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有个灯塔市,灯塔市大河南镇有个新光村,村里的农机合作社来了一个90后的大学生。
大学生落户乡村,说起来不是特别新鲜了。然而,以知识技术入股的方式,郑志瑶还是省内第一人哩。
小郑在沈阳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学的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技术入股,入多少股?不多,也就1%。可是后来,他却当上了合作社的理事长,并将合作社发展至拥有土地22400亩、人均年收入超过6万元的“风光”社!
这个魔术,咋变的呢?
申请扶持款,修建水泥渠,硬化田间路
新光村,是辽阳灯塔市的一个偏僻的朝鲜族村落。郑志瑶则来自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之前不少毕业生去农村创业,都是靠家里的关系和资源。而小郑,完全是单枪匹马闯荡。”沈阳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柴宇表示。
“我们是看中了小伙子的人品和知识。”新光村党支部书记、曾担任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的金哲南说。2013年暑假,小郑来村里做社会实践时,金哲南一眼就相中了他。“之前也来过大学生,新鲜劲儿一过,就容易开小差。小郑这孩子,做事认真,在田间地头待了一个多月,调研成果还发表在了国家刊物上。”
“到这里工作与社会实践,完全是两码事。”小郑笑着说,“来之前,合作社已经有110户村民,每年的利润都超过100万元,底子很不错了。我一个小年轻,要是不做出点成绩,那真是对不住学校、对不住乡亲。”
小郑来到村里,第一件事就是给稻田修水渠。而合作社的村民,却坚决反对。
“村里有旧渠,用着也不错。修水泥渠,投资大,耗工耗时,村民们都不理解。”金哲南说。可小郑从市水利局申请到了扶持款,利用农闲时间,雇人将水渠修好,还把田间的主路都进行了硬化。有了新水渠,水流得快了,还减少了损耗。下地收割或者遇到阴雨天,也不用再走泥水地了。
2015年,稻田刚刚插上秧,村民们就被地里一些奇怪的灯泡吸引住了。“这是太阳能杀虫灯和生物灭虫筒,能够利用光线和动物激素,对害虫进行诱杀。”小郑给村民介绍。“杀虫哪有不打药的。”村民王建中起初有些不信,可他看到了显著的杀虫效果,不得不承认,“还真得佩服这个小年轻。”
研发新机器,种水稻节水又高产
“这是我们在村里搞的‘秘密实验’。”指着一片用黑色塑料薄膜覆盖的稻田,郑志瑶说。
我国水稻生产栽培的主要方式,是旱地育秧,然后进行移栽。移栽主要靠人工插秧和机械插秧,工序繁多,劳动强度大。
郑志瑶从沈阳农业大学一位教授那里得知,韩国有了一种新型水稻粘籽机,可以将稻种粘在薄膜上,然后再用覆膜机铺到地里生根发芽。
郑志瑶和老金一起去了韩国。考察之后,合作社花费150多万元,采购了一台机器。然而一用才发现,新机器还是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个粘籽机,不能满足不同地块作业的要求。还有就是,韩国的地膜只有1.8米宽,而我国拖拉机的轮距是2米。拖拉机铺下一垄的时候,就会把膜压坏。”郑志瑶说。
郑志瑶联系了沈阳农业大学的教授和辽宁省农机站的专家,请他们来村里指导。经过大家一年的努力,终于造出了能够进行籽粒数、株距、行距自行调整的新机器。
“覆膜直播,可省去水旋耕、放水晾田、育秧、插秧等用水环节,节水可达50%以上。而且,还能够限制杂草生长,让稻田不再使用除草剂。粘籽的膜,可以降解,无毒无害。地膜覆盖,还可以提高地温,促进稻种发育和幼苗生长。”谈起新机器、新方法,郑志瑶滔滔不绝,“收割时,试验田可以提前8到10天成熟,而且产量能够提高10%。”
直播干农活,依托互联网销售农产品
“以前农民卖大米,一斤也就能卖个一块五左右。现在,我们村搞大米加工,主打绿色有机牌,每斤能卖到两块八左右。”郑志瑶介绍说。
“搞加工项目,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购买设备。感觉不如直接卖掉省心。”金哲南曾觉得。可在小郑的一再坚持下,合作社还是上了这个项目。
合作社的革新,还在接二连三地发生:不打农药,使用有机肥;稻田里养了2000多只鸭;有视频直播干农活的过程,可以随时参观……郑志瑶以互联网为依托,主营鸭田米、富硒米、惠农米等品种,并采用线上线下联动运营模式销售,一下子让村民的收入翻了番。
“我主动让贤,干好咱村书记的工作就行了。”金哲南说,2016年,在大家的推举下,小郑成了合作社的理事长。在郑志瑶的努力下,新光村不仅修建了民俗馆,村里的大坑也改成了游泳池,同时搞起了土地认领等生态旅游项目。
小郑还放眼到了新光村之外。他琢磨,在村里建设农事服务中心,为农户提供全程解决方案。“农民可以将地托管给合作社,合作社负责种植、养护和销售。在中心,我们也为农民提供农业机械维修技能培训、农业政策解读、病虫害防治、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等方面的支持。”现如今,合作社的托管服务已经开展到辽宁省康平、法库和普兰店等县区。
“去年,我们合作社的人均年收入已经超过6万元。今年,应该是只多不少。”郑志瑶说,“能在这片沃土上,实现人生价值,这正是我的理想。”
-
“中国农村改革40年: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在杭州顺利召开08-23
-
中心主任徐旭初教授带队赴山东调研07-27
-
值得推荐阅读的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2007-2016)07-23
-
2017年值得推荐阅读的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07-23
-
“中国农村改革40年: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会议通知【更新】04-03
-
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徐旭初教授带队赴晋调研08-06
-
第五届“中国合作社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在山东泰安顺利召开07-27
-
第五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会议通知07-08
-
中心主办“合作社法律修订专题研讨会”在陕西顺利召开11-30
-
中心主办“合作社法律修订专题研讨会”在陕西顺利召开11-30
-
2015年最值得推荐阅读的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07-27
-
徐旭初教授为苏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培训班授课07-08
-
黄祖辉教授等撰写的决策报告获中央领导重要批示07-02
-
黄祖辉教授做客宿州大讲堂 阐述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发展路径06-20
-
浙江大学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中心(CCFC)设立浙江分中心06-20
-
农民专业合作社申办流程及相关材料08-05
-
徐旭初:烟农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若干问题02-01
-
马文杰:农民合作社解析12-09
-
沈卫彬:农业合作社生产标准控制与质量分级12-17
-
国际合作社联盟:“合作社十年(2011-2020)蓝图”计划草案[英文]11-05
-
美国农业部:合作社是什么?以及成员、理事、经理和雇员的角色10-12
-
Baqui Khalily: Capacity Building for Cooperatives08-22
-
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08-09
-
王景新:中国乡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趋势、问题与政策07-28
-
范金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07-20
-
Gall & Schroder: Agricultural Producer Cooperatives as Strategic Alliances07-12
-
霍学喜:农民专业合作社功能及服务模式06-22
-
农业部:首批666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联系方式06-12
-
王征兵: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思路与对策06-03