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省新建县联圩镇,南昌丰和农业有限公司的烘干塔为农民抢收早稻提供烘干服务。
我国粮食品牌建设总体上还很落后,粮食品牌没有形成合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少。粮食产业正在进入大流通、大融合时代,培育大粮商,需要大魄力,我国应从战略高度支持现代粮食加工企业发展,引导企业通过内部加强整合,外部加强联合,推动产业重构,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大粮商
在我国粮食连续丰收的大好基础上,如何解决粮食数量增长、质量安全水平提高与消费者需求升级之间的矛盾?推进粮食品牌化建设为我们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区域性粮食品牌涌现
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等模式,推进品牌培育和整合,一批区域性粮食品牌涌现出来
通过多年的粮食品牌化建设,我国已形成一些区域性的粮食品牌,如黑龙江的北大荒大米、五常大米,吉林公主岭市玉米、辽宁盘锦大米、湖北荆州大米、河北优质小麦等,这种粮食品牌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在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孤店子镇大荒地村东福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用地板砖铺就的生产车间一尘不染,两条大米加工生产线实行全封闭运作。东福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水稻种植、稻米加工为主业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生产的“大荒地”是吉林省知名品牌大米。公司总经理刘延峰告诉《经济日报》记者,他们公司拥有绿色水稻种植基地4500公顷,有机水稻种植基地600公顷。为了保证大米的质量,公司从源头上确保稻谷质量。当很多企业都在为稻谷最低收购价高而抱怨时,东福米业公司却以远高于最低收购价的价格收购稻谷。“我们生产的有机大米、绿色大米很好卖,稻谷价格虽高,但利润还是很可观的,因为我们有品牌。”
走品牌化道路,已成为粮食行业的共识。吉林省是重要的粮食主产区,近年来,吉林省推动大米品牌建设,整合区域内大米品牌,以“梅河大米”、“延边大米”、“榆树大米”等为代表的大米品牌在北京、上海、福建等主销区表现十分抢眼。如今,借助“互联网+”,吉林大米成功登录淘宝网。据了解,目前吉林省正在加紧制定大米品牌建设建设规划,通过地理商标的认定,提高吉林大米美誉度。
同样,老牌粮食主产区湖北省正在改变有质量、有数量却没有品牌的状况。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等模式,推进品牌培育和整合,福娃、桥米等知名品牌不断涌现,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目前湖北粮食正向品牌化迈进,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湖北人吃湖北粮,让全国更多的消费者吃湖北粮。”湖北省粮食局副局长熊贵斌说。
粮食质量是核心竞争力
建立粮食品牌,关键是要把好粮食质量关,把来自粮食生产、储藏、加工、销售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北大荒”品牌的建立,得益于北大荒集团对质量严苛的控制。记者曾经到北大荒粮食基地、加工企业、科研机构和产品直销店采访,他们对从田间到餐桌漫长的产业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把质量关。在粮食生产环节,他们通过发展订单农业,为农民统一提供种子、化肥、农药,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在加工环节,从原粮收购、加工到大米入库出库,都要进行严格的质检,确保入库产品、出库产品100%合格。北大荒集团迎春制米公司负责人说,公司大米从种植到加工的检验项目多达100多项,比国家标准多出60多项。在销售环节,公司成立了市场监察部,在市场上定期、不定期进行明察暗访。
建立粮食品牌,关键是要把好粮食质量关,把来自粮食生产、储藏、加工、销售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为了控制粮食质量,许多企业纷纷选择向上游延伸产业链,建立粮源基地。湖北福娃集团目前已经建成1万多亩有机稻生产基地,未来3至5年时间生态水稻种植面积将扩大到10万亩。生态农业基地建设是福娃公司确保大米加工品质和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近年来,国内粮食行业全面实施“放心粮油”工程,粮食质量安全科技创新方兴未艾,全国粮食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全面建立。国家粮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所有粮油生产经营企业必须承担起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牢牢守住粮食质量安全底线。
亟待培育中国大粮商
推动粮食品牌建设,要加强粮食品牌整体统筹规划,以优势产业为依托,以优势产品为核心,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粮食品牌
作为粮食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我国粮食品牌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还很小,与国际知名品牌差距较大。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粮食品牌建设总体上还很落后。比如,粮食品牌没有形成合力,缺乏粮食品牌的统筹规划和政策支持,市场监管机制不健全,假冒伪劣产品严重损害知名粮食品牌,粮食品牌营销体系不健全,渠道环节过多、渠道主体过多、渠道组织化程度低等。
因此,推动粮食品牌建设,要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和政府的监督引导作用,形成品牌建设合力。比如整合粮食品牌,目前国内粮食品牌“多而杂”,但是对内竞争力不强,对外影响力较小。每个粮食企业品牌的市场占有率都比较低,既不成规模也不利于宣传推广。对此,相关部门应当加强粮食品牌整体统筹规划,以优势产业为依托,以优势产品为核心,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粮食品牌。
一些粮食主产区依托当地粮食市场建设,积极宣传本地粮食品牌,拓宽粮食产品的销售渠道,以先进的理念和模式提供批发交易、展示直销、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信息发布等全方位服务,促进了粮食品牌的升值。
当前,粮食产业正在进入大流通、大融合时代,国际上四大粮商控制着全球80%的粮食贸易量。国内来看,中粮集团、京粮集团、上海粮油等大型粮食企业竞争力虽然越来越强,但总体上我国粮食加工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少。我国应从战略高度支持现代粮食加工企业发展,引导企业通过内部加强整合,外部加强联合,推动产业重构;支持有条件的粮食企业“走出去”,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大粮商。
-
“中国农村改革40年: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在杭州顺利召开08-23
-
中心主任徐旭初教授带队赴山东调研07-27
-
值得推荐阅读的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2007-2016)07-23
-
2017年值得推荐阅读的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07-23
-
“中国农村改革40年: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会议通知【更新】04-03
-
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徐旭初教授带队赴晋调研08-06
-
第五届“中国合作社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在山东泰安顺利召开07-27
-
第五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会议通知07-08
-
中心主办“合作社法律修订专题研讨会”在陕西顺利召开11-30
-
中心主办“合作社法律修订专题研讨会”在陕西顺利召开11-30
-
2015年最值得推荐阅读的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07-27
-
徐旭初教授为苏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培训班授课07-08
-
黄祖辉教授等撰写的决策报告获中央领导重要批示07-02
-
黄祖辉教授做客宿州大讲堂 阐述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发展路径06-20
-
浙江大学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中心(CCFC)设立浙江分中心06-20
-
农民专业合作社申办流程及相关材料08-05
-
徐旭初:烟农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若干问题02-01
-
马文杰:农民合作社解析12-09
-
沈卫彬:农业合作社生产标准控制与质量分级12-17
-
国际合作社联盟:“合作社十年(2011-2020)蓝图”计划草案[英文]11-05
-
美国农业部:合作社是什么?以及成员、理事、经理和雇员的角色10-12
-
Baqui Khalily: Capacity Building for Cooperatives08-22
-
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08-09
-
王景新:中国乡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趋势、问题与政策07-28
-
范金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07-20
-
Gall & Schroder: Agricultural Producer Cooperatives as Strategic Alliances07-12
-
霍学喜:农民专业合作社功能及服务模式06-22
-
农业部:首批666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联系方式06-12
-
王征兵: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思路与对策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