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合作案例
浙江:红友水果合作社里建起扶贫基地
作者:记者 陈曦灏     来源:海宁日报2016-06-06     日期:2016-06-06  浏览:478

  5月27日下午,盐官镇红友水果专业合作社大棚内,员工虞银江正在摘除多余的葡萄藤叶,为上市前的采摘做准备。正忙得满头大汗,刚刚走进大棚的合作社负责人张敏强看见了,立马招呼虞银江休息一下再干。“没事没事,就快完工了。”虞银江笑着回答。

  张敏强是一名党员,虞银江是他的帮扶对象之一,两人都是红友村人。多年前,虞银江因伤导致右腿残疾,由于行动不便,一直找不到一份合适工作。2012年,得知虞银江的处境后,张敏强将他“请”进合作社,为其提供了就业岗位。

  红友水果专业合作社创立于6年前。当时,张敏强承包了村里360亩土地种植葡萄。随着葡萄销售逐渐红火,张敏强心里渐渐产生一个愿望:通过葡萄种植帮助其他人,实现“先富带动后富”。

  对于张敏强的想法,红友村党委书记姚忠益十分支持。很快,合作社里建起了一个扶残(扶贫)基地,与“两富同行”温暖工程对接,结对帮扶困难群众。去年,合作社给残疾员工发放工资10.2万元,并出资4000元捐给结对的两户困难家庭。

  在合作社里,虞银江负责分拣葡萄,区分大葡萄和小葡萄,或是将烂葡萄拿出。与他共事的还有9名来自低收入家庭的残疾人,57岁的虞淑芳就是其中之一。虞淑芳有视力残疾,但是能够从事葡萄捆扎。说起合作社的工作,她满心喜悦,“以前我常年在家,如今能为家里增添收入了。”

  根据残疾员工实际,合作社不设固定上班时间,也不采用月薪制,而是支付时薪报酬。令员工们高兴的不光是灵活的工作方式,还有今后的生活保障——合作社为10名残疾员工缴纳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解决了后顾之忧。

  干了许多实实在在的热心事后,张敏强很快又有了新想法——有多名党员的红友水果专业合作社可以升级成党群扶贫创业基地。他说,帮助困难群体,“输血”只是暂时之计,需要用“造血”来恢复、提升低收入家庭的致富能力。

  这些年来,由他的合作社出面,为有创业意向的群众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已累计举办葡萄种植免费培训班8期,培训逾400人次。今年,合作社又新开发了草莓、桃子等水果种植和鱼塘养殖业务,接下来会进一步扩大技术指导面。

  “等攒足经验和拥有一定经济实力后,我们也会尝试自己做水果种植户。”想着未来的前景,员工们信心满满。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