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孔祥智
孔祥智:联合与合作是家庭农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孔祥智     来源:《东方城乡报》2014-05-29     日期:2014-08-14  浏览:337

  截至2013年底,我国土地流转面积占家庭承包经营总面积的比例超过26%,其中流转入农户、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的面积分别占61.8%、18.9%和9.7%。转入到农户的土地直接带动了家庭农场的发展。

  据农业部调查,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符合调查条件的家庭农场87.7万个,平均每个家庭农场有劳动力6.01人,其中家庭成员4.33人,长期雇工1.68人。从经营范围来看,主要以种养业为主。在全部家庭农场中,从事种植业的有40.95万个,占46.7%;从事养殖业的有39.93万个,占45.5%;从事种养结合的有5.26万个,占6%;从事其他行业的有1.56万个,占1.8%。全部家庭农场经营耕地面积达到1.76亿亩,占全国承包耕地面积的13.4%。平均每个家庭农场经营规模200.2亩,是全国承包农户平均经营耕地面积7.5亩的近27倍。与普通农户相比,家庭农场的增收效果十分明显。2012年全国家庭农场经营总收入为1620亿元,平均每个家庭农场为18.47万元。

  家庭农场的发展是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重大变化,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但家庭农场发展的趋势是什么?这是值得探讨的重大问题。从前面的数字看,我国家庭农场的平均规模只有200亩,不仅大大小于美国、澳大利亚等新大陆国家的农场,也大大小于欧洲大陆国家的农场。而在美国,一个农场平均要加入4—5个合作社,其他国家的农场也都纳入了以合作社为核心的产业链系统,因此,可以推测,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前景一定是加入或牵头组建合作社。由于当前我国的农民合作社大都是农村能人带动或大户带动,因此,以家庭农场为核心、以小规模专业户为主体的合作社必然是未来我国农民合作社发展的重要趋势。

  2014年2月,我们在安徽省定远县调研中的发现验证了我们的这一判断。该县以蒋集镇为中心的区域气候适合葡萄生长,是传统的葡萄生产区,除了大量小规模专业种植户外,2011年以来还由于土地流转形成了5家规模较大的家庭农场。这些农场尽管大都还没有到盛果期,但农场主们已经意识到一旦所有农场全部进入盛果期,将会形成一个规模较大的以鲜食葡萄为主的水果市场,因此,必须未雨绸缪,事先设计好市场规则和产品标准。为此,2013年下半年,以当地葡萄种植规模最大的家庭农场主熊成胜为理事长、以5个家庭农场主为成员的胜华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合作社统一葡萄生产的技术标准,共同采购生产资料(价格比市场价格低10%以上),注册了合作社成员共享的商标——蒋集牌,合作社不统一销售产品,但协调各个合作社的产品销售,并规定在客商面前严禁互相压价,确保合作社成员的经济利益。合作社还计划筹资建设规模较大的冷库,供成员共同使用。合作社成立后,周边的小规模专业种植户也纷纷表示了加入的意向。可以预计,定远县将会形成以胜华合作社为核心的葡萄产业链条。

  这个案例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展现了家庭农场的发展趋势,还说明了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是互相促进、互为发展条件、互相融合的关系,在政策设计上应该一视同仁,并为它们之间的融合及转化创造条件。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