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透视
新华网等:解读国办《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
作者: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网     日期:2015-08-08  浏览:73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意见》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进行了系统部署,提出到2020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取得积极进展,到2030年要取得显著成效的宏伟目标。

  分析人士指出,作为国家层面首个系统部署农业转方式的重要文件,《意见》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明晰的路径,对我国农业转方式意义重大。

  “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必须看到,农业发展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也在积累集聚,农业转方式刻不容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主任叶兴庆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徐小青表示,《意见》的提出,是对中央经济工作会、农村工作会,以及中央一号文件的具体落实。徐小青:“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农业农村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基本上能够满足13亿人口大国的需求,而且农民的收入也在不断增长,农产品的供给能力在增强,但是我们现在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农产品的质量,食品安全方面,对资源环境的利用和对生态的影响,和农民增收方面,我们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在这种背景之下,中央提出来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际上最主要的是,比如说,我们过去以追求数量为主,因为我们数量不够,吃不饱嘛,整个的政策也好,整个的措施也好,首先先要满足数量,发展到今天就需要农产品的数量、质量和农业的效益并重的转型。”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正发生深刻变革,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业资源减少趋势不断加大,原有的农业发展格局逐渐打破,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越发突出。此外,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过度开发、生态遭到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农村环境不堪重负,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威胁,若再不转变传统发展方式,稳粮增收将难以为继,农业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一句空话。

  肥沃的东北黑土地,自开垦以来逐渐扮演着我国粮食增产的主力军作用,然而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由于重用轻养、掠夺式经营,东北平原耕地黑土层已由开垦初期的80厘米至100厘米降至目前的20至30厘米。

  “从以前老乡们说的‘插根筷子也能发芽’,到现在的有些地块‘咋上肥料不长粮’,宝贵的黑土地已经出现土层变薄、有机质减少、肥力下降等问题。”齐齐哈尔农技推广中心研究员谭志娟告诉记者。

  《意见》提出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取得积极进展。对此,《意见》提出,以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以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为重点,着力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转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由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可持续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我国农民人均耕地不到10亩,与国外发达国家动辄几百上千亩的经营规模相比相距甚远,加上细碎地块难以更好实现科技投入,导致日益形成为了增产不惜大规模投入化肥农药的粗放耕作方式,既不经济也不环保。”中国农科院研究员秦富认为,《意见》提出的“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由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可持续发展上来”等思路,有望以顶层设计的方式,逐步改变目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

  徐小青对此表示,此次《意见》的出台,最值得关注的是,提出了落实中央要求的具体措施。徐小青:“你比如说耕地保护,原来我们有粮食主产区的一些政策,现在要探讨功能区,再有呢,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点,比如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在这个过程中,比如说经营主体的创新,经营形式的创新,就需要探索和改革对农业的补贴的方式,向这些新型主体倾斜,向这些新的经营方式倾斜。再有,比如说像利用财政的支持,来替农业信贷作出担保,这些都是制度上的改革。再有,就是生态型的、复合型的种植方式,一方面是对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也是要改变以物质投入为主的方式。再有就是明确提出来对农业废弃物的充分利用,既是对环境的保护,又是对资源的利用,比如说利用秸秆、利用技术、生物技术对农业废弃物的利用,我们一年有8亿吨左右农业废弃物如何利用,这些都在《意见》中明确提出来了,要采取的具体措施。”

  此外,《意见》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诸如“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研究改革农业补贴制度”“建立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实施化肥和农药零增长行动”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专家普遍认为,这些措施切中当前我国农业存在的“病灶”,开对了“药方”,将为我国农业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