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合作人物
李东:传承发展非遗技艺 为柿子产业化建设作贡献——记荥阳市欣阳柿子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东
作者:记者 赵蕊     来源:河南经济报2016-06-23     日期:2016-06-23  浏览:417

荥阳市欣阳柿子专业合作社是由荥阳市供销社所属企业荥阳市日杂农副有限公司牵头,由从事柿树种植的农民自愿申请加入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最初的松散形到注册成立专业合作社后的数度分设,已走过8年的风雨历程,如今拥有企业成员1个、农民社员136户。

 

  李东发,荥阳市欣阳柿子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农产品经纪人、农民技师。自1975年参加工作至今,他一直从事农产品购销、加工和柿树种植技术指导等涉农工作。40多年来,李东发始终坚守为农服务第一线,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积极传承和发展历史传统技艺,不断丰富和提高自身业务技术水平。在以荥阳柿饼、霜糖(柿霜饼)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收购、加工销售及为柿农无偿提供种植、加工等服务方面,他锐意进取、乐于奉献,取得了较好成绩,多次获得 “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其中2007年荣获 “郑州市先进农民经纪人”,2009年荣获“郑州市供销社系统先进个人”,2012年荣获“荥阳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第二届河南省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等称号。在 “荥阳柿饼、霜糖(柿霜饼)生产技艺”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李东发为荥阳柿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及柿农增产增收方面作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

 

  荥阳种柿历史悠久,是荥阳的大宗农产品之一,自古就有“柿子之乡”的美称。柿子产品的畅销与否直接关系到广大柿农的收入和柿子产业的发展。历史上,荥阳柿饼曾以其优良的品质行销全国,并出口海外。霜糖(柿霜饼)更是荥阳独有特产、郑州历史名产,因为工艺复杂、产量有限,产品炙手可热。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传统的柿子产品逐渐被市场冷淡,不但销量锐减,价格也极不合理,柿农丰产不丰收和产品卖难问题突显。

 

  1985年,荥阳柿饼大量积压,形势严峻,李东发主动出击,外出走访客户,了解市场需求变化,主持扩大炕饼加工。同时还对传统的炕饼包装进行了大胆革新,成品投放市场后订单不断,销量大增,不仅较好地解决了卖难问题,还为企业增加了经济效益。

 

  之后,李东发通过认真观察,发现荥阳独有的荥阳霜糖(柿霜饼)生产技艺因为没有详细的工艺流程记载,仅靠言传口授,传承不完善、技术难掌握、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如此宝贵遗产将濒临失传之虞,再加上荥阳柿子深加工品种少、档次低、配套工作滞后,数十年一成不变的老产品不能满足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已成为制约荥阳柿子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李东发开始重点关注荥阳柿饼、霜糖(柿霜饼)生产工艺的完善提高和产品研发。他对长辈们口头传授的霜糖(柿霜饼)生产技艺进行深度挖掘整理,摸透机理,在切实尊重传统技艺精髓的基础上,大胆借鉴现代技术成果,反复融合试验,最终形成了目前的“荥阳柿饼、霜糖(柿霜饼)生产技艺”。该技艺不仅完整体现了历史技艺的原貌,而且通过实际生产验证,工艺流程更科学严谨,操作技术易懂易学,生产效率、产品优质品率成倍提高,效果理想。2009年,他总结完善的 “荥阳柿饼、霜糖(柿霜饼)生产技艺”申报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成功;2010年再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定,他本人亦被推荐为“荥阳霜糖(柿霜饼)生产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2010年,李东发负责制作的霜糖(柿霜饼)荣获第五届全国柿生产与科研进展研讨会“十大优质产品”称号,产品供不应求,部分柿农在他的指导下利用新工艺加工的柿饼,不但畅销,而且价格较之前提高3倍以上。农民的卖难问题得到初步缓解,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增加。

  同时,李东发还在柿子醋、柿子酒、柿叶茶等产品研发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他应用液态两次发酵法酿造的柿子醋,不使用任何添加剂,醋液纯净、绵红透亮、酸味醇厚回香,较传统的柿子泡醋法周期短、原料利用率高、质量稳定、品相好,很受消费者欢迎。此举不仅为以往大量废弃或廉价处理的残次柿果、柿饼找到了出路,拉长了产业链条,还极大地提高了柿子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了农民收入。

  在为柿农无偿提供柿树种植方面的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方面,他经常自费到崔庙、乔楼、环翠峪等柿子集中产区,无偿传授植保新技术,引导柿农对老品种柿树进行更新改造,并鼓励他们引进新品种,扩大种植规模,指导柿子深加工,帮助推销产品。自2005年以来,李东发已累计推销柿饼3000多吨,生产销售优质霜糖(柿霜饼)5000多公斤,生产销售优质柿子醋10万余件,引进优质品种柿树10万余株,指导改接2万余株,为荥阳柿子产业后续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柿农的积极肯定。

中心动态
资源共享
合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