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了很多村里的朋友,也来了很多长期做农村工作的朋友。我们有共同的关注,那就是如何把农村建设得更好一点。利用今天这个机会,我提一个问题,在农村发展、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中,把城市摆在一个什么位置?或者问,怎么把城市元素放到农村建设中来加以把握?
我提一个看法,供各位批评:越关心农村,越要注意研究城市、利用城市。为什么?因为城市是国民经济的引擎,是发动机,是带动农村建设的力量。按这个观点,建设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绝不是关起门来,孤立地靠农村资源来建设农村。要开门,借力城市、善用城市,在农村发展中力争把城市元素发挥到极至。
下面我举出一些自己的观察,看能不能支持刚才讲过的观点。这两天我在松阳县访问了几个村庄。这里有一副照片,大家看到了,已经是冬天,但不少柿子树上还挂着红红的柿子,煞是好看。为什么老乡不把这些柿子摘下来呢,可以卖钱的啊?但我们看到就是不摘。
请大家再看几张照片,拍得漂亮,可不是我拍的,因为松阳这两天下雨,雨蒙蒙的没机会拍这么好的照片,是松阳文联吕先生的作品。请大家看看这个意境有多好,真像一幅中国画:青山、古村、大树,加上不摘的柿子,青山、绿树、白墙、黑瓦之间点缀着红红的柿子。为什么柿子不摘呐?当地朋友介绍开始是利用互联网卖火了一个题材——“柿子红了”。网上一举成名,秀出照片,结果招来不少游客,乡村旅游就起来了,搞起了民宿,这不摘的柿子有更佳难以拒绝的吸引力。其中一个300村民的小村_——枫坪乡沿坑岭头村,还引得很多画院师生来此写生,据说去年这个村的旅游收入超百万人民币。原来,柿子不摘比摘下来卖更有价值。
这里就看出城市的重要。什么人看见不摘的柿子,就跑来旅游呢?都是城里人。那就值得研究,现在建设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当然首先改善我们村民自己的居住环境。但是,要论经济收入,非把城市元素引进来进来不可。这也是我今天这个题目的立论基础。越是讨论建设新农村、讨论建设美丽乡村,越不能就农村谈农村,越要重视城市元素,善用城市元素。
其实淘宝村也罢,农村电子商务也罢,早已有大量城市元素在我们的农村发展中充当了发动机,问题是能不能更自觉地理解我们已有的经验,更主动地这些经验提升出来变成战略与策略,变成更有意识的行动,争取在这方面求得更大突破。
限于时间,我讲三点,希望引起在座各位注意。
第一,善用城市消费力。我们国家今天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平均起来还是农村居民的三倍。这是一种现存的市场购买力,不善用,可惜了。当然农村产品卖给农村居民也不是不可以,问题是不容易卖得起价。农村产品卖给城市居民,可以较大幅度提升农村居民的收入。我相信这也是淘宝村的一条基本经验。刚才讲的不摘柿子的故事,还有昨天我去松阳古市镇的那个淘宝村,一户农家养鳖,卖到天南海北,每年仅那种可以放在掌心的小鳖,他一户人家就销出了好几百万只。我问买去干什么用?说城里人放生用。完全卖到乡下,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市场。所以,对城乡收入差别如果善加利用,发挥农村比较优势,也有可能增加农民收入,收窄城乡收入差别。
第二,善用城市智力。我没有这个意思,说城里人比农村人聪明。农村很多孩子天资非常好,不过经验说,农村孩子要有机会进城,那一等一的智力才更有机会得到开发。智力不完全等同于聪明。需要聪明人碰在一起,互相打磨、碰撞,厉害的要见到更厉害的,你一句东、他一句西,切磋学问。没有集聚,没有氛围,智力就难以开发。所以,教育、科研、学术、艺术都离不开积聚,不在大城市也在离大城市不远的小城市,这是智力生产需要的环境。农村人但凡有个机会,一定到城里去上学,去开阔视野。但是城里生产的知识,完全可以、也一定要用到农村来。阿里、淘宝等等,还不是城里人创出来的玩意?
但我们发展农村,可以也一定要借力来自城市的新技术、新商业模式、新想法。我最早接触到的淘宝村,就是听到沙集的故事,那里面三个创办人,是农村的孩子,但过去多年进城在电信业打工,见了世面,有了见识,带回家乡,创出了沙集淘宝村。所以别以为淘宝村只用村里的资源就够了,城乡不通开,哪来什么淘宝村。
第三,善用城市地力。农村要赚城市人的钱,要把农村基础设施修好,把房子修好,那可是很花钱的。钱从哪里来?财政是一头,但任何地方财政再强大,要建那么多新农村,还是力不从心。怎么办?请大家看,这是我在重庆边远农村拍来的照片,破房子不老少,所占土地面积可观,但光靠农村自己财力可建不了新的。但他们发现重庆中心城区地价特高,于是发明了一个“地票”,就是农村把不再住人的破旧房子平一平、复垦成农地,检验合格,就发一纸凭证,就是“地票”,代表原先的建筑用地变成了农地,然后把这个地票拿到重庆土地交易所去挂牌,让中心城区要用土地的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开发区等,举牌竞标,再由胜出者在地价高的地方落地搞建设。
这地票拍卖出来的钱,就打回农村,成为建设新农村的资本金。这个办法,在我看来很不错,利用城市地力建设农村,其本质就是城乡分享城市化的高地价。我们丽水,业有类似经验,土地指标卖给宁波、杭州等发达城市,筹资建设这里乡村。
总之,别讲到乡村发展,就把城乡分开考虑问题,更不能仅就乡村论乡村。要在城乡通开、城乡统筹的框架里打主意。借力城市、善用城市,看起来是建设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的一个关键条件。
当然,今天我们国家的城市化率不过53%出头一点,要论户籍人口城市化率,不过36%。所以,讨论新农村建设,还是不能忘了继续推进城市化、特别是所谓“户籍人口城市化”。五、五开的城乡结构,以城带乡的能力还是比较有限,什么时候倒四六开、倒三七开,城市人口占大头,以城带乡就更有看头了。最近似乎鼓励进城农民回乡,成为新潮流。下行时期,或可为之,但长久趋势,还是需要更多农民进城。谢谢各位。
-
“中国农村改革40年: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在杭州顺利召开08-23
-
中心主任徐旭初教授带队赴山东调研07-27
-
值得推荐阅读的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2007-2016)07-23
-
2017年值得推荐阅读的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07-23
-
“中国农村改革40年: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会议通知【更新】04-03
-
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徐旭初教授带队赴晋调研08-06
-
第五届“中国合作社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在山东泰安顺利召开07-27
-
第五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会议通知07-08
-
中心主办“合作社法律修订专题研讨会”在陕西顺利召开11-30
-
中心主办“合作社法律修订专题研讨会”在陕西顺利召开11-30
-
2015年最值得推荐阅读的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07-27
-
徐旭初教授为苏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培训班授课07-08
-
黄祖辉教授等撰写的决策报告获中央领导重要批示07-02
-
黄祖辉教授做客宿州大讲堂 阐述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发展路径06-20
-
浙江大学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中心(CCFC)设立浙江分中心06-20
-
农民专业合作社申办流程及相关材料08-05
-
徐旭初:烟农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若干问题02-01
-
马文杰:农民合作社解析12-09
-
沈卫彬:农业合作社生产标准控制与质量分级12-17
-
国际合作社联盟:“合作社十年(2011-2020)蓝图”计划草案[英文]11-05
-
美国农业部:合作社是什么?以及成员、理事、经理和雇员的角色10-12
-
Baqui Khalily: Capacity Building for Cooperatives08-22
-
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08-09
-
王景新:中国乡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趋势、问题与政策07-28
-
范金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07-20
-
Gall & Schroder: Agricultural Producer Cooperatives as Strategic Alliances07-12
-
霍学喜:农民专业合作社功能及服务模式06-22
-
农业部:首批666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联系方式06-12
-
王征兵: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思路与对策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