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眉县作为猕猴桃最佳适生区之一,在近年的工作实践中,充分发挥地缘优势,把猕猴桃产业作为培育特色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立县产业,大力实施“农业富县”战略,迅速推动了猕猴桃产业的发展,并成为了带动全县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笔者结合眉县猕猴桃产业发展实际,分析了产业发展的现状,总结与剖析了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和措施,旨在起到推动眉县乃至宝鸡市猕猴桃产业健康发展之目的。
关键词:眉县;猕猴桃产业;现状;问题;对策
1眉县猕猴桃产业发展的现状
眉县地处关中平原西部,秦岭北麓,辖5个镇,123个行政村,总人口32万,耕地面积2. 35万hm2。1978年,眉县经过认真调研和论证,在陕西省率先开始了猕猴桃人工栽培试验。从1988年起,全县大面积推广称猴桃种植。近年来,眉县立足地缘、科技、外资等优势,按照“扩规模、提品质、抓营销、创品牌”的思路,全力打造猕猴桃县域特色主导产业。经过全县上下的不懈努力,猕猴桃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己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农民持续增收的主要来源,眉县己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猕猴桃生产基地。2012年,全县猕猴桃总面积达到1. 81万hm2,占全国总面积的18%,占全省总面积的27 %,挂果面积1. 2万hm2,总产量35万t,占全省猕猴桃总产量的44 %,总产值21亿元,总贮藏量16. 6万t,种植农户突破6万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88%猕猴桃从业人员达到巧万人,人均猕猴桃产业收入突破8 000元。眉县猕猴桃产业特点与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1.1资源禀赋得天独厚
眉县地处陕西秦岭北麓,境内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2. 9 0C,日照2 015.2h,年均降水量645 mm,无霜期长达218 d,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pH值在6. 5一7. 0之间。综合地域环境、气象条件、土壤质地等指标,非常适合猕猴桃生长,是国内外专家公认的猕猴桃最佳优生区。
1.2品种结构日趋合理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眉县猕猴桃己形成了以秦美、海沃德、徐香、红阳为主栽品种,搭配栽植华优、金香的品种新格局。按成熟度分,红阳、金香、华优等中熟品种面积0. 29万hm2,占总面积的15.9%,徐香、海沃德、秦美等晚熟品种面积1.52万hm2,占总面积的84.1 %;按品种结构分,红阳、西选等中华系列共0. 13万hm2,占总面积
的7.4%,华优、黄金果共0. 67万hm2,占总面积的3.7%,徐香、海沃德、秦美等美味系列共1. 6万hm2,占总面积的88.9%。眉县猕猴桃品种结构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着优胜劣汰,日趋合理。
1.3技术支撑全国领先
眉县猕猴桃种植技术获得多方技术支撑。在花粉研究方面,有新西兰环球园艺公司提供了先进技术,建立了全国最大的猕猴桃标准化出口示范基地和亚洲第一个称猴桃花粉研究中心;在种植技术方面,与科技院校联合,在猕猴桃核心生产技术的研究应用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同时,众多的试验站和研究所为眉县猕猴桃提供了众多支撑,总结出标准化生产“十大”关键技术,在全省得到推广;并实施了“十百千”猕猴桃人才计划,培养了大批农民技术骨干和果农专家。眉县己成为省内猕猴桃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眉县果农技术专家己输出到周至、武功、岐山、扶风等周边地区,带动了全省猕猴桃技术进步。
1.4规模水平大步跃升
在省政府猕猴桃新建园补贴和市政府规模建园补贴政策的扶持引导下,眉县积极推进猕猴桃“进浅山、上台源”,以彻底消灭公路沿线、主干道路两侧“插花地”为核心,重点打造“百亩点”,“千亩方”示范亮点,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截止目前,猕猴桃总面积达到1. 87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80 %,初步建成青化、齐锋2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成了310国道、河营路2条猕猴桃观光经济林带,3个万亩连片产业带,96个称猴桃“一村一品”重点村,3个生态果园示范村,2个村域经济提升示范村,眉县猕猴桃规范化、标准化、园区化、优质化水平全省领先。
1.5质量认证取得成果
目前,全县5个镇104个村的猕猴桃获得了整县无公害农产品环评认证,认证面积达到1. 67万hm2,有4个村112. 55hm2生产基地获得有机猕猴桃生产转换证书,新西兰环球园艺公司100 hm2猕猴桃出口示范基地己获得欧盟GAP认证;红星村、第二坡村、齐镇村3个村被省果业局确认为生态果园示范村,在齐峰果业、金桥果业等10家合作社建立了猕猴桃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可进行网上实时查询追踪,实现了猕猴桃“从果园到餐桌”无缝隙全程质量安全监控。
1.6产业链条日趋完整
截止到2012年,全县建成各类猕猴桃贮藏冷库2 260座,贮藏能力16. 6万t,国家级眉县猕猴桃批发交易中心6. 3万t;眉县现有猕猴桃加工企业4户(宝鸡太白山美源食品有限公司、陕西称皇猕猴桃有限公司、宝鸡亨达利食品有限公司、宝鸡易达果品有限公司),加工能力1.5万t,天人集团猕猴桃深加工项目也己落户眉县,现己动工建设;全县有猕猴桃专业合作社108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3个,入社成员达、4 072户,注册资金27 533万元;发展果业中介服务机构300多个,农民经纪人1 000多人;培养了一支分布全国各地的强有力的销售队伍,眉县围绕猕猴桃产业己经形成了生产、贮藏、加工、销售完整的产业链条。
1.7销售市场走出国门
目前,眉县猕猴桃鲜果国内销售己经覆盖全国所有省会城市和台湾地区及80%的中小城市,并己出口到东南亚、俄罗斯等国家。从国内市场看,秦美30%销往北京,20%销往东北,10%销往四川,15%销往上海、南京,15%销往河南、安徽;海沃德5o%销往上海,25%销往北京,10%销往广州;徐香50%销往山东,30%销往上海,20%销往四川、贵州;红阳60%销往四川,20%销往上海,20%销往北京。
2眉县称猴桃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眉县猕猴桃产业目前己取得累累硕果,但随着规模面积迅猛增加、销售市场范围不断扩张、消费者果品质量安全意识日益提高,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
2. 1土壤有机质匿乏,有机肥来源短缺
随着眉县猕猴桃面积的迅猛扩大,对土壤有机养分消耗急剧增加。据多次取样调查,目前眉县猕猴桃产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在1. 2%-1.5%之间,加上土壤有机质每年都有2%自然矿化损失,导致眉县猕猴桃产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逐年减少,严重影响了猕猴桃有机质养分的吸收,降低了品质。而畜牧养殖企业供应的农家肥并不能满足猕猴桃种植的有机肥需求,进一步增加了农民的成本投入,影响了眉县猕猴桃品质提升。
2. 2猕猴桃深加工规模小、技术落后
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眉县称猴桃总面积将达到2万hmZ,总产量将达到60万t。但就目前情况分析,眉县称猴桃贮藏能力仅有16. 6万t,占总产量47 %,仍有s3%将近20万t称猴桃需要鲜果销售和加工。眉县猕猴桃深加工环节是产业严重“短腿”,全县仅有加工企业4家,年加工量1.5万t,仅占总产量4%,且都是附加值较低的果脯、果干等初级产品,整体技术工艺比较落后、规模较小、产量产值很小、竞争力较弱,根本无法与发达国家果业加工量占总产50%以上、产值占果业总产值70%以上的结构相比,这将严重影响眉县猕猴桃全产业链的建设、制约眉县猕猴桃附加值的提高。
2. 3眉县猕猴桃缺乏国际知名品牌
果业企业和合作社大部分是近3一5年发展起来的,虽然注册了“齐峰”、“眉香金男“、“金色梅海”、“秦美源”等10多个鲜果商标和加工品商标,培育了齐峰果业、金桥果业、金色秦川、兄弟果业、太白山美源果品等果业公司和果业专业合作社,成功的开辟了国内众多省市市场和台湾市场,取得了突出业绩。但纵观全县所有果业企业的规模、实力、市场竞争力都较弱小,所有猕猴桃品牌,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都较小,根本无法和美国蛇果等国际品牌相媲美、同台竞争。这与眉县猕猴桃产业现状极不相符,严重影响眉县称猴桃产业可持续发展。
2. 4贮藏环节冻害损失较为严重
猕猴桃品种对低温较敏感,低温条件下容易发生冷害,且不同品种对低温敏感程度不同,只有最适宜的贮藏温度,暂近式温度预冷或出库,才能保持品质。特别是中华猕猴桃冰点温度比美味称猴桃高1度,容易发生冷害和生理障碍。发生冷害的果实出库后销售会大量腐烂变质,软后变成一包水。同时,早采果可溶性固形物合量低,冰点温度上升,用原温度贮藏极易发生冷害,造成大量贮藏损失。
2. 5标准化生产程度不高
首先是授粉不充分,影响果实性状和优果率。猕猴桃属雌雄异株植物,必须经过良好的授粉才能结出优质果实。研究表明,猕猴桃是否充分授粉直接影响果实种子的多少,进而对果实大小、品质产生影响。研究发现,所授花粉不同,果实种子多少、果型长短、果实耐贮性也有差异,存在花粉直感效应。其次是土壤代谢产物污染,有机质含量较低,地下管理和配方施肥亚待重视和加强。再次是整架修剪技术、花果管理及定量挂果技术、合理采收及无损检测技术等标准化栽培技术推广应用还不够充分。
2. 6结构布局不尽合理
品种结构布局集约化、良种化程度较低。各镇品种集中种植特色不明显,没有将品种按优生区区域集中发展,同一品种种植在不同区域,品质表现差异大。在品种结构上,秦美等晚熟品种比例仍然偏大,中早熟品种比例偏小,缺乏能够大面积发展的美味猕猴桃品种。同时,盲目引进和发展中美味猕猴桃品种,带来溃疡病暴发和新栽果园不能尽快投产的问题,给产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2. 7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
尽管大部分村都建有猕猴桃专业合作社,但普遍采用的是散户经营模式,缺乏有效的经营监管机制,大部分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没有建立自己的基地,没有品牌,也没有建立自己的生产技术标准和质量控制标准及收购标准,更没有与果农之间形成互惠互利、风险共担、利益分享的联合体,只是单纯的顾及眼前利益,致使果农依靠龙头企业实现持续增收的愿望难以实现。
3眉县猕猴桃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猕猴桃产业是眉县的特色产业和立县产业,事关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大局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因此,必须把壮大猕猴桃特色产业作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经济发展方式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而实现眉县以科技为支撑,瞄准更高目标,着力构建规模化、高效化、标准化、产业化的猕猴桃产业新优势,形成区域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新格局,让猕猴桃产业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的富民产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产业。
3. 1制定果业规划,规范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
组成专家团队,完善制定《眉县2013一2018年猕猴桃发展规划》,宏观上指导整个产业合理布局、科学发展;完善制定《眉县猕猴桃标准化作务技术标准》,依托技术队伍和抓建的基地在全县广泛推广,全面提高果农作业水平,确保果品质量;建议出台《眉县猕猴桃管理办法》,规范管理眉县猕猴桃生产、加工、营销、品牌建设等各个环节。
3.2扶持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壮大
充分发挥眉县猕猴桃协会的行业协会服务管理职能,加强政府统筹指导全县猕猴桃产业发展的功能。建议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和争取项目,整合发展和重点扶持20个规模大、效益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支持和鼓励他们通过流转土地和与农户合作,建立自己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并建设深加工设施,扩大加工能力,开发新产品;扩大市场,占领国内外高端市场;以合作社为依托,在各镇规划建设一批大中型贮藏冷库,经过2一3年发展,使全县猕猴桃贮藏量达到25万t,加工量达到5万t,实现专业合作社组织鲜果销售量达到猕猴桃总产量的60%以上的目标。
3. 3加大宣传推介力度
引导政府对品牌构建投入适量资金,为合作社和猕猴桃加工企业,注册和宣传有特色、高质量的猕猴桃品牌,并在外地设立销售窗口,建立营销网络,扩大销售渠道提供资金支持;同时鼓励专业合作社和猕猴桃加工企业充分运用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多渠道、全方位宣传报道。并通过政府推动组团参加省市组织的全国和国际性农产品宣传推介活动,扩大猕猴桃知名度和影响力。
3.4培育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通过大力实施新型农民科技教育、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猕猴桃实用技术、科技入户等培训工程,广泛深入开展猕猴桃人才培训活动,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称猴桃产业人才队伍,不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农业专业技能,为猕猴桃种植、生产、储存、运输以及销售等各环节提供专业技术人才支撑。3.5完善投入支持体系
完善现有具体奖补配套政策,提高财政专项资金投入额度,发挥好财政资金的产业发展引导作用;引导金融资金向猕猴桃产业倾斜,简化贷款手续,降低担保门槛,加大贷款额度,尽可能的满足猕猴桃产业生产、加工、贮藏、销售等环节的贷款需求。通过财政资金和金融方面大力支持,促进眉县猕猴桃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3.6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首先,每年9一10月,在全县猕猴桃主产区采集土样,集中检测,摸清当年土壤养分基础,设计下年平衡施肥配方;其次,依托中省财政现代农业项目和果业专项资金,示范推广猕猴桃树枝堆肥和农作物废弃物堆肥,综合利用果园农田生产的所有有机物废料,堆沤腐熟还田,用2一3 年全县普及该技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再次全面普及果园生草和合理利用果园杂草技术,秋季全部粉碎还田;最后最大限度发挥果农户用沼气池作用,生产优质沼肥还田。
3.7打造国家级眉县称猕猴桃批发交易中心
充分发挥眉县猕猴桃国家级批发交易中心品牌效应和投资洼地效应,继续广泛开展国内外招商,建议利用五年时间把国家级眉县猕猴桃批发交易中心建成猕猴桃国际深加工基地,使全县年加工总量突破20万t,占总产1 /3,年加工产值达到50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的猕猴桃物流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传播中心、科技交流中心、会展贸易中心和标准化生产示范中心,带动提高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猕猴桃产业水平,引领全国猕猴桃产业发展,提升眉县猕猴桃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3. 8培育引领世界的国际猕猴桃品牌
加强品牌战略的实施,打造成1-2个国际知名猕猴桃品牌企业,年出口高端猕猴桃1万t以上;重点扶持,发展壮大3-5家国际知名品牌企业,最终实现眉县品牌企业产品占国内60%以上高端猕猴桃市场份额。
-
“中国农村改革40年: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在杭州顺利召开08-23
-
中心主任徐旭初教授带队赴山东调研07-27
-
值得推荐阅读的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2007-2016)07-23
-
2017年值得推荐阅读的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07-23
-
“中国农村改革40年: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会议通知【更新】04-03
-
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徐旭初教授带队赴晋调研08-06
-
第五届“中国合作社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在山东泰安顺利召开07-27
-
第五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会议通知07-08
-
中心主办“合作社法律修订专题研讨会”在陕西顺利召开11-30
-
中心主办“合作社法律修订专题研讨会”在陕西顺利召开11-30
-
2015年最值得推荐阅读的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07-27
-
徐旭初教授为苏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培训班授课07-08
-
黄祖辉教授等撰写的决策报告获中央领导重要批示07-02
-
黄祖辉教授做客宿州大讲堂 阐述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发展路径06-20
-
浙江大学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中心(CCFC)设立浙江分中心06-20
-
农民专业合作社申办流程及相关材料08-05
-
徐旭初:烟农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若干问题02-01
-
马文杰:农民合作社解析12-09
-
沈卫彬:农业合作社生产标准控制与质量分级12-17
-
国际合作社联盟:“合作社十年(2011-2020)蓝图”计划草案[英文]11-05
-
美国农业部:合作社是什么?以及成员、理事、经理和雇员的角色10-12
-
Baqui Khalily: Capacity Building for Cooperatives08-22
-
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08-09
-
王景新:中国乡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趋势、问题与政策07-28
-
范金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07-20
-
Gall & Schroder: Agricultural Producer Cooperatives as Strategic Alliances07-12
-
霍学喜:农民专业合作社功能及服务模式06-22
-
农业部:首批666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联系方式06-12
-
王征兵: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思路与对策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