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合作人物
龙满江:苗族汉子苗山深处赶牛忙
作者:记者 吴治华     来源:且兰黄平网 2015-08-28     日期:2015-08-29  浏览:217

  “轰!轰隆!!轰隆!!!”当火车风驰而过。在那崇山峻岭,草山延绵,草木纵生,溪水环绕的大山深处。每天早上天刚亮就听到了一位1.7米身材的中年汉子的吆喝声“哇!啐!”只见成群的牛羊有序不乱的按照他的口令顺着大山深处走去……  

  他就是谷陇镇火车站村六组的返乡苗族农民工、中共党员、县人大代表、黄平县枫香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的法人代表——龙满江。只要提起龙满江,在谷陇地区乃至周边地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苗族人都称他是勤快人、热心人、领路人,因为他在发展草食畜牧业上带了头、尽了心、出了力。特别是他致富不忘乡亲,用自身的传、帮、带使一部分人率先走上了富裕路,更是有口皆碑。

  龙满江,出生于1968年12月6日,1989年随着南下打工大潮,携妻一道去了珠海,在外面一干就十三年。平常他言语不多,但他肯学、肯干。其在外打工是把好手,为此他渐渐地掌握各门技术、视野渐渐开扩起来。2010年初,当他回到家乡听到有养牛(羊)项目在当地实施时,他就决定留流下来在家乡发展。通过两个月的考察论证,他决定选址在离谷陇火车站2公里处,那里山清水秀,地源宽广,溪水常流,远离村寨。可放牧的草山就有5000—6000亩。他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将本村的闲置土地300亩进行承包,将其规划分片种植牧草。加上水(自来水)、电(国家电网)、路(硬化道路)通到养殖场,这样交通便利、水源保障,为该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于是他自己前期投入57万元资金,于2010年6月8日成立了“黄平县枫香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组织了本村26户进行入股并加入了合作社。合作社规定:本社成立从第五年起,入股的农户按合作社效益收入的百分之五十进行分红。

  通过努力,该合作社发展至今---养殖场地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入股的农户增加到38户。现有牛圈面积2600平方米、羊圈面积350平方米、禽类圈舍500平方米。青贮窖100立方米。种植牧草面积100余亩。养殖场现有工人10人,每人每月按2600元工资支附。由于规模不断壮大,为了巩固成功、完善销售渠道,龙满江号召其弟—龙占江一家人回家乡入股并一道共同管理。养殖场现有能繁殖母牛156头、育肥牛190头、羊356只。其中种公羊8只、种公牛两头;鸡3169只、鸭157只。

  创业是艰辛的。发展养殖业的确非常辛苦,且风险性很大。一是时间苦,体力苦,特别是能繁殖母牛,每天都要放牧,要放到很远的地方,基本上是日出上山,日落而归,无论天晴天下雨还是寒冬腊月,天天如此,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长年累月,人、牛、路、山、树、草轮回,真是(人、牛)出没山坡里,这山望着那山青;抬头是天、低头是草,远看是牛、近看是羊……育肥牛的饲喂强度相对不算大,但是时间紧,离不开人,每天晚上都要忙打扫卫生到11点左右,第二天早晨7点就要起床,投料,中午12点、下午5点各投一次料。天天如此,没有一天休息日。二是用心苦,隔行如隔山,之前龙满江在沿海一带学的是机械技术。现在他改行了,开始对牛弹琴,对羊玩言,对禽玩乐…隔行如隔山。发展养殖业不光是资金投入、技术投入、更是心里的投入。为此,学习技术是首要,不但把养殖技术学好、更要把疾病防治学懂。于是他不论每天忙的再晚,也要坚持学习,阅读各种报刊杂志,看农业频道,不断的向当地兽医部门技术人员学习,主动到外面的养殖场进行参观学习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就这样龙满江逐渐掌握了饲养技术和疾病防治知识,学会了科学管理该养殖场的方法,积累了新的经验。增强了信心。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销售,这一环节必须玩活,不能结症。喂大一个销售一个。

  五年来的养殖实践证明,利用荒山荒草进行放牧为主,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牧草种植的补给为埔,来进行发展山地畜牧业是一条成功的路子,是条可行之路,致富之路,新型之路。在野外放牧不仅是一个致富的好项目,而且还是具有几个好处:一是天然氧吧,回归自然,无污染、无杂菌、少生病;二是牧场适宜、沟系放牧、易于管理;三是牧草适宜,百草为药。天然牧草营养丰富,各种野草牛吃了清热去火、健胃开脾;惯丛木叶是羊的天然食品和基本口粮;四是可以长期放牧;五是最环保、最原始、最俱原汁原味的贵州高原绿色产品。

  几年来,龙满江总结放牧的经验是: “春放近(大山附近);夏放中(大山深处-灌木丛间便休息);秋放远;冬放闲(适当放牧—以补料为主);另外积极推广“广种草、舍饲养、小群体、大规模”的发展理念,改变饲养方式,调整养殖结构,选精选优,无论是牛、羊、禽舍都是标准化建设,大力开展牧草种植面积。严把各个环节,使得大牛肥,小牛壮、羊儿旺。

  在养牛过程中他注意到两个特点。一是注重更新肉牛品种,从本地黄牛到利木赞牛、西蒙达尔等优质肉牛,他都精心喂养,悉心摸索,通过不断引进优质基础母牛,提高了出栏率和市场竞争能力;二是坚持守法诚信经营,不管与外地客商做生意还是与本地村民打交道,他都能以诚相待,注意信誉,从不坑蒙拐骗。正因为他诚实守信,与他打交道人人都放心,所以他的肉牛不管销售到湖南还是凯里,价格都比别人的牛高出一些,并且很快就能卖出去。

  发展养殖业,科学是关键。合作社成立以来,一直得到当地村委会的大力支持和当地政府的关心。当地党委政府和农业部门始终把龙满江的合作社作为该地区的科技饲养示范基地,并于2013年由苗陇乡政府授予他“农村致富之星带头人”荣誉称号。为保证规模养殖不发生闪失,尽量降低损失,就必须依靠科技作保障,在科技饲养、科学管理上下功夫。他坚持购买科技养殖书刊、科技影碟片等资料。为了强大该产业,扩大其规模,他多方面筹措资金,加大投入;苦学技术;拓宽销售渠道。使得其产业不断增强增大,成为了苗族地区的养牛大户,致富能手。只要谈起他,当地人个个竖起大拇指。纵观近年来的养牛业如雨后春笋,比比皆是,可是能够坚持下来的没有几户,成功的不多。唯独他的合作社越做越大,越发展越强,规模越来越大,品牌越来越高,产业越来越各具特色。真的干红了一片天,唱响了苗山村寨。为了有更多的精力去发展扩大养牛事业,他购进了牧草犁土机和牧草大型粉粹加工机。这样由原来的六个人十天完成的工作,现在由三个人一个上午就轻松地完成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自己富不算,不能忘乡亲啊,我要以我的行动来让周围更多的人走上这条致富路!”,这是龙满江养牛自始至终的愿望。也是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始终牢记的宗旨。在他的带动下,该村由原来的11户养牛,增加到了19户,禽类也由原来的1052只发展到现在的4892只。

  不论平时多忙,他总是要抽出时间到附近的养牛户走一走、看一看,向他们答疑解惑、传授技术,从饲料配制至放牧养殖,从疫病防治至产品销售,把自己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倾襄相授。在向他们传授技术的同时,还引导他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激励他们树立自强自立、勤劳致富、科技发家的意识。例如,该村的本地鸡就由他负责销售到凯里,解决了该村农户禽类销售的难题。只见他每半个月就往凯里运一批鸡。如今,村民们说:“有你龙满江带着,养四五十只鸡就能维持一家人的电费和盐巴钱以及生活用品钱了,每家多养一点,养上一两百只就能奔小康了!” 。在他的带领下,该村的本地鸡、鸡蛋、鸭供不应求,时时看见铁路沿线的旅客不断的到他的合作社来买呢。

  中年壮志不言愁,胸怀万里只等闲。现在龙满江家的日子越来越红火,年人均收入达至于6.9万元,虽然他家过上了小康生活,但是他并没有小富即安,他计划用5年时间,将牛由现在每年出售300头增加到500头;羊销售增加到1300只。

  龙满江这位苗族汉子用他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思想,以扎根苗寨、立足家乡、务实苦干、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诠释了一名当代共产党员的本色!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