人;合计经营耕地3. 54 hm2,其中苹果种植面积3. 44 hm2,已挂果面积2. 44 hm2,挂果率为71%;户均耕地面积、苹果园面积与挂果园面积依次为0. 71, 0. 69 , 0. 49 hm2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苹果园面积与挂果园面积依次为0. 16, 0. 16, 0. 11 hm2。这5户果农2011年共销售苹果96. 14 t,若按挂果园面积计算,平均每667 m2销售苹果2 627 kg;销售金额443 802元,平均每667m2销售金额12 126元,平均售价4. 62元/kg;户均苹果收入8. 88万元,农业人口人均收入2. 02万元。若按苹果栽植面积计算,平均每667 mr苹果收入0. 86万元;若按挂果园面积计算,每667 m2收入1. 21万元。对照前面调查所得到的每667 m2实际支出3 106元(不含家庭成员劳动成本),2011年每667m2苹果纯收入为9 020元,投入产出之比为1: 2. 9。也就是说,在不考虑自家的劳动成本时,每667 m210年以上树龄苹果园平均可为果农带来9 000多元的纯收入。
3 洛川县苹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 1 有机肥短缺影响了苹果的品质
过去洛川苹果生产重“地上”管理,轻“地下”管理,施肥不合理,有机肥投入低,已严重制约当地苹果品质的提升。长期以来,洛川苹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在0. 90%左右,这与国际上苹果高产园的5. 00%一6. 00%的水平相差甚远。土壤肥力偏低严重影响了洛川苹果的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分析洛川苹果园土壤肥力偏低的原因,主要是果农在施肥过程中只注重果树对养分的需求,却忽视了培肥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性。
在所调查的地区,虽然大部分果农几年前就修建了沼气池,但绝大多数近3年没有使用。原因是饲养牲畜和果树管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工成本,因此,果农使用农家肥生产的积极性不高。于是省政府和县政府鼓励企业在洛川建设大型养猪场,2011年《洛川县生猪产业园区规划》通过评审,《规划》提出力争用5一10年的时间,生猪存栏达到65万头,出栏100万头,打造2个年产值超10亿元、5个年产值超1亿元的大型畜牧企业集团。笔者走访了其中1个年产值计划值超10亿元的所谓现代化大型养猪场,但场内的生猪存栏数只有800头,而且饲养时间不到2个月,至少要等到2012年春节后果农才能买到农家肥。目前全县有机肥的肥源严重短缺,不仅影响了该县苹果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与土质的改善,而且对洛川苹果品牌的优势地位也存在潜在的威肋、。
3. 2 果园机械化程度低,果农劳动强度大
在各项生产措施中,目前仅有锄草、施肥、喷药和装运4项可以使用机械,其中后2项的机械化程度较高,锄草与施肥有半数种植户采用了小型机械,另一半种植户依然靠手工来完成。更为重要的是,套摘袋、疏花定果与采收这3项用工数量最多的生产措施中,没有一项可以使用机械,全部采用手工完成,这也是苹果生产投工远远高于粮食生产的主要原因。根据本次调查,洛川县果园作业的机械化程度很低,现代化大型机械的使用率为0,小型机械的使用率为15% -20%,已使用的小型机械以小型拖拉机为主要动力,与此配套的设备有旋耕机、旋草机与喷药机。目前洛川县苹果生产的模式仍然以简单机械和手工作业为主。
根据本次调查,果农雇工的原因有4点:一是生产的时令性,如疏花定果、套摘袋与采收等,约占雇工总量的67 %;二是专业技术性强的工作,如苹果树的修剪与专用机械的操作,约占18%;三是为了减少机械效率损失,比如利用机械喷药、施肥与锄草时,约占13%;四是纯粹为了降低劳动强度,仅占2% o果商普遍反映采收期间的劳动力严重短缺,可雇的装果工数量不足,影响包装进度,错过了最佳采收期。劳动力短缺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强度大、生活条件艰苦与可连续性差。可连续性差主要是指用工高峰期,如疏花定果、套袋、摘袋与采收等生产环节之间的间隔时间长。
3. 3 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防灾能力有待加强
近几年自然灾害对洛川影响较大的是冻灾和雹灾,冻灾发生在每年3月下句至4月上句,当时正是苹果花期,气温陡降致使部分花蕾被冻死,从而引起苹果产量的大幅降低。雹灾一般发生在5-8月,果子小的时候被打掉,大的时候被打烂,从而引起苹果产量与质量的下降。洛川县2011年未发生冻灾,但雹灾比较普遍。虽然受灾面积不大,但受灾户损失严重,有些甚至是毁灭性的。2011年洛川县采用的防雹工具是火炮和防雹网,防雹网虽然效果很好,但成本较高,用火炮击散云头是一种比较传统的防雹方法,大约有2/3的村继续沿用此法,由村委会、苹果专业合作社或民间团体组织。但火炮防雹效果参差不齐,部分地区雹灾依然严重。
洛川县苹果保险的做法是:每667 mr保费80元,其中农民出资40元,另外40元由政府补贴,保险金额2 000元。但是由于投保双方在赔付条件、灾害程度认定、赔付金额等方面存在分歧,果农投保积极性不高,2011年实际投保面积约占成灾面积的1/10。苹果保险要真正发挥作用,可能还有许多管理和机制方面的问题要处理。
4 建议
4. 1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果品产量质量
结合已编发的《延安市无公害苹果生产技术标准》和《延安市绿色食品苹果生产技术标准》,加大科技投入。以建设示范园区和生态示范村为基础,以推广4项关键技术为重点,结合农村沼气能源和百万头生猪大县项目实施,大力发展“果、畜、沼、窖、草”五配套果园,推广灯、板、袋、芯病虫防控技术,积极创办生态果园,发展循环果业,创建绿色有机苹果基地。用标准化的生产措施带动果品产量的提高、优果率的提升和农户效益的增长。
4. 2 加强自然灾害防御,提高果业抗风险能力
首先要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配合,建立并不断完善农业气象信息服务平台,为果农提供及时准确的灾害气象信息,并指导果农及时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其次要加强防雹体系建设,在全县建立多处高作业区,及时进行火炮防御;另外,还要强化惠农资金扶持,在重灾区大力建设防雹网,努力做好苹果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通过多种措施降低自然灾害对苹果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提高果业抗风险的能力。
4.3 强化果品营销工作,促进产销衔接
从多种渠道进行销售宣传,首先要积极宣传和举办每年一度的洛川苹果节,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各类宣传促销活动,充分展示洛川苹果的形象,不断提高洛川苹果的品牌知名度,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和国内、国际苹果贸易工作;其次要进一步完善全国洛川苹果直销窗口的建设工作,加大直销窗口销售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在全国各大城市建立多处鲜食苹果贮藏库直销;另外,加强洛川苹果与全国各地区华润、联华、沃尔玛等大型连锁超市的合作,积极开展“农超对接”工作,以此加大洛川苹果的宣传力度,带动洛川苹果的品牌销售。
-
“中国农村改革40年: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在杭州顺利召开08-23
-
中心主任徐旭初教授带队赴山东调研07-27
-
值得推荐阅读的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2007-2016)07-23
-
2017年值得推荐阅读的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07-23
-
“中国农村改革40年: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会议通知【更新】04-03
-
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徐旭初教授带队赴晋调研08-06
-
第五届“中国合作社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在山东泰安顺利召开07-27
-
第五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会议通知07-08
-
中心主办“合作社法律修订专题研讨会”在陕西顺利召开11-30
-
中心主办“合作社法律修订专题研讨会”在陕西顺利召开11-30
-
2015年最值得推荐阅读的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07-27
-
徐旭初教授为苏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培训班授课07-08
-
黄祖辉教授等撰写的决策报告获中央领导重要批示07-02
-
黄祖辉教授做客宿州大讲堂 阐述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发展路径06-20
-
浙江大学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中心(CCFC)设立浙江分中心06-20
-
农民专业合作社申办流程及相关材料08-05
-
徐旭初:烟农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若干问题02-01
-
马文杰:农民合作社解析12-09
-
沈卫彬:农业合作社生产标准控制与质量分级12-17
-
国际合作社联盟:“合作社十年(2011-2020)蓝图”计划草案[英文]11-05
-
美国农业部:合作社是什么?以及成员、理事、经理和雇员的角色10-12
-
Baqui Khalily: Capacity Building for Cooperatives08-22
-
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08-09
-
王景新:中国乡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趋势、问题与政策07-28
-
范金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07-20
-
Gall & Schroder: Agricultural Producer Cooperatives as Strategic Alliances07-12
-
霍学喜:农民专业合作社功能及服务模式06-22
-
农业部:首批666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联系方式06-12
-
王征兵: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思路与对策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