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呼图壁县鼓励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农村土地走规模化经营之路,让更多的农民能够在土地流转收入之外,增加一份收入,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但是,如何让这些土地流转出去的农民有事干、有钱赚,把农民增收落到实处?呼图壁县90万亩耕地,据测算,每亩年人工成本500元左右,如何让农民就近把这4.5亿元身边的钱挣回来?2014年开始,呼图壁县围绕不同行业发展各类专业劳务合作社,利用这一新型农村劳务合作组织,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目前,呼图壁县已发展出9大类41个农村劳务合作社组织,给乡村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只要肯干就能挣上钱”
白雪皑皑,呼图壁县五工台镇中泉村朝阳劳务合作社里,理事长高菊兰正筹划下期园艺工培训事宜,前不久他们刚刚完成了42人的养老护工培训。门前墙上的电子大屏上“创造财富收获尊严”8个大字与果品知识交替出现。
2011年,高菊兰牵头成立了德顺新果蔬销售专业合作社,经营鲜食葡萄,2014年流转了700亩土地建起了鲜食葡萄基地。葡萄春天开墩、夏季修剪、秋季摘葡萄、埋墩都需要大量的技术用工,临时雇人不好找到合适的人。县里提倡组建劳务合作社,高菊兰就顺势办起了朝阳劳务合作社,既解决基地的用工问题,也组织大家找别的活,抱团务工增加收入。
快人快语的高菊兰告诉记者:村里土地流转集中经营,有技术的年轻人都外出了,在村里务农的人员年纪都比较大,不好找工作,劳务合作社把这些人组织起来培训,掌握葡萄管理的相关知识,有活干活,没活学习。劳务合作社社员63个,有5个共同的出资注册人,其中3人负责葡萄种植管理,两个人负责跑市场,葡萄卖到全国各大市场。劳务合作社采取边培训、边就业的形式,同时还选出了几名劳工队长,在劳务输出时负责带队。“我们的目标是培养更多的合作社管理者,这样就能带动更多的人就业了!”高菊兰说。
2014年9月—11月,通过劳务合作社输出劳动力3000余人次,采摘棉花每天收入从80元、90元到200元不等,而葡萄采摘每日人均收入从80元—150元不等。2015年3月底,他们在奇台县包了6500亩地的滴灌毛管铺装项目,17个人13天干完了活,每人每天130元的工资。春天栽番茄苗、辣椒苗、葡萄开墩上架,夏季葡萄修剪、疏花疏果,秋季摘葡萄、拾棉花,因为有成规模的劳动力,农民就近打工有人管理、保证质量,接到的活也越来越多。社员们都说:“在合作社,只要肯干就能挣上钱。”
劳务合作社办公室文件夹里的社员申请表,除了民族、文化程度、年龄外,还登记了社员特长和生产设备。高菊兰翻出几张申请表告诉记者,中泉村一片区的徐付军有收割机一台,在寻找和安排劳务时,合作社就能充分利用资源。合作社的财务、出工单、工资发放和保险情况都有专门的台账,县相关部门要按季度考核、验收,了解合作社运行是否正常、有多少社员务工,拿到了多少钱等,作为合作社考核和评优的条件。
合作社旁边是五工台镇德顺兴保鲜葡萄技术服务中心,不大的房子四面都是书架,架子上摆满了葡萄管理、修剪的小册子。高菊兰告诉记者,这些小册子是她2015年春天印的,是总结了本地多年葡萄种植的经验整理出来的,如今社员人手一本。除了书,还有配制波尔多液用的硫酸铜、葡萄保鲜剂及一些葡萄用的肥料及药剂。高菊兰说:“培训时让大家看实物更容易掌握。”前不久,朝阳劳务合作社培训了葡萄保鲜、装筐、二氧化硫保鲜剂放置等应用技术。为了让社员在劳务市场上更有竞争力,合作社还在2015年春天办了家政培训班和园艺修剪培训班,2016年开春准备搞嫁接培训。
包工队有了新前景
呼图壁县大丰镇树窝子村农民王建春当了15年包工头,给村里盖房子、修办公室、装滴灌带,跟着他一起干的有外地人也有本村人,最长的已经有十来年了。成立劳务合作社前,他的施工队有26人,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带着这些人寻路子致富。听说能成立劳务合作社,王建春立即申报了材料,2014年8月,大丰镇建利劳务合作社成立。
“劳务合作社出去干工程,别人更放心。”王建春说起成立农民劳务合作社前后的不同:以前他以私人包工头的名义去揽活干,有时候活干完两三年拿不到工程款,或者对方预付工程款时不放心,怕活干到一半包工头跑了。如今劳务合作社有30名社员,都是树窝子村、高桥村和大丰镇的人。接活签合同都盖着合作社的章子,在工商局注册过,别人更认可。干了十几年工程,王建春过去接的活大多是二三十万元的建筑活到一两百万元的滴灌设备安装活。“2015年9月阜康盖粮库,我接了一栋2700平方米的库房工程,总价1000万元!”他说话时神情有些激动。以前包工队不记账,除了发出去的工钱和买材料的钱,其余的钱都在王建春的卡上,如今合作社有会计,按时做账、按账目发工资。
2015年,王建春和合伙人商量,利用原先的养殖场场地,办起了滴灌带厂。2015年6月安装设备,7月开工,刚好赶上回收旧滴灌带。合作社社员加临时雇工一共30多人,7月20日开始收麦地滴灌毛管,8月中旬转战青贮饲料地、打瓜地,随后是玉米和棉花、甜菜,抽滴灌带按10元每亩计酬,每天人均工资都在200元以上。大丰镇的十几万亩地,90%都装了滴灌,旧管回收既环保又降低了生产成本。
养殖场尽头两栋相对的厂房机器声响成一片,左边将旧管加热做成塑料颗粒,右边生产滴灌带,墙边窗下的水槽上架着加压气罐,生产出的滴灌带正常滴水,在2个大气压下不爆管才算合格。古怀彬抽空在运转的机器边和记者聊了几句,他是树窝子村农民,在王建春的建筑队干了十来年了。因为懂电焊技术,滴灌带厂开工他就做了机修工,负责颗粒粉碎机的正常运行,每个月6000元工资,媳妇抽滴灌带每天能挣270元—300元。他告诉记者,对面厂房里看机器的师傅是从厂家聘的,每月7000元工资,3个工人每生产一卷滴灌带有10元收入,他想将来自己也掌握对面的技术。合作社会计刘云军则告诉记者,合作社成员的家庭人均年收入比全镇农民人均年收入高20%—30%。
合作社带来“精气神
大丰镇祁曼泽劳务合作社里,四壁的架子上摆着的、挂着的、贴着的都是满满的民族刺绣品,房间一侧是两台大型刺绣机,另一侧则是缝纫机、锁边机等。合作社理事长海日古丽·热合曼盘发美妆,俨然一位都市白领丽人。海日古丽家过去每年种一两百亩地,2015年家里的土地全部流转出去,丈夫也找了份电焊工的工作。想打工,海日古丽觉得自己年纪大了,还有孩子要照顾,她和几个姐妹四处考察,想干点事情。2015年5月,4个志趣相投的姐妹共同出资成立了劳务合作社,举办培训、招人,买了刺绣机、电动缝纫机等设备,又以3年4.5万元的价格租下了这个150平方米的厂房,开始生产。
合作社32个社员都是大丰镇高桥村、红柳塘村和干河子林场的,7月份,合作社在县劳保部门帮助下请老师给工人上了20天课,又跟乌鲁木齐客商签订了一年的加工合同,给对方加工被套、枕套、桌椅沙发套等,按件计酬,做多少要多少。另外合作社也接服装、床品等的订单。海日古丽说,再过一段时间熟悉了,打算开拓自己的市场,做了刺绣制品批发出去,那样利润就多了。
除去挣钱,海日古丽说,劳务合作社让自己变得精神了,“2014年冬天我体重还上了80公斤,结果合作社开张两三个月我就瘦了10公斤!”四理事之一的热万然·艾力是高桥村人,家里的地包出去15年了,她做过4年清洁工,后来就呆在家里管孩子,家庭收入靠丈夫挣。“丈夫出去了,我房子坐下,路上走一下,人也胖得没精神,天天跟丈夫拌嘴。”热万然说,有事干后自己瘦了15公斤,人有干劲了,“忙得没时间吵架!”
36岁的祖甫努尔·克里木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过去做清洁工,2015年5月开始在合作社工作,从最简单的剪线头、缝被子开始学,现在她每个月能挣1600元—2000元,还能抽时间照顾小女儿。她告诉记者,合作社里很多姐妹都因照顾家庭不能外出,在这里能挣钱,学到了技术,生活得更有劲头了。
合作社之间“合纵连横”
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镇合作社之家是全镇7个苗木劳务合作社共同的办公地点,锦新劳务合作社社员多来自东滩村,理事长吴佩新告诉记者,村里80%的农户都把土地流转给天润苗木基地。2014年8月,吴佩新成立了劳务合作社,社员34人;9月另一名劳务带头人赵红霞成立了红苹果劳务合作社,也有30多个人。他告诉记者,几个合作社平时各干各的活,遇到大活,就会合起来一起接。
“合作社和天润签了15年的用工合同,管理这里的2000亩苗木,工钱按天计算。”吴佩新告诉记者。苗木修剪、嫁接、挖树、根部土球打包技术性很强,苗木基地有专门的园艺师进行技术指导。为了更好发展,合作社制定了规章制度,有活时社员每人每天交10元钱作为管理费,联系到活有奖金,合作社还给26个社员买了意外伤害险。
呼图壁县树莲山食品有限公司是永红辣椒合作社注册成立的公司,除了种植外还加工辣椒酱、西红柿酱和葵花籽、南瓜子炒货。管理人员陈爱华告诉记者,食品生产有大量的季节性临时用工,从劳务市场招工有时招不到人,零工还需要盯着把活干好。从2014年开始他们试着从劳务合作社请人,与大丰镇红柳塘村的田园梦、联丰村的幸福帮手等劳务合作社都有用工合作。
“合作社人员固定,都是当地农民,农家活一说就知道怎么干,用着省心。”陈爱华说,2015年1月—4月和七八月两个阶段,他们来自劳务合作社的用工达到2000人次。
-
“中国农村改革40年: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在杭州顺利召开08-23
-
中心主任徐旭初教授带队赴山东调研07-27
-
值得推荐阅读的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2007-2016)07-23
-
2017年值得推荐阅读的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07-23
-
“中国农村改革40年: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会议通知【更新】04-03
-
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徐旭初教授带队赴晋调研08-06
-
第五届“中国合作社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在山东泰安顺利召开07-27
-
第五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会议通知07-08
-
中心主办“合作社法律修订专题研讨会”在陕西顺利召开11-30
-
中心主办“合作社法律修订专题研讨会”在陕西顺利召开11-30
-
2015年最值得推荐阅读的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07-27
-
徐旭初教授为苏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培训班授课07-08
-
黄祖辉教授等撰写的决策报告获中央领导重要批示07-02
-
黄祖辉教授做客宿州大讲堂 阐述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发展路径06-20
-
浙江大学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中心(CCFC)设立浙江分中心06-20
-
农民专业合作社申办流程及相关材料08-05
-
徐旭初:烟农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若干问题02-01
-
马文杰:农民合作社解析12-09
-
沈卫彬:农业合作社生产标准控制与质量分级12-17
-
国际合作社联盟:“合作社十年(2011-2020)蓝图”计划草案[英文]11-05
-
美国农业部:合作社是什么?以及成员、理事、经理和雇员的角色10-12
-
Baqui Khalily: Capacity Building for Cooperatives08-22
-
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08-09
-
王景新:中国乡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趋势、问题与政策07-28
-
范金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07-20
-
Gall & Schroder: Agricultural Producer Cooperatives as Strategic Alliances07-12
-
霍学喜:农民专业合作社功能及服务模式06-22
-
农业部:首批666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联系方式06-12
-
王征兵: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思路与对策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