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合作人物
薛峰琴:农家女种辣椒带民致富
作者:记者 黄露;通讯员 杨群义、杜东方     来源:盐阜大众报 2015-08-29     日期:2015-08-29  浏览:172

  8月24日上午,走进射阳县合德镇桃园村峰琴辣椒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连绵的日光温室蔬菜大棚一字排开,大棚内满眼绿意,辣椒、青甘蓝等蔬菜秧苗茁壮成长。

  在工人的引领下,记者见到了村里有名的“辣妹子”、合作社理事长——43岁的薛峰琴。此时,她正在大棚内一边锄草、整地,一边细心地察看秧苗长势。“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能走到今天,只不过是比别人多了一点敢想敢做的勇气而已。”说起获得“省首批农民创业状元”的称号,薛峰琴腼腆地笑了,显出农家妇女特有的朴实。

  2006年,这位通过读书进城工作的“农家女”,在众人的不解中辞去工作,在射阳经济开发区射兴村附近承包了4亩地长辣椒。一季度下来,4亩辣椒卖了2.6万元。“射兴村一直以长棉花为主,好的年景一亩棉花纯收入1000元左右,长辣椒的收入是棉花的6倍多,第二年当地不少农户也跟着我开始长辣椒。”薛峰琴告诉记者。

  2009年,薛峰琴以自己的名字成立了辣椒专业合作社,组织带领乡邻开始搞起辣椒规模种植。组织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科学高效运作之路,为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推开了观念革新之门。她还牵头联合三家合作社,成立了“盐城鹤湘缘果蔬专业合作社联社”。

  在创业的道路上摸爬滚打,她带领合作社逐步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订单模式,辣椒种植效益不断提高。目前,合作社种有12个辣椒品种,自有辣椒示范基地1100亩,订单种植面积达1.2万亩,入社农户达500多户,社员亩平种椒收入6000元以上。

  2010年,合作社投入150多万元,建成200吨保鲜库、占地15亩的辣椒加工厂。为了进一步拉长产业链,薛峰琴谋划实施“院校+合作社”的研发合作模式和“工厂+农户”的农业产业工人模式,努力打造现代合作社和亦农亦工的现代农业产业工人。2014年新增凤凰村1000亩设施栽培示范园,带动农户发展棚育辣椒和设施果蔬种植。

  “这几年,眼看着很多商品都连上了互联网,开始线上线下销售,我也不能落后。”薛峰琴借助农产品交易平台“一亩田”网站,实现农产品产销对接。“今年,合作社光青甘蓝这一个蔬菜品种就在网上卖了40多吨,成交单价比市场价高出近1倍,给农户带来的收益翻了一番。”她补充道。

  互联网兴起的同时,“代购”一词也日渐火热。薛峰琴在盐城市区开设了果蔬直营店,除了日常销售,她还给机关食堂做起了“代购”业务。“食堂给我们一个配菜清单,我们在配好合作社自产农产品的同时,将他们需要的其他商品一并采购打包好,到点直接发货。”目前,直营店已经和5家机关食堂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合作。薛峰琴还为合作社农产品的包装袋附上产品二维码,通过手机软件可以追溯产品的产地、农药使用等情况,实现产品质量全过程监控,以此让消费者买得放心。

  “乡亲们富了,才算富。”合作社成立以来,薛峰琴每年扶持低保家庭及低收入家庭近20户,无偿提供种子、农资及技术服务,并提供每亩100元的种植补贴,每户年收入达5000元。去年以来,她还为合作社辣椒种植农户投保50多万元,因台风受灾的农户每亩平均获得1000多元的保险赔偿。

  从承包4亩地到创立辣椒合作社,从发展万亩种植到建起冷藏保鲜库,从农超对接到兴办辣椒加工厂,她一路拼搏、一路汗水,把不起眼的小辣椒打造成上万农民发家致富的“金钱树”。

  记者手记:

  在采访薛峰琴的过程中,有一件事让记者印象深刻。她主动招引上海洪宁食品公司,到射阳创办辣椒系列产品加工厂。这就意味着,农户可以绕过经纪人、合作社的环节,直接将辣椒销售给公司,从中获得更多收益。

  对这件事,薛峰琴这样认为:虽然自己富了,也有了可靠的致富渠道,但她更希望合作社的农户和乡亲都尽快富起来,完全依靠自己的合作社和小企业的确勉为其难,便把希望寄托在适时招引一个大企业落户上。企业一旦落户,不仅可以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增加地方税收。

  企业以利益最大化为追求,作为经纪人、作为企业老板,薛峰琴这一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糊涂”决策,只能用一句话来解释:有追梦的情怀,更要有圆梦的担当。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