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这是国家层面首个系统部署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工作的重要文件。农业发展方式如何转变?当前的重点是什么?目标怎样实现?记者采访了农业部部长韩长赋。
新形势下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我们常说,中国用世界10%的耕地和6%左右的淡水资源,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但这个巨大成就的背后,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韩长赋表示,一方面,农业资源长期透支、过度开发,资源利用的弦绷得越来越紧;另一方面,农业面源污染加重,农业生态系统退化,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越来越接近极限。农业发展面临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两个“紧箍咒”,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韩长赋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以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以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为重点,着力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转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由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可持续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转方式,绝不意味着放松粮食生产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粮食供需形势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农业转方式,对粮食安全有没有影响?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绝不意味着放松粮食生产,绝不能削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韩长赋说,《意见》提出要坚持把增强粮食生产能力作为首要前提。确保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夯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基础。同时《意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思路上作出了相应调整,主要是推动粮食生产由注重年度产量向稳定提升粮食产能转变,实现“产量稳定”“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韩长赋解释说,“产量稳定”就是要集中力量千方百计把最基本最重要的谷物、口粮保住,在此基础上,统筹兼顾棉油糖、“菜篮子”等重要农产品生产。“藏粮于地”就是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平台,整合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等,统筹使用、集中力量开展建设,到2020年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藏粮于技”就是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水平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转方式,核心是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意见》提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以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土地规模经营如何适应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新要求?
韩长赋说,《意见》对此有明确阐述,即在稳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础上,各地要采取财政奖补等措施,扶持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引导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有条件的地方在坚持农地农用和坚决防止“非农化”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农民意愿统一连片整理耕地,尽量减少田埂,扩大耕地面积,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
具体而言,就是在三方面努力:一是鼓励创新土地流转形式。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鼓励承包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制定扶持政策,引导农户长期流转承包地并促进其转移就业等。
二是合理确定土地经营规模。土地经营规模不是越大越好,应当有一个适宜的范围,要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据测算,现阶段,对土地经营规模的务农收入相当于当地二、三产业务工收入的,土地经营规模相当于当地户均承包土地面积10—15倍的,应当给予重点扶持。
三是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规模化水平。鼓励发展既不改变农户承包关系,又保证地有人种的托管服务模式,鼓励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开展全程托管或主要生产环节托管,实现统一耕作、规模化生产。
转方式,坚决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针对社会关注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韩长赋表示,我国局部地区农业面源污染形势呈好转趋势,但总体上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在一些地方甚至有加剧的态势。《意见》提出要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努力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
“一控”,就是严格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两减”,就是通过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把化肥、农药的施用总量逐步减下来。力争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三基本”,就是实现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基本资源化利用。
“关于农业面源污染,我还想说明两点:第一,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不等于实际‘污染量’。以化肥为例,我国农田化肥中35%的氮在当季被作物吸收,剩余大部分被后季作物、农田沟渠、缓冲带、湿地或下级农田陆续消纳利用,最终只有约7%进入水体,真正造成环境污染的量很有限。第二,农业面源污染很多是可逆的。工业污染基本不可逆,只能靠稀释、填埋,而农业面源污染大部分可以通过农艺措施来吸收和消化,比如种芦苇可以净化富营养化水体。”韩长赋说。
韩长赋还表示,从世界农业发展看,解决好粮食安全问题离不开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大量使用,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也都经历过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的阶段。对于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既要高度重视,下大决心解决,但也要全面、历史、辩证地看。
更好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愈发关注“舌尖上的安全”。韩长赋表示,农业部将按照《意见》要求,坚持产管并举,力求做到“产出来”与“管出来”两手抓、两手硬。
在生产源头上,加快标准制定,推进标准化生产,力争5年内全国“菜篮子”主产县生产基地基本实现按标生产;强化投入品管控,推进绿色化生产;落实生产者责任,推进规模化生产;建立追溯体系,推进品牌化生产。以生猪等“菜篮子”产品为重点开展追溯试点,力争5年内大部分合作社、龙头企业实现可追溯。
在监管层面,既要加强执法监管,实施专项整治,也要创新监管模式,推进社会共治。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强化属地管理责任,积极探索有效监管模式。
-
“中国农村改革40年: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在杭州顺利召开08-23
-
中心主任徐旭初教授带队赴山东调研07-27
-
值得推荐阅读的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2007-2016)07-23
-
2017年值得推荐阅读的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07-23
-
“中国农村改革40年: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会议通知【更新】04-03
-
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徐旭初教授带队赴晋调研08-06
-
第五届“中国合作社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在山东泰安顺利召开07-27
-
第五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会议通知07-08
-
中心主办“合作社法律修订专题研讨会”在陕西顺利召开11-30
-
中心主办“合作社法律修订专题研讨会”在陕西顺利召开11-30
-
2015年最值得推荐阅读的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07-27
-
徐旭初教授为苏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培训班授课07-08
-
黄祖辉教授等撰写的决策报告获中央领导重要批示07-02
-
黄祖辉教授做客宿州大讲堂 阐述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发展路径06-20
-
浙江大学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中心(CCFC)设立浙江分中心06-20
-
农民专业合作社申办流程及相关材料08-05
-
徐旭初:烟农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若干问题02-01
-
马文杰:农民合作社解析12-09
-
沈卫彬:农业合作社生产标准控制与质量分级12-17
-
国际合作社联盟:“合作社十年(2011-2020)蓝图”计划草案[英文]11-05
-
美国农业部:合作社是什么?以及成员、理事、经理和雇员的角色10-12
-
Baqui Khalily: Capacity Building for Cooperatives08-22
-
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08-09
-
王景新:中国乡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趋势、问题与政策07-28
-
范金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07-20
-
Gall & Schroder: Agricultural Producer Cooperatives as Strategic Alliances07-12
-
霍学喜:农民专业合作社功能及服务模式06-22
-
农业部:首批666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联系方式06-12
-
王征兵: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思路与对策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