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透视
人民邮电报:农村电商人才缺口亟须弥补
作者: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网     日期:2015-04-26  浏览:62

  电子商务带来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2014年以来,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在河北、河南、湖北等8省56县开展综合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工作,推动阿里、京东、苏宁等大型电商和许多快递企业进入农村市场,同时,鼓励传统的供销、邮政等实体企业在农村积极尝试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目前,全国已有24个省市、31个地县在阿里巴巴的平台上设立了“特色馆”,农村电商发展步伐日益加快。

  然而,农村地区电商人才缺乏、农民对电商的接受度不高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在农村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最近,阿里研究院与淘宝商学院联合发布的《县域电子商务人才研究微报告》指出,未来两年县域网商对电商人才的需求量将超过200万,运营推广、美工设计和数据分析三类人才将面临巨大缺口。笔者认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滞后、农村电商人才缺乏和人才流失都是农村电商人才队伍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高校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滞后。目前,全国兴起了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热潮,然而,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不甚理想,很难寻找到与专业相匹配的工作,而从企业来看,他们又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才。这种矛盾的出现,主要是由于高校培养中理论和实践相脱离导致的,学生只有理论却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导致出现了供需结构性矛盾。第二,农村电商人才缺乏。首先,农村人口自身文化素质较低,不少人没有接受过正式的教育和培训。其次,城市与农村的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优惠政策的差异比较大,人才越来越多地选择留在城市发展,即便是有相关能力的人也不愿意选择留在农村,这就造成农村电商人才的短缺。第三,农村电商人才流失。企业即便是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引进了人才,也可能会因为薪资待遇等现实问题出现人才流失的现象。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笔者认为,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大培训力度,形成浓厚的宣传氛围,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

  首先,与高校建立人才对接机制。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源头着手,与高校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通过农村电商的用人标准、人才所要达到的技能水平、人才至少需要在农村工作的期限等条款与高校达成就业协议。学生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参加实习,提高实践能力。其次,提升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薪酬待遇,以避免人才流失。制定完善的薪酬体系和晋升机制,定期发放绩效奖金,激发工作潜力和积极性。最后,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农村电商所需人才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相关单位可以定期组织职业技能培训,一方面提高在职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另一方面培养更多的适合农村电商工作的人才。

  总之,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达、信息网络的畅通、网络购物平台的兴起、农村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及零售业态的创新与融合,农村电商发展离不开电子商务人才的核心驱动,不断改进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尽快弥补农村电商人才缺口才是农村电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